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Mr.6
現代台灣家長的「參與度」
真的達到「史上最高峰」,相當驚人。
家長太熱心參與教育,
令人會想,
到底是孩子在上課,還是家長在上課?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位強勢家長的啟示
回程的路上,
我們遇見一位補習班裡面比較強勢的家長,
和他的孩子進行一段對話,
可謂「家長參與教育」現象的經典範例──
「我們換一家補習班好了。」
家長說。
「為什麼?」孩子問。
「因為老師教得太簡單了,
教了半天還在教對話。」
家長說:「應該教難一點!」
「啊?」孩子聽不懂。
「這個教材、那個教材都要錢,
老師根本就是在坑我們!」家長說。
「嗯?」孩子似懂非懂。
家長愈說愈氣憤,好多問題都搬出來:
「然後,那個校車司機,實在很沒禮貌!」
愈說愈氣憤,愈說愈氣憤,
孩子在旁似懂非懂,回應的聲音愈來愈小聲。
「可是……」孩子小聲說。
「我想上課耶?」
微小又怯懦的聲音,
彷彿說出了一個小小的「小願望」,
但,不到一秒鐘,
就被另一股更堅定的聲音給壓過去──
「不要上了啦。」家長說。
「為什麼?」
「剛剛不是說了嗎?」
「可是……。」
小小年紀的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爭取」
對話也到這裡結束了。
為孩子著想 太超過卻不自知
我有感,或許家長不是因為自己情緒,
而是出於想要抗議、爭取更好的教育,
但偶爾有可能不小心「小題大作」;
雖然,都是為了自己家的孩子著想,
但有時候太「超過」而不自知。
多麼超過?令人甚至覺得,
現在大家對「老師」乃至於「教育」的一些
批評、指教、期許與辱罵,
其實不但不能怪老師,
甚至也不能怪學生,
因為不知不覺中,
老師和學生
都已經失去了「主角」的地位。
原來,家長已經不是「旁觀者」,
而正在慢慢變成
整個教育環境的正中間的「主角」
甚至學校了解到家長的重要,
事事順著家長,包括教材和課程的設計
也順著「民意」(家長的意思),
最後,這些家長,真的是教育專家嗎?
不是孩子寵壞了
而是家長被寵壞了!
現代人常說,現代的孩子被寵壞了,
不過,或許,
不是孩子寵壞了,而是家長被寵壞了!
家長被社會風氣給寵壞了。
家長被自己過去的經歷給寵壞了。
家長被消息靈通的論壇、臉書給寵壞了!
上學雖然要繳「學費」,
但它絕不是在「買東西」,
家長不能以「消費者」自居,
對各種「權益」斤斤兩兩的計較;
家長眼睛所看所聞的並不是教育的全部,
以偏概全,去影響教育人士的努力,
會讓教育體系的工作人員手足無措。
老師們大多很認真
問題出在「家長群」
有些老師會做出很扯的事,
媒體渲染後好像教育體系出了大問題?
但,大部份的教育人員
是百分之百很認真的、沒有問題的。
問題是出在那群比老師
大了五十倍的龐大「家長群」,
各有各的背景和情緒,
各有各的堅持和理想,
全部湊在一起,
跑到這個教育的專業裡面
各自攪和、各自發難,
這,才是令人憂心的。
最重要的是,家長真的以為,
他們「現在」的觀念,
可以培養出三十年以後的成功孩子嗎?
家長自己的反應,
是來自於自我世界的延伸,
那是「他」的世界,不是孩子的世界,
不一定可以用在未來。
你說,那老師、校長難道就比較厲害嗎?
是的,因為他們是教育家,
至少,他們在這方面有太多的經驗。
家長當年做不到 就別插手了
而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的堅持,
往往是因為自己當年做不到,
既然當年沒做到,
為何現在孩子可以照「你的意思」做得到?
舉個例子,現代的家長對「英文」尤其注重,
但我在國外受教育一陣子,
深深了解到一個孩子的英文能力,
根本不需要從這麼小就開始培養;
這麼早就培養就表示家長
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學英文,
那麼,就讓那些有國外教育背景的
英文老師去好好發揮吧,別插手了!
「教育」家長 可不容易
不過,如果真的是家長被寵壞了,
那麼,令人擔心,
這恐怕是無底的道路──
第一,要先讓社會認知
是「家長被寵壞」已不容易,
第二,又要將被寵壞的人
給「導正」回來更不容易!
教育是百年事業,但,
家長自己深根固柢的「本位主義」,
豈是教育可以輕易改變的!
因此,我個人悲觀的認為,
「教育」家長這件事,
恐怕不是100年可以做得到的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