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如果你常感到疲倦、昏沉、全身無力,
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除了可能是慢性疲勞外,
血壓過低也會讓你整天無精打采!
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中,
有網友提問:「該如何改善低血壓?」
平時常被忽略的低血壓,
該怎麼改善,讓營養師告訴你。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血壓過低,也會讓你的健康亮紅燈
營養師陳怡錞表示,
大家都知道高血壓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不過,當血壓過低,也會讓你的健康亮紅燈。
一般而言,
正常人理想的血壓值是收縮壓在120mmHg以下、
舒張壓在80mmHg以下,
當血壓低到90mmHg、60mmHg以下,
就是所謂的低血壓。
低血壓患者易疲勞
輕忽不理嚴重恐失智
多數低血壓的患者因為流到腦部的血液量不足,
平時容易感到類似慢性疲勞的昏沉、疲累、暈眩感。
長期慢性低血壓的患者,
甚至會出現頭暈到快昏倒的感覺,
若持續輕忽未治療,
還可能帶來嚴重的併發症,
如情緒低落和憂鬱、認知功能損害、腦部退化,
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低血壓怎麼來?7大原因全解析
營養師陳怡錞指出,
造成低血壓的的原因很多,
除了因遺傳造成的家族性低血壓外,
久坐久站、大量失血或脫水,
或是營養不良、過瘦等因素,
都會引發低血壓。
原因1/久坐、久站:
長期久坐或久站、運動量不足,
使得下肢循環不好、靜脈回流變差,
回流至心臟的血液量及心臟輸出的血液量變少,
容易引發低血壓。
原因2/大量失血或脫水:
當體內有充足的水分、血液量足夠,
血壓就會上升。
但是當大量出血(外傷、經期失血)或是因為過度流汗、
水分補充不足導致脫水時,
體內的血液量不足,血壓就會往下掉。
原因3/營養不良:
若因減肥過度節食,導致營養不良,
身體製造紅血球的營養素不足,
使血液帶氧量不足、血液循環不佳,
就會引發低血壓。
原因4/姿勢性低血壓:
當姿勢突然變化,
如起身太快,或從坐、躺起身站立時,
血液會往下肢流動、血壓會突然降低,
若此時血管來不及收縮或心臟沒有增加血液量調整血壓,
當腦部血液不足,就會出現頭暈目眩,
甚至昏倒的狀況。
原因5/心臟機能不全:
先天心臟構造不良,
或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
因為心臟無法送出足夠的血液,
通常會有低血壓,
且心跳會比較快、容易心悸。
原因6/內分泌、代謝失常:
這類型是因為疾病因素影響甲狀腺、
腎上腺、賀爾蒙、代謝等循環及內分泌系統,
所誘發的低血壓。
原因7/藥物引發:
若降血壓藥服藥的劑量過多,
使血壓降得太低,
可能會引發暫時性的低血壓。
【改善低血壓5點小叮嚀】:
一般來說,長期血壓偏低若沒有任何症狀,
通常不需要治療,
但是當血壓異常過低或出現頭暈快昏倒等症狀時,
就需要就醫治療,
治療方式會依據引起低血壓的原因而有所不同。
對於沒有立即危險性的低血壓患者,
營養師陳怡錞提供幾個可以改善低血壓的生活小叮嚀。
叮嚀1/水份要足夠
天氣熱容易流汗流失水分,若體內的水分不夠,
容易使血壓降得更低,
因此平時記得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防脫水。
此外,大量運動後體內鈉離子容易流失,
建議運動後喝一點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叮嚀2/不建議食用「低鈉鹽」
低血壓者適度攝取鹽和鈉是需要的,
飲食避免太過於清淡,
可依照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鈉攝取量2000 毫克,
相當於5公克鹽。另外,
市售的「低鈉鹽」是以鉀取代鈉,
低血壓的人若長期食用,
體內的鈉攝取不足,
留不住身體的水分,容易使血壓降得更低。
叮嚀3/飲食均衡
低血壓的民眾平時飲食要均衡,
充分攝取製造血液所需要的蛋白質、鐵質、
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
血液量足夠,血壓才會上升。
叮嚀4/避免過瘦
BMI小於18.5體重過輕的人,
體內血液量較少、血液循環差,
較容易有低血壓。
過瘦的人吃胖一點,
通常體重增加,血壓也會隨之升高。
叮嚀5/多做下肢運動
活動下肢的運動如健走、抬腿,
能協助靜脈血液回流,使血壓上升。
因此,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
感到疲勞時不妨起身走一走、
抬抬腿,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CMoney責任編輯: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