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每天忙於工作的上班族,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提早退休
但是,真正步入退休的人快樂嗎?
這真的是個要好好探討的問題
如果退休後,快樂指數大幅下滑
退休生活可沒有想像中愜意
如何衡量退休後的快樂指數呢?
我認為可以用 3 大指標來衡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 健康指數
有病痛的人無法快樂
不能自由行動的人無法快樂
我看到周邊許多長輩
超過 75 歲之後就要經常跑醫院
甚至還不到 65 歲就已經面臨失智
需要別人照顧的窘境
對所有退休族而言,健康才是第一大財富
想到處遊山玩水,也需要好體力
這需要從年輕時就注意保養身體
建立運動習慣,定期做健康檢查
這樣老了之後,才有快樂本錢
我最近因為朋友邀約
參加了日行萬步小組
戴上運動手錶,每天健走 1 萬步
儲存自己的健康老本
2. 財富指數
退休後的財富多寡影響退休生活品質
最好的狀況是退休前已經累積了足夠的資產
退休後只要靠每年孳息就可生活
如果存 2000 萬元退休金, 每年有5%報酬率
大約有 100 萬元收入
可以過一個中等退休生活
但這還會面臨 2 個挑戰
首先是通膨率,如果通膨率高
未來 100 萬元生活水準將大打折扣
再來是每年報酬率
想穩定獲得 5% 年報酬率並不容易
除非買固定領息年金產品
或是每年可穩定配息的股票
否則還是要透過資產配置、適度管理才能達成
以我個人而言
配息股票、股票基金、債券基金都分散持有
同時還有醫療險,支應老年的醫療需求
3. 老伴老友與長照指數
退休後最多的是時間
若獨自度過可就太寂寞了
很多人說,一定要有老伴與老友
生活才會多彩多姿, 快樂指數才會提高
我有一個朋友, 退休後參加了許多社團
有運動、攝影、理財、還有教會活動
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另有一個長輩最近身體不太好
經常需要到醫院檢查
可是兒女都不住在同一個城市
每次上醫院時,兒女需要輪流請假陪伴
常有難以安排的困擾。
這也是台灣進入老年社會後
需要建立的支援系統
目前安養機構、看護、
日常生活協助等體系都不完整
政府雖然有推動長照服務,但仍需要自己多做準備
退休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想要讓退休後的快樂指數提高
需要3方面的準備
現在先檢視一下你的現況
為未來的退休快樂指數打個分數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4 月號第115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