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沒有「划算」,只有「計算」! 先算出自己的需求...才會遇到對的保險

怪老子

怪老子

  • 2017-04-06 15:27
  • 更新:2018-07-17 09:32

保險沒有「划算」,只有「計算」! 先算出自己的需求...才會遇到對的保險

(圖/shutterstock)

 

買保險有「划算」可言?

許多人都說意外險比較便宜,

所以保額就應該多一點比較划算。

然而,真實狀況並非如此,

意外險只有意外傷害保險公司才會理賠,

如果因疾病而死亡,就得不到理賠。

所以跟定期壽險相比,意外險的出險機率較低,

保費當然就相對便宜,也可以說,

意外險因為少了疾病死亡的保障,

所以保費才會比定期壽險還要低。同樣壽險也是一樣,

定期壽險因為提供保障只有一定期間,

比起終身壽險的保障還要小,所以保費也就少很多。

一分錢一分貨,就看自己要甚麼。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先確定你的需求

再購買相關保險

規劃保險的第一步就是確定保障需求,再依據需求來購買保險,

而不是便宜的買多一點,貴的買少一點。

例如 32 歲的 Jason 有兩位小孩,且自己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

萬一不幸身故,小孩未來的生活費及教育基金就會出現困難。

假若扶養這兩個小孩至 20 歲獨立自主為止,

所需要的金額為 600 萬元,

那麼 Jason 在這部分的保障需求就是 600 萬元。

保障需求不會因為某些險種的費率而改變,

也就是說保障需求 600 萬,

不管因為意外或疾病死亡都會需要 600 萬。

如果說因為意外險的保費比較便宜,

所以只保意外險 600 萬,萬一因為疾病而身故的話,

保險公司就不會理賠。

正確的方式就是保 20 年期的定期壽險 600 萬,

不論意外或疾病死亡都會得到理賠。

 

 

保險員大推的終身險

小心高費率又保障不足

除此之外,

許多人的保險多半都靠著保險業務員所提的建議購買,

然而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

很多的保單都以終身壽險來規劃,

因為費率高出許多,

保戶只好縮減保險金額才繳得起,導致保障不足。

以 Jason 的例子來說,他並不需要終身壽險,

因為 20 年後小孩都已經獨立了,就不再有保障需求了。

既然保障期間只需 20 年,那為何要保障終生呢?

也就是 20 年後所提供的保障並沒有實質需求,

何不取消 20 年後提供的保障,讓 20 年內的保障充足,

這也是定期壽險的主要用意。

 

 

例如南山人壽 20 年期不分紅定期壽險,

32 歲男性每 1 萬元的保額,年繳保費為 32 元,

600 萬的保額,年繳保費只要 1 萬 9,200 元。

再看看同樣是南山人壽的新康順終身保險,

同樣 32 歲男性,每 1 萬元的保額,年繳保費 354 元。

600 萬的保額,年繳保費高達 21 萬 2,400 元。

該選哪一項就不用我多說了。

 

保戶應了解基本保險原理

判斷保險規劃是否合理

保險商品沒有貴或便宜的問題,

保費都是精算出來的數字,保障愈多所需要的保費就會愈高。

對保戶而言,只有買到的險種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而已。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具備保險知識,不能光憑保險業務之詞。

好在保險的原理也並非難懂,而且不用非常深入,

只要了解到足以判斷保險業務所提供的規劃是否合理就足夠。

 

依人生階段挑適合保險,

用低保費獲得足夠保障。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只幫你找對保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IOS 系統】

 

 

【Android 系統】

 

追蹤FB粉絲團

即時學習更多保險小技巧!

 

本文由 怪老子理財 授權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怪老子

怪老子

40歲開始走入股市專心理財,現在擔任奇摩理財專欄作家、社區大學講師 要帶領大家脫離苦海邁向財富自由之路。

40歲開始走入股市專心理財,現在擔任奇摩理財專欄作家、社區大學講師 要帶領大家脫離苦海邁向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