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商專業「起薪低」!新鮮人想月領 40K,立法加薪沒用,關鍵在...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2016-06-24 11:51
  • 更新:2018-07-17 09:30

文、法、商專業「起薪低」!新鮮人想月領 40K,立法加薪沒用,關鍵在...

(圖/shutterstock)

 

 文 / 張忠本

 

「甚麼都漲、就是薪水沒漲」

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

其實...

台灣低薪不僅是政府的問題

還關係到全球化,

以及個人專業、服務企業的選擇好壞

為什麼這麼說呢?

由下列 4 個原因來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台灣薪資水準差異很大

工科專業起薪近四萬

IC 企業搶人年薪近百萬

筆者擔任四家上市(櫃)公司

薪酬委員或顧問之觀察,

績效中上的部份中小型科技公司,

工科新進員工起薪

已達 3.5 ~ 3.8 萬元(不是 22 K),

固定 14 個月,外加各種

績效獎金及員工分紅約 3 ~ 6 個月,

年薪已達 50 ~ 70 萬元;

40 歲上下的中階主管年薪

(含獎金)可達 200 ~ 300 萬元;

50 歲左右之高階主管,

更達 400 ~ 500 萬元。

都比政府部長、大學博士教授高出甚多。

 

媒體常抱怨台灣最基層職工

起薪 22K 太低,

實際大學畢業電子人才起薪已在 50K 以上;

甚至 IC 設計業為了搶人才,

台、清、交電子碩士起薪

都已在 75K,年薪百萬以上。

 

 

 

所學專長的市場供需

差異很大,薪給有別。

台灣在 1999 年 ~ 2008 年

大學畢業生自 8.7 萬人增至 23 萬人。

反之二專、五專技職專科學校,

畢業生則自 12 萬人,降至 2.8 萬人。

台灣就業機會既已減少,

欠缺專業技能的文法商大學生

反巨幅增加,供過於求,

薪資自然貶值。

學校排名前後段班畢業生

程度差異很大,

薪給待遇差距也很大。

 

 

 

二、台灣的薪資結構

有些企業本薪低,獎金、分紅卻高

員工加薪分幾種,

起薪或基本薪點多年雖未提高、

但加薪還有年資或升級等及職務加給。

台灣企業界員工的薪給

分為三部份,

(一)為固定之本薪與職務加給;

(二)為績效獎金,

如每月之生產或銷售獎金及年終獎金;

(三)是員工分紅,依年度結算,

科技公司目前取公司

稅後盈餘之 10% ~ 20%,但起伏較大;

合計(二)(三)約佔員工全年薪給之 30% ~ 50%。

 

 

 

這些員工看似起薪低,

全年總所得卻高了很多

企業因為景氣變化大,

為避免僵化的薪資結構,

在不景氣時拖累公司,

故以「績效獎金」、「員工分紅」

作為企業人事費用彈性調整的緩衝劑。

政府在倡導民間企業加薪時,

不必苛求固定薪給的高低,

更要正視企業員工分紅制度的意義。

今天許多公司都實施員工分紅

或發行限制型股票,

促成員工入股,

公司與員工利益休戚相關。

 

 

 

三、薪資停滯的全球現象

受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影響

2007 年起到 2012 年

台灣實質薪資停滯期間

正逢全球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

導致 2013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

從過去正常時期( 2004 年 ~ 2007 年)

平均 5.0%,降至 2.4%。

亞洲四小龍也從 4% ~ 5%,

降至 2012 年 1% ~ 2%。

企業面對全球經濟成長停滯,

出口業績衰退,

大多緊縮開支、凍結人事,

此刻少有企業能奢談增僱人員,或加薪。

 

 

 

失業率居高不下、

薪資停滯不漲

這是美國、德國、日本、

韓國及台灣的共同現象。

自 2000 年以來各國受雇人員

報酬佔 GDP 之比重都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國際勞工組織調查全球薪資增加率,

2009 ~ 2012 年平均僅增加 1.8 %,

若扣除中國外,更只有 0.92%。

 

尤其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

(15~29歲)失業率偏高,

歐盟達 23%、美國 16%,

台、韓都是 9%,薪資漲幅相對受限。

 

全球失業率居高不下、

薪資停滯不漲,其原因:

(1)全球化:

當貿易自由化之後,

隨著生產要素與商品的全球移動,

同質性高的生產要素價格將趨於一致。

如傳統勞動力被其他地區

便宜的勞動力所取代。

台灣被中國廉價工資取代,台商西遷;

現在中國又為越南、印尼取而代之。

美國的電腦軟體設計工作為印度人取代,

會計工作轉移到菲律賓,

客服工作可能轉移到愛爾蘭,

因此全球薪資受到抑制。

 

 

 

(2)網路化:

網路購物興起之後,

商品價格趨於全球一致,

生產要素成本如工資也必然齊一化。

 

(3)科技化:

自動化、電腦化、

網路化等科技進步,

都使人工勞力逐漸被取代。

 

 

 

四、立法加薪合理嗎?

僅能影響 1/3 勞工

幫不到真正低薪階層

國會立法要企業加薪,

恐創下世界記錄。

今天加薪四法所能影響之勞工

僅及全體勞工之 1/3。

而這少數受影響之勞工,

多屬有制度之公司,

早已有健全員工分紅制度。

縱使沒有工會或勞資協商,

基於市場競爭,競逐人才,

也不敢虧待員工。

因此立法的實質影響有限。

 

反之,其合理性卻值得檢討。

首先企業經營者的責任對象

包括股東、債權人、下游客戶及員工,

若立法保障員工分紅、加薪,

是否剝奪其他對象之利益?

 

修法迫使企業為員工加薪立意雖佳,

卻可能弄巧成拙,

造成勞資對立,

工會予取予求。

企業經營環境更形困難,

企業主減少投資,

加速產業外移,

就業機會更減少,

最終損失的還是員工。

 

 

台灣薪資差異好大...

總覺得當初選錯專業了Orz

 

延伸閱讀

 

本文由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授權轉載,原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給你最新、最實用的新知 網站:http://gr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