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Mr.6
在老大三歲,老二不滿一歲的時候,
因緣際會到德國旅居了一年,
也趁閒暇的時候,
撿便宜機票帶孩子造訪了西歐,南歐各國。
我才驚覺,我們不能再「保護」我們的孩子了。
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由於我的孩子還小,
因此,到了每個城市,
跟房東要的第一個資訊,是超市的位置。
第二,就是附近哪裡有公園可以帶孩子去玩。
沒錯,公園。
我們對德國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公園。
沒有太多了不起的教堂古堡博物館,
反而是每一個充滿驚喜,
設施連大人都忍不住想要上去玩的公園!
德國的公園簡直
讓我們覺得來到了大人國!
可以容納好幾個人的大型輪胎「鞦韆」,
七八米高滑降下來的滑輪,
長度數十米的溜滑梯,
橫跨一條小河的繩索,
幾乎每個公園都有繩網繩梯…,
相較於台灣的公園設施,
德國的公園簡直讓我們覺得來到了大人國!
不管是蹣跚學步,
還包著尿布的小屁孩,
還是看起來已經快要上國中的高個兒青少年,
在公園裡都玩得不亦樂乎,
爬上爬下,自由自在。不花錢又可以享受到
這麼刺激的遊樂設施的同時,
我跟老公不約而同想到:
德國人就不怕有人摔下來,怪罪公家嗎?
在公園裡,
除非發生了爭吵推擠有危險的行為,
我們幾乎沒有聽過父母介入孩子的遊戲,
不論孩子多小或爬多高,
父母極少出聲制止,
反而是想辦法陪著還小的孩子,
一起爬上那個大輪胎或什麼的,
用力的把輪胎擺盪的又高又遠。
這種情景,
即使是在雪地中的幼兒園遊戲場也是一樣,
老師們分站在幾個角落,
遠遠的看著孩子自己在雪地
(甚至是冰)上的溜滑梯,
盪鞦韆玩耍或打雪仗,
只要沒有推擠的情況,
甚至沒看過老師作勢保護要跌倒的孩子。
孩子跟玩伴可以放手嘗試各種玩法,
被充分賦予他們可以保護自己和同伴的信任。
而回到台灣,
馬上感受到明顯差異。
不論在哪裡,許多活潑好動的孩子們
嘗試挑戰他們的極限的時候,
父母眼裡馬上出現擔憂與遲疑,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擔心,退縮下來。
許多家長們乾脆直接制止任何
「有可能」發生危險的行為,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探索的信心和興趣,
只敢在「安全」範圍裡行事。
更慘的是,萬一哪天哪個公園哪個孩子摔了,
那裡的里長和相關的公家單位
大概就吃不完兜著走了,
難怪公園設施越蓋越低,越來越「安全」,
連帶的影響孩子,連一步都「走不出去」。
體能發展是這樣,其他的難道不是?
因為會跌倒,所以不要奔跑;
因為太危險,所以不要爬山;
因為可能會失敗,所以不要創業…
我們要「保護」孩子到什麼時候?
保護到最後,循規蹈矩,穩穩當當的一輩子?
還是要不斷的挑戰沒有底線的未來,
一手打造想都沒有想過的人生?
要待在小島上安穩終身,
自以為了不起,還是真正放眼全世界?
衷心希望,
當我們在推小燕子出巢學飛的時候,
眼裡帶的是微笑和信任;
在他人鼓起勇氣去冒險嘗試的時候,
我們能夠給予的是鼓勵和諒解。
當這樣的社會氛圍成形的時候,
也許也就是台灣開創新局的時候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