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唯認真的檢視自己
才能讓自己攻力更上一層樓
每個對投資理財的人
都有自己的看法與做法
再完美的人都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投資也是
上再多課程
學再多的技術分析
不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總有一天會踢到鐵板
而停滯不前...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投資要有 1 套
自己的看待角度與系統
同樣以類似的投資方式來說,
檯面上看到的就有許多種做法,
有些人專注在某幾檔
最基礎的民生必需產業上,
長期持有。有些人則是專注競爭力,
花更多時間了解好的公司,
然後集中在這些公司上。
有的則是儘量以數據跟機率說話,
廣泛持有殖利率高,
長期配息跟營運穩健的公司賺取配息收入。
也有的是直接類似葛拉漢,
集中廣泛投資本益比低、
殖利率高的公司。
不同的核心思維,
都各有不少成功案例。
自我歸納來說,
是投資的視野不夠清楚,
很多概念與想法大致了解,
但就像練功一樣,
招式學起來了,
要對付一般小混混還可以,
但卻無法對抗高手,
猶如心法尚未參透,
或是內力還無法貫通。
同樣投資高人的一句話,
在不同時期就有不同體認。
就像「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這套書,
我重複翻了好幾次,
才略能了解部分意涵,
巴菲特的書籍我在剛上大學就讀到,
但這多年來的體會也都有不同。
思考的構面跟方法,
就有許多層次上的差異。
看待的角度也有不一樣
一個不錯的管理案例
就是以下這個短篇 4 格漫畫
第 1 層次的人,僅就圖片解釋,不能餵魚吃胡蘿蔔
第 2 層次的人,會思考 兔子 釣魚的魚竿、魚餌種類、工具裝備等
第 3 層次的人,會可能跳脫兔子跟魚的情境, 思考環境、時機
我們看事情似乎也是類似的道理,
看公司可以從第一層次看財務狀況,
也可提升到第二層次看產業地位,
或是更高層次看到未來
或是以全球趨勢的角度看事情。
這都影響我們最終判斷的結果與成績。
接下來努力的兩個方向,
打通思維,擴大投資視野!
本文由 Albert Hung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