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這個話題,
純粹是看大前研一的自傳引起的,
他給書取的名字叫《家是教養的起點》。
在閱讀的時候,我忽然想到,
職場中所需要的教養起點是哪裡?
雖然工作了這麼多年,
過去我還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今天就來談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職場上的教養,到底誰來教?
說到教養這個問題,我其實是有些困惑的。
那就是:職場上的教養,到底誰來教?
我們在職場上,
公司和上司會教我們起碼的禮儀。
但相比較我剛才談到的這些問題和細節,
上司是不會向下屬教的,
因為這不屬於工作能力需要訓練的範圍。
我之所以注意到這些,並也注重這些,
是我從我的老上司身上耳濡目染,學習來的。
我在職場上這麼些年,
也教過下屬很多工作方面的技能,
但這類問題,
我從沒有教過,也沒有說過。
原因是,
教工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是份內事,
但對工作之外諸如吃飯、
等人這類細節也指手畫腳,
就有點「管的太寬了」的感覺。
畢竟這種東西,無論對上司還是下屬,
其實都屬於「份外」的事。
不說大家都好,
說了還可能會節外生枝,徒生煩惱。
職場上的教養,
透過「自學」比較好
既然教養這種東西很重要,
但又不適宜於像教操作技能一樣去教,
那在職場上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
還是通過自學的方式來獲得比較好吧!
大前研一:
「家是教養的起點」
確實,家庭教育會教會我們很多,
但顯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也都不能交給你職場上所需要的所有東西。
很多東西,就比如,
上面我說的這種「職場教養」,
也無法直接從教育而得來,
還是得自己用心觀察,
自我學習而得來。
怎麼學呢?
第一,
還是需要找些禮儀課來學學。
雖然禮儀不能代替教養,
但顯然懂得商務和職場場合中的禮儀,
是我們工作中所需要的教養的一部分。
懂得禮儀的人,不會犯低級的錯誤,
這就是起碼的教養。
第二,
從周圍的成功人士身上學習。
我們每天都跟各種人打交道,
也會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其中有素質差的,也一定會有素質好的。
我除了遇到我的老上司之外,
也曾遇到過另外一個讓我覺得非常受益的人。
他是我的一位供應商的老闆,
從日本留學回來,自己創業,
雖然目前公司業績不是很好,
但每次我去見他,
都覺得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他無論談話,還是做事,
都溫文爾雅,得體大方。
我有常常將我們之間的交往不看做是生意,
更將他視做交道方面的老師。
第三,
自我檢討和糾正。
實際上,具有反省能力的人,
大多都會在工作和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
發現和覺悟到自己做得不足和不妥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是放任自己,
但有些人,卻可以自我進行檢討和糾正。
我就是個相對能自我檢討和糾正的人。
雖然我現在也不能說有多好的教養,
但比之以前,我還是有較大的提升。
實際上,
工作中,自我發現和學習的機會太多了。
比如,有沒有及時回復郵件;
有沒有在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的時候,
在該配合的問題上,
也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和配合;
有沒有在遇到客戶的時候不氣餒,
遇到供應商的時候不驕不躁……
工作能力是立足之本,
教養卻是成長超越之梯。
學會一種工具,熟練一種技能,
確實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上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但僅僅是會做一件事情,
會用一種工具是不夠的,
我們要發展,想成長的更好,
走得更遠,成長的更好,發展的更前途,
僅僅只是有操作技能是不夠的,
我們還得有靠技能做不到的東西。
比如:
開會早到,談吐有節,態度和藹,
說話中肯,講究措辭,不自傲,
信守承諾,做人大度,有同情心,
能體察別人的甘苦,做事不留下爛攤子,
對人家的抱怨和傾訴能守口如瓶,
廢紙不丟出簍子,上完廁所自己會沖乾淨,
與人在門口相遇時主動讓對方……
這些東西,
公司不會寫在文件和章程里,
上司也無法強迫你,
但它確實又是你所需要的,
而且,
它在你身上和你的職業生涯裡所能起到的作用,
可能遠超你會的各種技能,
因為他是比技能更高,
更加能給你幫助的東西!
文章來源:阿波羅網
【享下班】粉絲團
我們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不管你是什麼職業,不管你是什麼角色,
當你覺得人生苦悶找不到方向,
就看看享下班的好文,
讓你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