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朱宗慶 今年進入「PAS名人堂」
成為亞洲 第 2位入選者
在今年(2016) 6月時,
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公布
朱宗慶
獲選進入打擊樂界的諾貝爾獎:PAS名人堂
繼 1993年,日本安倍圭子 入選後
23年後,朱宗慶 成為第 2位入選的亞洲人
是 PAS名人堂 40多年來
唯二的亞洲獲獎者。
這樣的榮耀,朱宗慶並不是憑空得來
20幾歲就在音樂界耕耘的他
算了算,今年入選PAS名人堂
已經是 62歲了
這 40幾年的音樂路,走得艱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達成打擊樂 最高成就:
成為省交打擊樂首席
畢業於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 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科
當兵時 擔任國防部示範樂隊的打擊樂手
退役後 23歲,
還到省立交響樂團 擔任打擊樂首席
這樣的位子,在當時
被認為是 學打擊樂的最高成就
他仍未停止學習,
選擇到 維也納 深造
甚至連他之後要出國深造時
還有人認為 不需要,因為…
「就算出國回來也不會比這個位置更好。」
但他仍然決定到維也納讀書,
最後用 2年半的時間
25歲 取得打擊樂演奏文憑回國
就算被教授 拒收為徒
他仍每天到課旁聽,等待機會
用 2年半的時間取得文憑
在一般人的耳裡好像不怎麼樣
朱宗慶 卻付出了比常人還多的努力與毅力
在當完兵後,朱宗慶跑到維也納學音樂
維也納音樂學院的懷格教授
卻因為他的年齡拒收他為徒
因為在歐洲,學音樂要從小開始
25歲才要學 已經太晚了
就算這樣,他仍然沒有放棄
他還是到懷格教授的每一堂課旁聽
整整一個月,從沒間斷
終於有一天,讓他等到機會了
某位應該要演奏的學生沒到,
教授注意到 總是安靜旁聽的朱宗慶
給他 20分鐘的時間 演奏
在演奏後,終於正式收下他為學生
他未停止練習
只要有空 就到練習室報到
正式被懷格教授收為徒弟
他也沒有因此停止學習
為了增加練習機會
他每天一早就到學校搶練習室
只要沒有排定課程
朱宗慶一定會到練習室報到
練到學校關門
即使有排課,也是回家練小鼓
在維也納讀書的日子,
他的生活便是如此,從未停止
因為這樣的努力及毅力
才讓他用 2年半的時間 順利取得文憑
(部分內容參考自 天下雜誌)
為了讓「音樂」不再遙不可及
決定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
維也納能被稱作「音樂之都」不是沒有道理
除了許多音樂大師都出生於此之外
在日常生活中,
也充滿各式各樣的音樂饗宴
對當地人來說,「音樂」並非遙不可及
而朱宗慶在維也納留學的日子,
也沒放過大大小小能夠享受音樂的機會
而那種隨處都能享受「美」的生活
讓回國的他,難以忘懷
希望能將這種感覺也帶回國
才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組「朱宗慶打擊樂團」
希望能像維也納一樣
讓「音樂」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曾經 埋怨,覺得歹命...
他仍「歡喜做,甘願受」
在當時,打擊樂從未能自成一格
現在提到打擊樂,人人都可想到 朱宗慶
從「不被重視」,到「人人皆知」
這樣從無到有的過程 最是艱辛
打擊樂團剛創團時
朱宗慶既要演出、也要企劃節目
還要做行銷 和培訓團員
他也是人,也會覺得累
他說:「那時候常常覺得
自己很『歹命』,肩膀很重。」
但經過思考後,也看開了
因為「歡喜做,甘願受」
當初選擇了這條難走的路,
現在遇到的困難,都是一開始就能想像的
既然踏出了第一步,也走到現在
就沒有理由因為「累」而放棄
朱宗慶說:「30年來一步一腳印,
經營這一切都需要有耐心、
堅定與克服問題的能力,
有專業碰到困難就退縮就是沒專業。」
他說:「把挫折當幸福,
千山萬水也擋不了你!」
「朱宗慶打擊樂團」
經過 30年的耕耘,才漸漸趨於穩定
他深刻體會到創業的艱辛
也明白遇到挫折時
過不過得去,全靠自己的「心境」:
「追求夢想的過程必須碰到兩件事情,
一是辛苦,二是挫折,
如果被辛苦與挫折打敗的話可能就沒有了,
但如果認為是幸福的事,
千山萬水也都擋不了你。」
「熱情」是讓朱宗慶
不屈不饒的強心針
朱宗慶走在這條夢想的路上
吃過的苦頭、流過的汗 不比人少
但不管遇到多少挫折
「熱情」是讓他重新站起來的強心針
也是他有過人毅力的重要原因
他說:「我是極度的熱情,
所以會不斷的追求,
怎樣的困難我一定把它克服。」
朱宗慶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
成功,不是屬於聰明的人
而是握在有毅力的人手裡!
小編看完朱宗慶的故事後,覺得…
想追夢,心臟就要夠大顆
追夢路上遇到的所有石頭
都是在訓練你處事的方法
而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看待
「挫折」與「辛苦」的觀點
成功,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整理新聞撰寫。)
「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延伸閱讀:
我們報導 各行各業出色的人物
以及每個 用力生活的台灣人。
希望能讓遇到挫折的你,
因為我們的報導 而重新擁有力量!
和「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成為 LINE好友
讓我們為你傳遞更多 正向人生
也讓好故事 陪伴你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