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上星期,
我和一位業界蠻有名的顧問
一起搭計程車去拜訪客戶。
一下高鐵站,我們攔計程車。
當時距拜訪時間還剩20分鐘,
我們聽說,車程大約15分鐘,
算一算還來得及!
沒想到,一上車,
司機先生聽到我們的地址,
立刻說:「大概要『40分鐘』才能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多一倍時間,
是因為司機想「繞路」
40分鐘?
那是我們預估的兩倍多時間耶!
當下我們就「質問」司機,你是怎麼走?
為何這麼久?
「因為這條路會塞車,
我幫你們走高速公路,
才能勉勉強強,趕40分鐘內到!」
我們感到「不對勁」,
連忙感謝司機的「好意」,
請依照平常路走就好了,
別走高速公路啦(別繞路啦)!
果然,走平常馬路,過了十分鐘,
車子已經在目的地的那條路上了。
我們心裡滴咕,
說什麼要40分鐘,簡直亂講。
結果司機 不善罷甘休,
故意走錯路...
不過,這條路又走了大約5分鐘。
遲遲沒看到目的地。
「司機大哥,怎麼還沒到?」
「喔喔喔,」
司機說:「我看看喔,啊,超過了!
不小心超過了啦!」
我們超不高興的!
立刻請他調過頭,心裡想,這司機,
不賺我們多一點,真的不善罷甘休?
看他還有什麼招?
顧問喃喃自語:
「或許,重新找一輛車,
還更快到達目的地!」
好不容易,折騰半天,
車子終於抵達客戶的辦公室,剛好準時。
沒想到,最後來個「忘記跳表」
硬要多收錢!
沒想到,司機又說話了。
「啊,歹勢,剛剛忘了跳表!」
司機說:「你平常坐到這邊都多少錢?」
我們聽到這邊,真的氣炸了。
「大概是150元吧。」我說。
「亂講,剛剛走這麼久,」
司機說:「你看,這樣算、這樣算,大概要400元吧?」
嘩,吭人!
但礙於我們也不知道多少錢,
加上時間已到,必須趕快上樓去見客戶,
所以最後就以300元「成交」──
我們不甘願的將現金幾乎「丟」的給司機,
氣沖沖的下車。
後來問客戶,通常,這一趟是200元。
也就是說,
我們多付了100元給那位黑心司機。
這個司機,反映了一般人
賺錢的「困境」
原本這只是一個不愉快的乘車經驗,
不過,回程的路上,
這位顧問,卻告訴我一個有趣的道理──
「你知道嗎,剛剛載我們來的那位黑心司機,
反映了一般人賺錢的困境。」顧問說。
怎麼說呢?
「你看,他賺前面的200元,
只要打開計數表、讓它正常跳表、
安全的開到目的地,可說是輕而易舉。」顧問說。
為了多賺 100元,
絞盡腦汁...
「不過,司機為了要賺後面的100元,
卻絞盡腦汁,甚至幹了違法的事,
幾乎冒著生命危險,
用騙的、用盧的。」顧問說。
「一般上班族,要賺一個月4萬元,
輕而易舉,因為那就是自己的薪水。」
顧問說:「但,有些人花了很多很多時間,
譬如夜間兼差、個人接案、或寫部落格等等,
想要『多賺』2萬、4萬,卻如登天難。」
我點點頭。
「你知道為什麼會這麼難嗎?」顧問說。
為什麼?
對啊,為什麼,對一個上班族來說,
多賺個2萬、4萬,有這麼難?
顧問閉嘴,笑著說,
「看看計程車司機,就知道了。」
我突然懂了。
如果要這麼辛苦 多賺這 100元
那別的行業 可能更適合他...
計程車司機是值得尊敬的行業,
但,如果真的打從心裡希望
這每一趟可以多賺100元,
那,其實根本就不應該從事這個行業。
或許,其他行業,一趟根本就不是200元的。
一開始的行業錯誤、
一開始的公司錯誤、
一開始的方向就錯誤。
如果你是一個月入N萬的上班族,
願意這麼絞盡腦汁的去賺多這麼一點錢,
那,應該去想想,除了這個行業外,
還有什麼行業,也許更適合自己?
不只是工作,
人生許多事,都適用這句話:
顧問那句話說得很好──
「重新開始,有時候,更快到達目的地。」
對於身為乘客的我們是如此。
對於那位司機,也是如此。
對於許許多多的上班族來說,更是這樣。
重新開始,有時候,更快到達目的地。
大家可以思考思考。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宛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