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張國洋
最近流行的關鍵字是「脈絡」以及「流動」,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脈絡吧? :D
---
我們常寫文章,
大部份文章寫起來都超過三五千字。
常有人建議我們應該去脈絡化的僅寫出結論即可。
我們其實也理解,在這網路碎片化的時代,
很多人只是因為在通勤時候亂點而跑來我們網站。
對這類族群而言,
太長的文章他們是沒時間細讀、甚至會無法看懂,
這等於放棄了一大群讀者。
這我們非常理解。
繼續看下去....
但為難的地方在於,
我們寫的畢竟是跟思考、
以及跟人生抉擇相關的文章。
這些文章的重點,
其實都不在於結論。
畢竟人人的狀況不同,
只看結論其實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我一直相信:那種過度簡化的「標準答案」,
通常都不是真正的標準答案。
所以,我們最希望在文章傳遞的,
反而不是結論,
而是我們【為何】得出這樣結論的【思考脈絡】。
唯有能理解為何這麼思考、
以及整個思考推演的過程,
你才能把相同的思維模式套用在你的人生中,
而不是胡亂套用一個你自己未必適用的方法。
我自己多年的觀察,很多把自己陷入困境的人,
關鍵就在於從來沒有思考別人結論對自己的適用性。
只因為那是父母老師教的,
或是社會上大部分人做的事情
(如年紀到了就該結婚、生小孩、得買房子之類),
然後就盲目的選了一條自己其實根本不喜歡、
也做不到的道路,並逼著自己堅持下去。
我的觀念一直是:
人生是你自己的,你不用照任何人的教導過活。
你的責任是在人生的過程中,
努力達成自己想要的理念、去你想去的地方、
尋找你會快樂的動機、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你的選擇未必符合主流社會的「期待」,
甚至未必符合主流的價值觀與道德觀。
不符合又有什麼關係呢?
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願意承擔那隨之而來的代價,
我覺得這樣其實都是理性的決定。
離經叛道本來就有其代價;
但遵照別人的方法過活,難道就沒代價嗎?
你的無奈、你的掙扎、你對每天生活的質疑,
就是遵循別人道路所付出的代價。
哪個好? 很抱歉,這沒人能幫你決定。
好好選擇並對選擇負責,
這始終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功課。
所以我通常很討厭只給一個簡單的結論。
我們不管文章也好、課程也好、講座也好,
總是要叨叨絮絮的談來龍去脈。
因為我們很怕有人只是記住一個偏頗的結論,
然後以為那是他破解人生難題的神奇銀彈。
但很可惜,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神奇的銀彈。
每次人生的難題都得要退回來靠自己細細的分析,
然後才能找出一個合宜的處置方式。
甚至連我自己,類似的問題,
在不同的狀況下都有可能做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或給出完全不同的建議。
我舉個例子吧:我最近有一篇老文(捷運竊聽記),
前幾週又在網路上熱絡起來。
這篇文章每年不知道為何都會流行一次,
這讓我有點訝異。 去年年初也有一波,
一個晚上我們網站湧入了數十萬瀏覽人次,
兩天光FB的讚就累積了四萬個。
最熱絡的時間,看Google Analytic的報表,
即時上線人數高達兩千多人。 實在很瘋狂。
而每次這篇文章流行,
都有人不知道為何會得出一個結論:
Joe說約會三次,對方若沒付錢的就不要理她了。
我每次都很訝異,為何有人得出這種結論?
當然,如果你要極度簡化文章,
總可以用任何方式簡化,
也總能得出任何斷章取義的結論
(內容農場的編輯總是這樣做)。
但文章之所以寫這麼長,
重點就是「非要這麼長」才能完整描述整個脈絡。
而唯有脈絡,才是一切的重點。
換言之,如果有認真讀過那篇文章的人,
應該會發現那篇文章的起點,
是我在捷運上聽到隔壁女乘客的電話對話。
然後我寫了一篇警示文。
這警示文的對象不是針對男生,
而是針對女生。
試著要在文章中跟女生說
「不要因為別人想約會你,
就覺得男生理所當然該請你客。」
因為若抱持這心態,
有可能會漏掉一些還不錯的男生。
我也順便舉例我跟當時周圍一些朋友,
他們普遍會覺得女生如果一開始就是一副吃定你的樣子,
會覺得不適合當成長期交往的對象。
所以如果你搞懂這個脈絡,
你根本不會得出上面那樣的結論。
至於男性讀者就更不能把人生這麼過度簡化了!
你必須讀懂我有文字脈絡,
更必須想想你的目的是什麼?
那篇文章描述的是我與朋友在 20多歲時,
想找長期伴侶時的心境。
因為當時的價值觀,
是想找個願意跟你公平經營人生的伴侶。
如果她是,她很可能會心疼你花很多錢、
會想要也對這段關係出些力量。
而且我們也都還算是有選擇性的人,
所以才會以此觀察約會對象到底是不是一副吃定我們的樣子。
可是呢,除了這點外,
還需不需要加入其他的觀察當輔助? 當然需要。
也可能她在其他地方表現的貼心與關懷,
但因為經濟不豐無法回饋,
所以不是一句話就夠讓你評判他人的心意。
此外,那樣的判定是否所有年紀、
所有身份狀態都適用?
這肯定也不是!
比方說,如果你是一個五十歲的男人,
已婚但又想出去找人約會。
那些第一次約會就急忙拿錢出來要平分的,
反而是打算跟你撇清關係的女人XD。
她不希望你誤會、不希望欠你,
所以立刻疏離跟你保持平等的朋友關係。
願意讓你請的,反而有可能是另一種表態。
這時候,你該繼續邀約的反而是完全不同的族群。
你看,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關係模式,
就算是同樣在約會,
觀察重點也會完全不同。(攤手)
所以,我每次給大家的建議都一樣:
永遠不要嘗試簡化問題,
而要訓練自己宏觀的思考能力。
我們為何一直強調「局」,
就是因為人生大部分的問題通常都是3D的,
充滿了各種人際角力,
絕對不是一個面、甚至一個點的問題。
你不能靠背公式來存活。
相反的,你該在任何有機會的時候,
理解別人對於人生選擇背後的脈絡與思維。
並以此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這絕對比去脈絡化的記誦別人的結論更加重要。
文由 大人學 授權轉貼,
原文出處:想訓練獨立思考? 你該停止只找結論,而該學別人的思考脈絡!
作者名稱:張國洋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