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的時間 已經很少了,還挑這 4個時間「教訓」小孩....只會讓他越來越不敢 跟你說話!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7-03-21 16:17
  • 更新:2018-07-17 15:01

陪孩子的時間 已經很少了,還挑這 4個時間「教訓」小孩....只會讓他越來越不敢 跟你說話!

(圖/shutterstock)

 

一家人能夠在一星期

挑選一個時刻坐在一起,

待人以誠地溝通,

爸媽通常也會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

孩子也能夠對爸爸媽媽提出意見。

在對等溝通之後,

孩子假如認識到差錯,

爸媽能夠督促孩子

自己訂出改正差錯的計劃表。

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

對於自己訂的計劃表,

是會嚴格看待與執行的。

 

繼續看下去....

 

 

這 4個時間點

不要批判教學孩子

教學與監護孩子雖是爸爸媽媽的權力,

但並不意味著你能夠隨時隨地、

為所欲為地批判孩子。

有些時刻爸爸媽媽不應該批判教學孩子。

 

1、是早上出門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

爸媽要幫助孩子懷著開心的心境

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

溫馨地與孩子道別,

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端就受氣。

 

2、小孩比預計時間 還要晚回家時

孩子說好晚上 8點回來,

結果 10點才回來。

爸媽早已窩了一肚子火,

這時假如開口,

必定發作直接的抵觸。

倒不如把工作壓後,

等第 2天再聽孩子解說。

並且,爸媽體現了寬容與大度,

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3、一起吃飯的時候

許多爸媽平常沒時間陪孩子,

只有吃飯時專注面臨孩子,

看到孩子有什麼問題,

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麼問題,

就開始教育孩子。

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胃口,

損壞正本安靜的家庭時光,

讓孩子覺得和爸媽吃飯

是一件痛苦的工作,

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4、是爸媽脾氣變壞時

很多爸媽的脾氣很遭,

很簡單一張嘴就謾駡,

成果傷了孩子,

也損害了自個做爸媽的慈祥形象。

此刻,一定要息怒,

等自個平心靜氣後再開口。

 

 

 

古人對於 教育孩子

也有 6項原則

古人對教育孩子也有研究,

他們認為,

年幼和位置低微的人有差錯的時分,

不應該責怪。

明代文學家陳繼儒曾講過

「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

他以為以下 7種情形不適合責備小孩:

 

1、「對眾不責」,

即不要在世人面前責怪孩子。

2、「暮夜不責」,

即夜晚不責怪孩子。

3、「正飲食不責」,

即就餐時不責怪孩子。

4、「正悲憂不責」,

即正在憂傷時不責怪孩子。

 

 

5、「正歡慶不責」,

即正在歡慶時不責怪孩子。

6、「疾病不責」,

即正在患病時不責怪孩子。

 

爸媽假如能在適當的時間

與適當的辦法教學批判孩子,

孩子容易接受,

教育的作用自然而然也比較好

 

(文章來源)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培育您的孩子成為Google人才

或許,您從沒想過

您的孩子 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能 ...

 

現在,給孩子一個機會

發掘他的天賦和興趣吧!

為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創造無限可能~

>> CMaker程式貓(點我了解課程)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