(圖/shutterstock)
創業這把火近年越燒越旺,
在政府政策積極鼓勵下,
各大專院校、產業界
也都願意提供資源、鼓勵年輕人創業。
不過就算資金到位,
若沒有找到正確的開發項目,
可能也只能當作是繳學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怎麼現在創業的
總歸都是做 App?
從事創投相關工作,
常常接到新創團隊
尋求創業資源和募資的簡報,
加上觀察創業者各式 Pitch 簡報、
論壇、創業聚會等等,
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怎麼現在創業的項目都差不多?
不管要做的是生鮮、旅遊、 3C 產品、服飾配件,
還是服務類別,
最後歸結出來的創業項目就是 App
或是 O2O(Online to Offline)服務平台!
台灣在全球科技領域
占一席之地
政府資源朝這些項目走
據觀察,新創團隊之所以大都選擇這類項目,
應該跟整體大環境與比賽風氣有關。
台灣原本在全球科技領域算是占有一席之地,
但近年其他各國急起直追,
鄰近的日本、韓國、甚至中國的技術與規模
都已經遠遠超過台灣。
為了重拾台灣競爭力,
政府資源自然會朝這些項目走。
新創團隊做 App 理由:
這就是現在的風頭浪尖...
既然各類新創競賽、政府補助都在鼓勵這些項目,
新創團隊為了拿到資金、取得資源,
只好挑這種題目來做。
詢問過很多提案的團隊為何會想做 App ?
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
「因為這就是現在的風頭浪尖,
你看現在各通路、媒體、政府機關,
哪一個不是在爭相推出自己的 App ?」
另一方面,因為近年興起的 Uber、Airbnb 等
共享經濟平台獲得了驚人的估值跟大筆創投融資,
各式各樣的 O2O 服務平台,
自然也成了年輕新創團隊的首選。
舉凡媒合店家、旅遊、居家、美甲、
寵物、醫療相關等服務,
都能與 O2O 商業模式搭上邊。
App 創業成本不在寫程式
而是後續的行銷花費
年輕人創意十足、
若真能想出獨一無二的 O2O 平台,
成功機率也會大增,
不過年輕人創業往往也容易忽略
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成本。
的確,寫一個 App
或是一個有媒合功能的 O2O 網頁,
成本都非常低。
可能只須花費幾萬元或幾十萬元,
就可以寫出一個功能、使用者介面、
視覺美工都不錯的產品來。
那究竟成本問題出在哪裡呢?
如何吸引人下載
才是真正花大錢的地方
不論是 App 或各種平台, 寫出來不是問題,
吸引人下載使用, 才是真正要花大錢的地方。
以一般情況來說, 要得到一定的下載量,
必須透過各種行銷方式。
常見的例如折扣券、甚至現金直接回饋,
像是之前 Uber 的分享碼,
可以讓用戶得到 200 元的乘車抵用金,
但換句話說,
一個用戶的取得成本就高達 200 元。
另外, 也可以透過 App 商店的廣告,
或是 FB 等社群平台推廣,
同樣的,每次 CPC 成本
(廣告每被看見1千次所需付出的成本)也不低,
落在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
線上線下取得用戶
需要資金超乎預期
另一種取得用戶的方式,
是透過各種線上或線下的活動,
通常利用舉辦活動取得的用戶,
忠誠度會比較高,
也較能找到真正的目標客群
(Target Audience, 簡稱TA)。
當然,利用這種方式,用戶取得成本自然更貴。
除此之外,如果再加上後續的服務維繫成本、
網路空間運營成本等等,層層疊加上去,
需要的資金,常常遠超過新創團隊
當初預期的數字。
這也就是這類題目成功率如此低的原因了。
能真正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才是值得開發的項目
一個真正能夠執行的商業模式,
透過什麼樣的形式與載具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亦即生活當中碰到的問題),
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 創業並不一定要跟風,
許多好的商業模式,
未必要藉著所謂的新科技、新平台才能完成。
商業模式需要經過驗證,
太多不必要的科技,只會換來更高的成本,
或未能被市場接受的服務模式。
有許多方法可以協助我們
發現消費者真正的痛點,
我在此介紹一個廣被利用的工具
「同理心地圖」。
利用換位思考,
讓創業者站在目標客群的角度,
能夠很容易發現目標市場的痛點,
再由此來反推出創業題目的核心價值
與產品服務。
創業成功,
重在能解決問題!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