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觀察一個人的個性,
有些快速的方式,
比如:打麻將、玩遊戲。
還有一個你一定想不到:點菜!
你以為點菜只是
替大家決定今天吃什麼嗎?錯!
還是吃貨的自然天性?也錯!
只要是吃飯人數在兩人以上的飯局,
就是一種社會性活動,
那麼,點菜就是一場
「食商」與「情商」的雙重大考驗。
點菜點得不好,
吃得悵然若失,
友誼的船說翻就翻,
事業的巨輪說沉就沉。
點菜點得好,
吃得活色生香,
你就此晉升為貼心暖寶寶、優質領袖,
甚至是團隊中閃亮的星星。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點菜的藝術。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永遠不點菜,就是最大的問題:
總是拒絕點菜 = 過於被動。
曾幾何時,我也從不主動點菜,
哪怕是閨密之間的聚會,
每次也都說:「我隨便,你點。」
直到有一天,
再也忍不住的閨密善意提醒:
「你有沒有覺得,
你為人處世過於被動了?」
看到我錯愕的樣子,
她繼續打開話匣子:
「所有需要做選擇的場合,你都選擇沉默。
表面上是隨和,實際上卻給人一種模糊、
沒立場、甚至是不願敞開心房的感覺,
別人還要去猜你的感受。」
我這才意識到,過於被動,
是一種自私的自我保護。
後來,我開始學習主動承擔起點菜的任務。
每個人或多或少,
都有點選擇恐懼。
點菜,是為他人省去做決定的麻煩,
拯救他們的大腦細胞,你是在服務,
沒有人會拒絕一個熱情服務的人,
這更是你難能可貴的人際觸點。
不把握機會承擔責任,
別人就看不到你的能力。
但,當然,不推託點菜只是第一步。
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會點菜」的人?
口味因人而異,從選對地方開始:
選擇不對 = 不知體恤。
口味的不一致首先是從
吃不吃辣開始區分的。
我見過點菜的人自己不吃辣,
卻選擇了辣味主題餐廳,
一上來就說:
「炒牛肉別放辣、鴨血能不能少點辣?」
飯還沒開始吃就想說句:
「你自己慢用啊!」然後掀桌走人。
因此,聚餐時選對餐廳,是重要的關鍵。
想營造什麼氛圍,就選擇什麼場合:
不知捕捉氛圍 = 不知輕重。
人多的話,盡可能選擇
有包廂或大廳人少安靜的餐廳。
我經歷過十幾個人
擠在狹窄的越南餐館裡,
只好用小桌子一字排開。
說話基本上靠喊,
夾菜基本上靠傳,
吃飯吃成了體力大戰,
後來大家都默默閉上了嘴。
人少的話,
倒是可以選擇一些
私密性比較高的場合。
例如:少於四人的商務洽談,
就很適合找一家
中檔以上的日本料理店,
分量、氛圍都剛剛好。
點菜就如KPI考核,你得有亮點:
不會點大菜 = 小氣。
如何讓自己的KPI好看?
答案是:全年來說你得有
至少一到兩個拿得出手的工作亮點,
集中 80% 的精力做 20% 的事,
這 20% 做出成績了,A+就是你。
點菜也是如此!
一桌菜中,至少要有兩三個大菜,
所謂的大菜並不完全是昂貴的菜,
要點,就點能給人帶來震撼感的菜。
生魚片可以點,但一定要確認
它的生魚片擺盤是夠豪氣的,
最好是那種裝飾成盆景狀,
還要乾冰繚繞,
讓人一上來就「哇」一聲。
貼不貼心,從一頓飯開始:
按自己喜好點菜 = 自私。
有次看到PO文,
一個年輕女孩的無辜的行為引發眾怒。
大意是自己點菜要求每道菜都不放蔥,
結果同桌人明確表達不滿。
不少網友公開撻伐:
「個別菜要求不放蔥還好,全部菜不放蔥?
要是我就直接不吃了。」
這就是只站在自己立場出發點菜的例子。
建議在點菜時,
儘量不要為自己用否定句式,
例如:「不要放蔥」就比「少放點蔥」聽起來更刺耳,
對方探明原委後也會主動提出乾脆免蔥。
而最高明的方法,
則是默默點幾道一看就不可能有蔥的菜,
只吃這幾樣就好,
少吃幾道菜也不會怎樣。
吃貨的智慧,在於組合搭配:
不懂搭配 = 管理力差、品位低。
點菜最為高超的技巧,
就體現在能讓一桌飯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食材要錯落,
豬、牛、羊、雞、鴨、魚、蝦此類,
各一道菜就好,類型也要分開。
煲湯、湯品之類都是一個就行了,
小炒可以有若干個,必須要有青菜。
甜點是錦上添花,可以有,顯得餘韻生動。
總之,點菜的時候要有畫面感,
要想像得出你點的菜
上桌以後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
配色是不是太單調,
擺盤是不是太單一,都要考量。
最後,把主動權交回對方,
不知徵詢 = 剛愎自用。
每個人雖然都不喜歡承擔責任,
但都喜歡對事物有一點掌控力,
很高興自己成為最後拍板那一個。
因此,在點主食和飲料環節,
你可以把這個主動權交到對方手上,
詢問一聲:「要什麼主食?要什麼飲料?」
注意這個句式是:要什麼,不是要不要。
如果對方確實不要,
會直接回答「不用,吃飯喝茶就好!」
如果心中早有想法,此時也會提出。
最後,還可以留出一兩道菜的彈性空間,
問一聲:「你們要不要再看一下?」
哪怕對方回答不要,問也比不問好。
在細節處替他人著想,
就可以輕鬆潤滑關係。
關於點菜,沒有什麼大道理,
沒有什麼公式,也不是耍心機。
不論是皇家海鮮大飯店,
還是單位門口的小餐館,
都是這個模式。
最後你會發現,
自己簡簡單單的一個行為,
就能讓一桌子的人
吃得津津有味、相談甚歡,
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享下班】粉絲團
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陪你度過每一個 辛苦(難熬)的工作時光~
上班前的543,下班後的幸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