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嬰兒保單如何保才正確?
一個新生命的誔生,是很令人開心及雀躍的
但相對的,也是責任的開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小孩生病了
既心疼,而且花錢又勞神
當然治療的費用,請假時的隱藏成本,
可以透過替小孩買保險來彌補這一個缺口
那要怎麼規劃嬰兒保單才可以有完整的保障呢?
今天就來談談嬰兒保險要怎麼保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父母自身的保單為第 1 順位
首先當我們要幫新生兒規劃保單時,要清楚一件事
寶寶們是沒有責任,責任都是在父母身上
如果父母發生了什麼意外,別說寶寶的保險了,連奶粉都成問題了...
所以在規劃幼兒保單前,應該先做好父母的保單規劃
如果本來已經有買,那就該趁這機會,重新檢視一次買的保險
因為多了一個成員,身為經濟支柱的父母保險就應該要加強
保險能幫我們解決的,不外乎身故、醫療、重症及殘廢等等
由於法令的規定,15 歲之前的身故是僅退還保費加計利息
而且就算沒有法令的規範,想想看,寶寶走了,會帶給家庭的影響
絕對不是金錢,所以壽險基本上不在我們規劃項目裡
那在剩下的部份,就一個一個來看吧!
1. 醫療險
也就是住院醫療的部份,那保額要多少才夠呢?
還記得剛才的故事中,寶寶住了單人房,而媽媽請人代班,沒有收入
所以呢!在規劃上保額至少要可以填補照顧者收入中斷的部份
而且優先以實支實付的醫療險為第一考量
若預算足夠,就做雙實支的規劃
讀者或許有疑問:「咦?為什麼?」
首先實支實付在保障上會來得比較高,
因為這是屬於一種損害填補的險種
在二代健保實施之後,住院日數不斷下降,自費項目越來越多
若是規劃所謂的日額險,只會發生保小而不保大的情況
而且實支實付的保費也相對便宜(一般額度,一家年繳保費約 3000 元)
但實支實付只理賠所花的金額,
那照顧者收入中斷的部份,就可以靠另一個實支來填補了!
>>延伸閱讀 幼兒高自費項目案例
雙實支能應付住院和日常支出
所謂雙實支就是同時向兩間保險公司投保實支實付,當我花了 5 萬
可以同時向兩間保險公司申請,申請下來的理賠金就是 10 萬
第一家實支,理賠升等病房、自費項目等開銷
第二家實支,就補貼收入中斷的部份
這樣寶寶在住院時,不僅可以住單人房,
也可以負擔高額的自費用藥
連前去照顧的父母,請假的薪資補貼,也有著落嚕!
2. 意外險
意外險包括意外殘癈給付、意外住院日額、意外實支、骨折及燒燙傷
由於寶寶在成長階段,是非常好奇的,
所以加個意外險,可以補足醫療險不足的部份
(例如:殘癈給付、骨折、燒燙傷...等等)
尤其是重大燒燙傷的部份,一定要挑有理賠重大燒燙傷的意外險
要確定重大燒燙傷的保額足夠應付在發生風險時的治療費用
一般常見的小孩保單意外險只有 100 萬,而一旦發生時,
只理賠 25%,也就是 25 萬
25 萬,是絕對不夠用的。
殘癈給付的部份,由於等等就會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那意外險怎麼買?在第一考慮下,優先以產險意外險為主
再來考慮有保證續保的意外險,會比較洽當
>>延伸閱讀 你所想的重大燒燙傷,你的意外險真的會賠嗎?
3. 癌症險及重大傷病險
首先要先知道防癌險及重大疾病險有什麼差別
A. 重大疾病險
通常為一次給付型,
賠一次就契約就中止了,除了賠癌症還有賠其他的疾病
不過重大疾病險(甲型或乙型),大多都是拿來賠癌症的
(一次性給付:依照疾病是否發生做為理賠標準,而非治療過程)
另外市面上有些保險公司可以規劃重大傷病險,
千萬要注意,重大傷病目前不賠未滿 15 足歲
所以如果規劃了,真的罹患了疾病也不會賠...
>>延伸閱讀重大疾病險跟重大傷病險有什麼不同?
