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晚上回家,總會路過一家幼兒園。
因為來接孩子的車塞滿馬路,
回家成為一件難事。
不過,也正是這走走停停的一段路,
讓人仔細觀察了接孩子的眾生百態。
一個銀髮老人帶著水果、零食和飲料,
接到孩子後就遞上飲品。
小胖子馬上就仰頭就喝完,
擦完嘴後便說,
奶奶,我要吃果凍。
繼續看下去...
一個媽媽模樣的人接到孩子,
老遠就揮舞著手臂,
寶貝寶貝得喊個不停。
孩子走近了,
小書包滋溜從肩膀上滑下來,
想當然就丟給媽媽了。
全然不顧她肩膀上已經抗了一個包,
手裡還拎著一包菜。
只有一個爸爸,
微微笑等著孩子。
等孩子到跟前,摸摸她的頭,
拍拍肩膀,然後手拉手走遠。
學校教的品德 如:不吃零食
放學後遇到家長 全都消失了
我忽然想,那些老師在學校裡教的品德,
諸如尊老愛幼、體貼長輩,
或是小朋友應具備的生活習慣,
如不吃零食等。
在這些來接小寶寶的家長面前,
全都煙消雲散。
在幼兒園是正襟危坐的乖孩子,
到家長手裡就成了「小寶貝」。
老師的苦心功虧一簣。
放學接小孩 時間也很重要
早接、晚接都不好
除了接孩子的細節要注意,
接孩子的時間也很重要。
太早接、晚接都不好。
國外有學者做過一項調查,
發現:幼兒園中那些經常最早被接走的孩子,
往往比較自信。
如果總是第一個被接走,
往往虛榮心較強。
相比而言,最後被接走的孩子,
尤其是經常成為倒數第一被接走的,
容易性格內向,甚至少許自卑。
為什麼呢?早來接孩子,
意味著父母把孩子放在心中,很重視。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常互相比較,
誰都渴望爸爸媽媽最在意自己。
那些早到的父母會讓孩子眼前一亮:
看吧,我爸媽來得最早。
因此,來得晚的父母會讓孩子心生沮喪:
原來爸爸媽媽心裡,
最重要的是工作不是我。
但是,如果每次固定第一個接孩子,
遇到父母有事來不了,
孩子就會挺沮喪。
所以,太早接也不好。
所以,如果接孩子,
儘量早點到,別第一個到,
也不要最晚到。
另外,職場爸媽如果沒有時間,
也可以儘量抽出一天來接孩子。
這種讓孩子倍受關注的自豪感,
能帶給他們巨大的滿足和幸福感。
如果看到孩子,
不要忘記來個溫暖的擁抱。
擁抱不僅能讓孩子忘記了所有不愉快,
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雖然跟爸爸媽媽分開了一天,
但是媽媽還是很愛我的。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培育您的孩子成為Google人才
或許,您從沒想過
您的孩子 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能 ...
現在,給孩子一個機會
發掘他的天賦和興趣吧!
為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