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遊戲將虛擬 與真實結合 是好是壞?
近來,以獵捕神奇寶貝
為主要遊戲主軸,
將虛擬結合現實 的手機遊戲
「精靈寶可夢GO」,
在全球掀起一股新旋風,
美澳等國甚至傳出不少
關於進行該遊戲 而出現意外的事件。
雖然目前台灣尚未開放,
可這股風潮 也讓人不禁擔憂,
一旦開放,可能會造成哪些衝擊?
就以國外發生的 相關案例來說,
近來就有一群玩家
因網路散佈的消息,
於夜晚一窩瘋前往公園
獵捕神奇寶貝,
看起來就像是拿著手機的
「高科技殭屍」在公園遊晃。
甚至有民眾的婚宴
因典禮現場出現精靈,
而導致參加婚禮的親友
不拍新郎、新娘,顧著抓精靈…。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鼓勵御宅族 走出家門!
醫:「精靈寶可夢GO」出發點良善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兼任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
以客觀角度來看,
「精靈寶可夢GO」發起的初衷,
主要是希望藉由虛擬
與真實結合的遊戲設定,
鼓勵過去因沈迷遊戲,
而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們
能夠動起來,與現實生活接軌、
多接觸外在環境事物。
該款遊戲的原始出發點
可謂融入寓教於樂,
同時也符合鼓勵現代人動起來,
以及「要活就要動的」真理!
而在站精神科醫師角度來說,
透過讓人提起興趣的活動,
達到促進活動、運動的目的,
對於改善憂鬱症、
情緒低落等問題,
確實也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精靈寶可夢GO」將虛擬 結合真實
醫:2大風險別輕忽
但是,楊聰財醫師也提醒,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雖然該款遊戲的出發點相當良善,但是,
如果玩家在使用「精靈寶可夢GO」時,
未能拿捏箇中分寸,
適度控管遊戲時間、場合。
一旦對其過度成癮,
在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情況下,
難保不會對現實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與傷害。
尤其是,下列2大風險更是值得注意:
風險1/忽略周遭環境安全性:
因為一味顧著尋求遊戲中的道具、精靈,
而降低 對周遭環境安全的警覺性,
譬如,走到一半跌倒、撞倒東西受傷。
或是,明明在開車卻忽略行車安全,
導致車禍意外事件發生。
風險2/破壞特定地點原有意義:
到博物館就應該好好欣賞文物,
參加婚禮就該共享親友的喜悅,
在什麼場合做什麼事,非常重要!
可是,一旦過度沈迷於遊戲之中,
甚至產生遊戲成癮,
恐將容易令人忽略世人 賦予特定場域的意義,
以及當下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你成癮了嗎?
有這 3大面向別輕忽
楊聰財醫師提到,
事實上,目前針對網路、3C成癮,
目前醫學界尚未將其歸納為
正式的精神疾病。因此,
在診斷上尚無明確的依據。
不過,針對這一類的成癮問題,
仍可從 3大面向揪出端倪,
一旦發現自身或親友有下列問題,
恐要當心已有成癮跡象:
面向1/日常生活出現障礙:
因沈迷遊戲而廢寢忘食,
影響到原有的作息,老
是想要拿手機確認遊戲狀態,
甚至干擾睡眠,影響工作、學習成效。
面向2/使用時間不斷增加:
使用時間只增不減,
老是覺得玩不夠、用不夠!
沒有達到最低的使用量(依個人而異),
就會感到心浮氣躁、不滿足。
最後,越玩越久、時間花費越長。
面向3/戒斷感到焦慮不安:
沒辦法碰到手機、電腦、
開啟特定遊戲,就無法靜下心,
感到焦慮、坐不住,
需要當心有成癮的可能,
嚴重者除了上述症狀外,
甚至可能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導致心跳、血壓、脈搏增加,不可不慎!
國 2少年玩 線上遊戲不願上學
找出興趣替代電玩,幫助回校
此外,楊聰財醫師特別分享
曾碰過的典型個案,
門診曾收治過 1名國二的青少年,
由於平時對課業興趣不大,
再加上暑假在家 沒有其他事情可做,
於是便選擇打線上遊戲解悶。
沒想到卻越玩越入迷,
不但為了練功升等、賺遊戲幣,半
夜不睡覺,作息更是嚴重顛倒。
即便暑假結束,開學後也是如此,
甚至因此而遲到、拒絕上學。
再加上正值國三拼升學的 敏感階段,
若一直缺課,恐影響其未來發展,
實在讓家長及老師頭痛不已。
求助無門下,家長只好帶孩子前來就醫。
在與父母及少年詳細面談後,
了解少年對於一般課業興趣缺缺,
不過,對於跆拳道卻相當有興趣。
在多方評估下,鼓勵家長
讓少年學習跆拳道,
藉此取代電玩、轉移其生活中心。
所幸,在家長及跆拳道教練 的協助下,
成功讓少年倒回正常生活作息,
回校率也逐漸穩定。
最後,也以跆拳道項目
順利錄取到相關高中職學校,
回歸正常青少年生活。
防遊戲成癮 這樣做!
醫師倡 3要點防範
除了個案分享外,楊聰財醫師提到,
想要預防網路、手機、遊戲成癮的發生,
核心的關鍵仍在於自我控制。
建議家長或是民眾,
應落實下列3大要點,
皆有助於防止成癮問題 找上自己,
或家中寶貝:
要點1/自我控制:
想要避免成癮問題,
首要關鍵就是自我控制!
建議民眾盡量將每天的時間
依照內容多元化的原則,
該吃飯就吃飯,該與人面對面
就面對面,將之安排好。
同時,盡可能的按表操課,
日常生活維持規律作息,
並將遊戲視為以上事項做完後,
正向的回饋獎勵機制,
都有助於預防成癮發生。
要點2/孩童使用有宜忌:
根據美國兒童醫學會建議,
2歲以下幼童應避免接觸 3C產品。
至於稍大一點的孩子,
則建議爸媽在孩子 接觸 3C產品前,
一定要事先教育正確的使用觀念。
並與其約法三章,正確落實
才是正確讓孩子使用 3C產品的方式。
此外,若能親子同遊,
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要點3/限定空間區域:
此外,針對孩童使用類似「精靈寶可夢」般
與現實結合的遊戲時,
更應明確告知孩童
能去的區域有多大,
以及區外有何危險及可怕之處。
同時,陪伴在其身邊,
都是避免孩子成癮、陷入危機的關鍵。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H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