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不是什麼都管, 也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用「____」來教孩子!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6-11-24 11:29
  • 更新:2018-07-17 15:01

真正的教育,不是什麼都管, 也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用「____」來教孩子!

(圖/shutterstock)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成長非常多

好的家庭教育,

往往教養出好家教的孩子

因為父母總是以身作則,

孩子自然上行下效!

 

而不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總有些難以管教,

甚至於產生了一些問題兒童。

 

關於家庭教育,請記住

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

這點十分重要

 

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贊助商連結...)

 

 

好的教養,從小細節

都可以讓人感覺到

週末的時候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夫妻倆在廚房忙活著晚餐,

我坐在客廳沙發上用手機看新聞。

 

朋友10歲的女兒非常乖巧,

怕我無聊,把她的玩具和喜歡的繪本

都抱過來放到我面前,

說:「叔叔你玩玩這些玩具,

看看書吧,可有意思了!」

 

我對這個萌寶微微一笑,

說:「謝謝你啦,小朋友。

我們一起看書好不好?」

 

於是,女孩跑到我的面前,

打開色彩斑斕的繪本,

給我津津有味地介紹每個故事,

讓人感覺非常暖心。

 

我們看了大概50分鐘左右的繪本,

距離吃飯還有1個小時,

於是,我提議一起去逛逛樓下的超市。

 

超市的人很多,

有一個推銷員在奮力推銷花生醬,

她到很多人面前推銷花生醬的時候,

別人基本上都是直接無視她。

 

當她來到我和女孩面前推銷的時候,

此時女孩的舉動讓我驚呆了。

 

她非常耐心地聽那個推銷員說完,

然後很真誠地對她說:

「不好意思,姐姐,我對花生醬過敏,

不能吃。你等一下,我問問叔叔要不要買噢。」

 

我在一旁偷偷看著她認真說話的神態,

很有禮貌的樣子,

簡直萌翻了,心都要融化了。

 

然後,她扭頭問我要不要買。

我對花生醬不過敏,也喜歡吃,

於是就從那個推銷員那裡買了幾盒。

 

我們出超市的時候,

她買了一些QQ糖和優酪乳,

我準備把她的東西拿過來和我的一起結帳,

但是女孩堅決不肯,

她從口袋裡面掏出來錢,自己買的單。

 

教養這麼好的孩子,

真是讓人心生羨慕。

 

 

用自己的方式

順其自然的教育孩子...

朋友家裡牆上貼了很多他女兒的獎狀,

幾乎每張獎狀的成績都是第一,

沒想到她的成績還這麼好。

 

吃飯期間,我問朋友:

「女兒成績這麼好,又這麼懂事,

應該花了不少心血培養吧?」

 

朋友咧嘴嘿嘿一笑,說:

「我說出來可能你不信,

但是其實我們真的沒有花太多

心思來培養她,基本上都是順其自然。」

 

剛開始我不信,

後來我對他的話堅信不疑。

 

朋友是一個文化人,

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是書,

尤其鍾愛歷史哲學書籍。

他愛人是老師,也喜歡看書,

開朗愛笑,彈得一手好琴。

 

他們家很少看電視,

吃完晚飯後就出去散步1小時,

回家後就聚到一起讀書,

也有時候聽爸爸講有趣的歷史故事或聽媽媽彈琴。

 

 

 

父母親的家庭教育

影響孩子的 興趣發展

朋友家裡的酒肉朋友很少,

基本上來往的朋友都是學者,

他從來不會在家打麻將或設酒局。

他見朋友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女兒,

朋友對於知識的崇敬

和癡迷的態度,

對女兒的影響非常大。

 

女兒有獨立的銀行卡、獨立的房間、

獨立的書桌、獨立的行李箱等,

父母進她房間之前必須敲門,

處理和女兒有關的事情

也必須取得她的同意,非常尊重她。

 

朋友夫妻倆也都是知書達理,

有禮有節的人,在這麼好的氛圍下長大,

女兒教養好、學習好,

再正常不過,實在是不需要刻意培養啊!

 

 

原生家庭 影響孩子行為發展

解決問題的方式 要從源頭做起

在我們教育行業,

有一句很經典的老話叫:

問題學生往往來自於問題家庭。

曾經我們做了大量的家訪工作也證實了這一點。

 

問題家庭一般情況是:

父母離異、無限制溺愛、體罰、缺少陪伴,

這樣的家庭往往是問題學生的來源。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條河流的話,

家庭教育是上游,學校教育是下游。

上游的水質如果已經污染的話,

流到下游也已經是壞的。

 

老師遇到問題學生,

如果不追溯到原生家庭的話,

問題一直都不會解決。

 

很多老師遇到問題學生

往往會對家長說「麻煩家長配合」,

其實家長也不知道怎麼配合,

往往回家把小孩打一頓,

這樣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很多家長孩子沒有教育好,

就埋怨老師沒有教育好。

你自己造成如此糟糕的原生家庭,

請你原諒老師這登天之難好嗎?

 

 

 

孩子就是 父母的複製品

你的好與壞 都會被複製

聽過很多家長會對孩子說,

你要努力讀書啊,不要像我一樣,

我當年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現在才怎麼怎麼樣,

然後自己一邊打麻將

一邊督促孩子把作業做完。

 

還有很多家長把小孩關到臥室裡面做作業,

然後自己在客廳看武俠劇看得如癡如醉,

或者乾脆自己邊玩手機邊盯著孩子做作業。

 

此時小孩會怎麼想?

你打麻將我做作業,

你看電視我做作業,

你玩手機我做作業,憑什麼?

 

孩子就是父母的複製品,

你的好與壞他都會複製下去,

孩子最開始模仿 和學習的對象,

就是自己的父母。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來會打洞,

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教育就是父母 以身作則

來影響孩子成長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說是一個單親工人家庭的孩子,

父親文化程度不高,

家裡非常窮困,孩子成績非常差。

 

家長會上,老師找父親談完話之後,

父親苦悶思索,抽了一晚上的煙,

終於想到一個辦法:

孩子每天放學後,把老師教的內容,

要求孩子 重新教給自己一遍,

自己和孩子一起 參與學習!

 

結果這個辦法效果顯著,

孩子覺得自己每天的學習意義非凡,

一直到孩子考上重點大學,

父親才終止了這個方法。

 

堅持的這些年,

父親也從文盲變得懂了很多東西。

 

 

真正的教育

不是管教與不管教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

什麼是教育?

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

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

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

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真正的教育不是什麼都管,

也不是什麼都不管,

在管與不管之間還有一個詞叫:喚醒。

 

 

來源:360doc /本文轉自:阿波羅新聞網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