B. 癌症險
故名思義,就是理賠癌症,又可分為療程給付型及一次給付型
療程給付型主要是針對癌症的後續治療(化放療,手術等)有理賠
但以目前治療癌症較有效的標靶藥物等新式療法,可是沒有理賠
只能依靠實支實付的醫療雜費和罹癌時的一次給付來理賠
一次給付型跟重大疾病一樣,在罹患癌症時直接理賠一筆錢
而市面上的癌症險大都是一次給付型或一次給付加療程給付
那麼試想,如果有天生病了,
是要自己選擇治療方式,還是讓保單幫您決定呢?
所以應該選擇一次性給付較高的防癌險或重大傷病險為第一考量
再來才考慮癌程給付型
至於保額的部份,建議保額至少做到 200 萬
4. 殘癈及長期照顧
一般人常以為:「長期照護不是老人的權利嗎?」
在一般人的觀點是真的會那樣認為。
不過有聽過腦膜炎嗎?
不然我換個講法好了
有聽別人說過發燒燒壞腦子吧
?其實那就是細菌性腦膜炎造成的
如果小孩真的因為意外或疾病造成需要一輩子讓人照顧
是會造成一個家庭很大的負擔
還記得在 2013 年,嘉義的一個小女孩珣珣,發生車禍癱瘓的事嗎?
如果走掉,還不需要太大的開銷,一旦無法走掉,可就得照顧一輩子
保險,不就是要把無法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嗎?
千萬別犯下一般人保小不保大的通病
不過在長期照護的部份,又可分為長看險及殘扶險
建議以殘扶險做規劃,可別規劃理賠難度較高的長看險
嬰兒保單的 4 個注意事項
以上,我們已經知道規劃的方向了
一些該注意的眉眉角角,現在就分享給你聽
1. 眷屬附約
不要用眷屬附約的方式把寶寶規劃保險
眷屬附約通常在小孩成年後就不能續保了
如果寶寶罹患一些疾病,甚至已經在治療了
一旦過了可續保年紀,那寶寶的保障就會瞬間不見
真的不想花那主約的錢話,
那就選一個最便宜的主約,以後再做減額繳清
2. 主約的選擇
其實可以直接以有殘扶險或重大傷病險做主約
畢竟寶寶保壽險可是幾乎沒有用處...
但是要考量到附約延續權
一般主約在理賠完後契約就中止了,附約就會跟著一起不見
(比如全殘,罹患疾病的一次性給付)
所以在選擇時,要清楚的知道主約會不會在人還沒走的情況下中止?
如果答案是會,那該保險公司有沒有附約延續權就很重要了
有的公司只會針對終身的延續,有的則是對定期跟終生都有
3. 定期及終身的迷思
實務上來說,終身險的保費在小朋友階段,會貴定期險很多
而如果都規劃終身險的話,
在保費預算不可能上調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降低保額
而導致發生事故時,理賠金額完全無法轉嫁醫療費用
保險的目的是轉嫁風險,而非保一個安心而已
故足額的保障才是真的保險
另外再附上定期及終身醫療的保費比較
4. 要保人豁免
要知道,寶寶是沒有工作能力的,要保人自然就是父母
那如果父母生病了,失去工作能力,那保費要由誰繳呢?
這時豁免保費就很重要了
一般人或許會問「什麼是豁免保費?」
其實豁免保費又可以說是保單的保險
是保障要保人在發生事情時,可以不用繳後續的保費
當然不是每一家都有,親子豁免,這時就呼應到前面
父母的保障是否做好了呢?
不過與其依賴豁免,倒不如做好父母的保障比較實際
因為各家的豁免在附加上都有不同的限制,有的甚至沒有豁免可以附加
若直接將父母的保障做好,就不需要去煩惱豁免的問題了
結論
以上,要看父母的預算來決定
不過如果以做雙實支加殘扶等完整規劃
一個剛出生的小孩,
一年只要 15000-20000 元以內就很足夠了
保險一定要有,
但絕對不可以為了保險,而大幅壓縮生活品質
那又跟保險的精神大相逕庭了
嬰兒保單乍看簡單,
竟有這麼多要注意的地方!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只幫你找對保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
本文由 保戶當自強-我的保險我做主(Migo) 授權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