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許多加有「番」或「洋」字頭的食材,
都是外國種,像番茄、番薯、洋蔥及西洋菜等。
百分之百的中國品種,是大豆,這是公認的。
大豆的原型,
就是我們常在日本料理中下啤酒的「枝豆」(即毛豆)。
一個莢中有兩三粒,碧綠的,
晒乾了就變成我們常見的大豆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用大豆磨製粉當食材並不多,
榨油是特色,
磨成豆漿之後的用途更廣,
豆腐、豆干、豆腐皮等等皆是。
醬油以大豆為原料,日本的納豆也是大豆發酵品,
味噌醬無大豆不成,
許多齋菜都由大豆製成品當原料,可稱為素肉也。
大豆有多種顏色,
晒乾了變黃就稱為黃豆,呈黑便是黑豆了。
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和脂肪,
脂質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也含有維他命B1和E,
煮熟後產生很鮮甜的味道,
所以我們常用大豆來熬湯。
客家人的釀豆腐,
湯底一定用大量的大豆,
熬出來的湯又香又甜,
還沒有喝進口已聞到濃厚的豆香,
十分刺激食慾,湯喝進口,
那股甜味絕無味精可比。
對味精有敏感的人,大豆是恩物。
上桌時撒上蔥花,更美味。
自己做豆漿其實並不複雜,
把大豆浸過夜,放入攪拌機內打碎,
用塊乾淨的布隔住擠出漿來,加水煮熟後就可喝了。
一般在店裡喝到的豆漿不香也不濃,
那是水勾得太多的緣故,
我常向餐廳老闆建議,
為什麼不用多一點豆,勾少一點的水?
反正原料便宜,要是做得好喝,
做出名堂來,生意滔滔,何樂不為?
自己做豆漿並不難!
他們回答說煮一大鍋豆漿時,
要是不勾多些水,太濃了很容易煮焦。
事實如此,但也可以分開煮、細心煮呀!
我們在家裡做豆漿就有這個好處,
可以放大量的大豆製作。
做法是攪拌後擠出來的原汁原味的豆漿,
當時不勾水,加鮮奶進去,
效果更好,試試看,絕對好喝。
(本文為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
本文 擷取自:
《今天也要好好吃飯》
作者: 蔡瀾
出版社:大是文化
欲購買書籍,請點以下圖片↓
【健康勝過財富,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運動、減肥、飲食新知、身心成長、醫學保健
各式各樣的「健康加分」文章 都在這!
馬上按讚 >> 健康勝過財富粉絲團,
一起健康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