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老了生活簡單,開銷就會減少.....錯!3個讓人嚇一跳的退休誤解,你一定要知道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2017-05-24 14:51
  • 更新:2018-09-21 14:59

以為老了生活簡單,開銷就會減少.....錯!3個讓人嚇一跳的退休誤解,你一定要知道

(圖/shutterstock)

 

 

文╱林讓均

 

人生下半場,

你將如何犒賞自己?

人生下半場,你將如何犒賞辛苦大半輩子的自己?

或許很多人曾在腦海中描繪老後圖像,

然而,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面對退休,台灣人不是沒準備,

要不然就是準備得不恰當,」

中國信託資深副總、台灣個金事業處總處長楊淑惠觀察,

理財的迷思與謬誤規劃,

是國人難享受退休自主的關鍵。

今年邁入50週年,累積超過500萬個金客戶、

50萬財管客戶的中國信託銀行,

舉辦過四屆「家庭理財大調查」,

他們發現退休理財,

往往是國人財務規劃中「失落的一角」。

 

繼續看下去...

 

 

 

為何要正視退休理財,

因為人口結構 已經到了轉捩點。

2016年,台灣的「人口紅利」正式開始縮水。

「台灣已經是全球老最快的國家,

我們是應該嚴陣以待,」

楊淑惠表示,兩年後台灣就要進入高齡社會,

每七人之中就有一名 65歲以上的銀髮族;

之後不到七年,又將在 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

屆時每五人就有一人是老人。

 

超高齡社會 面臨三大衝擊....

10年內就從目前的高齡社會,跨向超高齡社會,

台灣一口氣晉兩階,

老化速度是另類的「全球第一」,

領先英國、美國,甚至是目前最老的國家──日本。

之所以老這麼快,最直接的原因是少子化,

台灣生育率過低(2015年約 1.18),

而且青壯族群的勞動人口

將以每年 18萬人的速度消失,

平均每人的扶養負擔加劇。

 

楊淑惠指出,25年前(1990年)

一位老人有 11位年輕人扶養,

2015年降低到六位,2025年更將降低到三位。

台灣人口結構丕變,也重塑了銀行的財管客戶樣貌。

 

 

高齡、少子化,

將會帶來三大衝擊

以全國個金客戶最多的中國信託銀行為例,

到 2025年,45歲以上客戶的占比將提高至 51%,

10年內就會成長將近 20%。

「社會走向高齡、少子化,將會帶來三大衝擊,」

楊淑惠指出,

首先,老後醫療需求增加;

二代健保實施後,整體給付趨少,

但銀髮族需要較多的醫療費用,

可能墊高社會成本,

也可能吃掉長輩自己的退休金。

再者,因為家庭結構單薄、成員變少,

老年照顧勢必加重家庭成員的負擔。

 

根據衛福部統計,

高達四成的照顧者認為在經濟上與體力上的壓力過於龐大。

第三,不再相信養兒防老。

因為下一代的負擔已經過重、無力供養,

或者過於依賴父母、成為啃老族,

因此「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

的觀念會逐漸深植人心。

 

 

破除三大迷思,為老後做準備

曾獲「遠見財金管理五星首獎」

以及多個「最佳財管銀行」獎項肯定的中信財管團隊,

又是如何對台灣人做退休理財健診?

解讀此次《遠見雜誌》與「中國信託」

合作的「2016家庭理財大調查」,

楊淑惠指出其中三大迷思。

 

「最大的迷思是,

大家以為退休後不需要花很多錢,錯了,」

楊淑惠說,近五成的受調者表示,

退休後無需花太多錢,

太低估老後的生活需求。

如此心態也導致有近四成 40歲以上國人

「對退休沒有任何準備」。

 

此外,高達 74%的受調者表示,

退休後每月支出在 3萬元以內。

然而,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

多數民眾退休後的每月支出介於 4.1萬~9.7萬之間。

兩相對照之下,

主觀認定與 實際狀況之間的落差,

將形成非預期的 退休財務缺口。

 

 

 

第二個迷思,

認為「退休後保本比收益重要」。

調查發現,愈年輕的族群(40~49歲)

愈依賴以保險進行退休理財;

整體而言,前三大的退休理財工具是保險、定存與不動產。

 

楊淑惠提醒,

多數人以保險和定存作為主要的退休理財管道,

有太過保守的疑慮。如此的「保本」心態,

會導致定存利率遠遠追不上通膨速度,

讓縮水的退休金無力支應老後需求。

 

最後一個迷思,則是認為

「有健保與 一般醫療險已經足夠」。

「台灣人可以活多長?

平均 79.84歲,以後還會更長,」

她表示,「活得長」意味著高齡長輩可能需面對更多慢性病

與重大疾病的醫療需求,

也會帶來長期臥床的風險,

將會造成退休財務的極大壓力。

令人擔心的是,台灣人投保長照險的比率不到 3%,

絕大部分的民眾並未將長看風險轉嫁出去。

日本社會已經出現「下流老人」

(指「貧窮老人」)現象,

台灣社會如何避免落此窘境?

       

 

還看不夠>>更多遠見雜誌本期內容在此

 

本文獲 遠見雜誌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Ryan)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 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 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 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 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 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 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