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方荷生,
台北萬華區忠勤里的里長,
平時就 熱心助人,
為了幫助里內的辛苦人,
他甚至籌錢成立了一間「這種」銀行
他的概念、構想十分新潮,
不浪費捐贈資源,
我們就來看看里長 方荷生
是如何經營他的「銀行」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北萬華區的 忠勤里,
低收入戶家庭 居台北市之冠!
里長方荷生,身為忠勤里的大家長
知道里內的低收入戶眾多,
而捐贈的物資大多以「米」為主,
但他們需要的可能是民生物資,
或是其他的食物,
許多捐贈的米就因此浪費了。
方荷生說:慈善的浪費,
是很嚴重的情況...
方荷生觀察到,
這些多餘物資的浪費,
他認為,這對台灣來講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一個突發奇想,
方荷生成立了「食物銀行」
方荷生認為最好的方法,
就是將救濟的食物集中一起,
可以讓里民依自己的需求拿取物資,
不造成浪費,
於是他就想到,可以成立一個
社區型「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 概念:
伸手跟社區拿,你也能貢獻給社區
食物銀行裡物品的種類很多,
麵、罐頭、調味料等等都有,
物資的來源大多都是里民們熱心地分享。
像是有一對小家庭,
到大賣場買了 3個罐頭包裝,
但實際上家裡 2個人只吃得下 2個,
剩下這一個放著浪費,
就能拿到食物銀行裡分享。
; cursor: pointer;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Lecoin . 角落影片)
甚至發「食物存摺」
讓弱勢 隨時都能領 銀行裡的物資
每個弱勢家庭都有一本存摺,
一個月有 500點,
能讓他們到銀行裡選購需要的物資,
就像用錢買東西一樣,
點數也會用完。
點數如果沒有了,
就要做社區服務累積點數,
當社區巡守隊、
送餐給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
每小時可以獲得 20點
協助社區義賣活動,兩天可得 320點...
這也是方荷生
成立食物銀行一個最主要的目的,
讓弱勢家庭也有替社區服務的機會,
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別人幫助。
另一方面,這個方法
不必經過政府繁雜的手續,
可以讓家庭更快的得到幫助。
食物銀行不是「救濟站」,
而是「分享」出去~
方荷生形容說:
「你可以幫我,我可以幫你,
這是一個循環」。
他秉持這樣的理念,從無到有,
發揮創意跟堅持,
替里民爭取更好的生活。
精彩動人故事影片
盡在【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
趕快加入我們的社群
精彩故事,不再錯過🔥
5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為你傳遞各種正向價值觀!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整理新聞撰寫
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