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章來源:Money錢
房子一買就得繳 20 年房貸
有人戲稱在貸款期間房貸戶就變成「屋奴」
然而,很多小資族買不起房子
卻買了一張長年期的儲蓄型終身壽險
目的是「強迫儲蓄」
但是終身壽險跟房貸一樣要繳費 20 年
小資保戶無形中讓自己變成「保險奴隸」
市面上銷售的儲蓄型終身壽險分為
增額型、還本型、滿期給付型、
外幣型、利變型等
不論哪一種,保險達人都不建議小資族多買
主要有下面 4 大理由 ...
(贊助商連結)
不該多買「儲蓄型終身壽險」
的 4 大理由
理由 1. 壽險保障很低
幾乎是用自己的錢賠給自己
有些保險業務員會強調
終身壽險不但可以存錢,又享有壽險保障
但其實壽險保障很低
以某張還本型終身壽險來說
30 歲男性保額 20 萬元,
年繳保費 3 萬 5000 元
萬一在第 5 年身故,
身故理賠金為 20 萬元
跟 5 年下來總繳保費 17 萬 5000 元相比
只不過多了 2 萬 5000 元
幾乎是用自己的錢賠給自己
「對小資族來說,
終身壽險保障的意義根本幾乎等於零。」
理由 2. 中途解約不保本
不但沒有利息,還賠了本金
人在什麼時候需要錢無法預料
因此需要有備無患,平常就該存錢
但如果是把錢全部存在終身壽險保單
有急用時解約拿回的錢
可能比總繳保費少
以前文所舉的還本型終身壽險為例
若繳費到第 10 年突然需要一筆錢
因而向保險公司辦理解約
結果解約金只有 31 萬元,
比總繳保費 35 萬元還少
不但沒有利息,還賠了本金
如果不想賠本,至少要等到第 11 年以後解約
解約金才等於總繳保費
若不解約,就必須辦理保單貸款
也就是用保單向保險公司借錢
借款年利率為 3~5%
理由 3. 報酬率很低
報酬率其實比郵局定存還要低
會以「利率比定存高」來行銷終身壽險
但實際以一張還本型終身壽險來試算
就會發現報酬率其實比定存還要低
以同一張還本型終身壽險為例
同樣是 30 歲男性、保額 20 萬元
年繳保費 3 萬 5000 元
繳費期滿 20 年,總繳保費 70 萬元
保單現金價值
(有些保單稱為「保單價值準備金」)
只有 72 萬元
等於 20 年下來只賺了 2 萬元利息
年化報酬率約 0.14%
保險達人強調
上述的保單報酬率是以單利計算
如果改成每年 1 筆 3 萬 5000 元在郵局定存
隔年本金利息續存,20 年下來
利息會比存在終身壽險還要多
理由 4. 不能退休養老
要買有足夠養老金的保單
每年至少要繳 52 萬
比小資族的年薪還要高 !!
因應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現象
保險公司打出
「買終身壽險當啞巴兒子最孝順」的觀念
吸引小資族購買,但在報酬率很低的情況下
買了終身壽險卻無法靠啞巴兒子養老
以同一張終身壽險為例
保額 20 萬元、每年還本 8%
繳費期滿後每年僅可領回 1 萬 6000 元
平均每個月才 1333 元,
這筆還本金根本無法養老
如果要買到足夠的還本養老金額
以退休每月花 2 萬元計算
那麼在繳費期間每年保費要繳 52 萬 5000元
恐怕比小資族年薪還要高
建議可買 6 年期儲蓄險
保本又賺利息
但一定要等到繳費期滿才划算
基於以上理由,4 位保險達人建議
非常保守的小資族若想要靠保險存錢
最好買 6 年期儲蓄險
而且最好是先存了一筆
3~6 個月的緊急備用金之後
再來買短年期儲蓄險
買了之後一定要等到繳費期滿,
才能保本又賺到利息
每月定額 3 ~5 千投資基金
也可以養成強迫儲蓄的好習慣
適合積極穩健型的小資族
如果是投資屬性偏向積極穩健型的小資族
不妨用基金取代儲蓄險
每月定期定額投資 3000~5000 元
投資久了也變成一種強迫儲蓄的好習慣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保險很多
但別陷入以為買儲蓄險
就是投資的陷阱!
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