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90% 企業徵才最不重視「學歷」,反而只看___ (台灣教育都輸了...)

什麼!90% 企業徵才最不重視「學歷」,反而只看___ (台灣教育都輸了...)

(圖/shutterstock)

 

文 / 陳木村

 

在台灣,

許多學生專業課學得好

出社會卻做不好

到了國際上,更是比不過

同樣是亞洲區的其他年輕人

台灣的教育其實沒比人差

到底我們的年輕人差在哪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大陸,

講究「狼性行銷」

在台灣,許多年輕人

卻缺少了銳意進取的企圖心

之前蘋果日報財經版有一篇

「花旗嘆:台灣年輕人缺少狼性!

台灣區總經理張聖心:

好學生念了金融,也不知金融在做啥!」

看了這篇報導讓我有所感觸。

也讓我聯想到 2005 年

受邀到浙江省商業聯誼會演講,

主題就是「狼性行銷」。

 

當初他們會訂出這個主題,

對一位常常進出大陸超過 25 年的我來說,

並不覺得意外。

因為現在大陸的成人與培訓教育,

就如台灣 70 年代的情境一樣,

都是相同目標:

我一定要比別人強!

我一定要成功!

我一定要、、等等。

 

 

 

將狼的野性,

成為你打拼的意志力

強化個人與團隊的危機意識

狼性行銷主要是將狼的野性、

殘暴、貪婪、暴虐的特質,

轉化為團隊精神、創新

和打拼的意志力,

也是一種在有限環境和資源下,

如何求生存和發展的策略,

同時是一種遵行自然界優勝劣汰規則,

強化個人與團隊的危機意識。

 

課程為五天四夜,

主要對象來自國營企業的

高階主管及負責人,

從經營理念、定位、市場、

產品到行銷等,

都必須要有如狼的特性,

讓個人或團隊得以更具競爭力。

 

 

 

積極、野心、競爭力...

在台灣人身上,越來越少

當然,兩岸不同的國情

與發展程度,也是原因之一

整個教育培訓過程,

從聆聽、作筆記,

甚至提問都來得非常積極又尖銳,

尤其是牽涉到民族意識時,

那是更為自主與高傲。

即至整個課程結束後,

要求再來個一天的密室會談,

輪番請教與討論他們企業內

一些商業機密與未來,

真正顯現出狼性的特質,

這種學習態度在現在的台灣,

已經是不復見的現象。

 

 

 

台灣較重於「學」

大陸更重於「術」

花旗這篇的感言與心得,

我們無法評論是對與錯,

只能說是因為時空背景與環境不同而已,

所以無法用現在的觀點

來衡量過去的模式與需求。

 

以目前兩岸的現況與發展而言,

再加上環境與文化背景之不同,

在教育的企圖心與視野

本來就會有所差異。

台灣已經走向「學」的創新、

心靈與生活意識等領域。

相對大陸正因為處在

蓬勃發展與大力建設時,

所以在教育培訓上

以「術」為優先策略。

 

 

 

除了讀書、考試,

也該培養國際上的競爭力

企業徵才條件:品德►專業►教育

雖然如此,

但我們仍然必須面對更為快速變化、

同質競爭與國際化的趨勢,

在教育領域上必須要有所改變。

過去企業徵才條件依序是:

學歷、專業、品德。

但現在的企業徵才條件則是依序為:

品德、專業、教育。

因為企業在發展中感受到,

有形的學歷或專業是可以培訓、被取代,

但無形的品德卻是無法取代。

這也就是現代企業經營成敗

最為關鍵的元素「企業文化」,

因為這項元素必須借助全員優質的品德,

才能共同塑造出來的品牌與文化價無形值。

 

 

 

員工的品德、理念,

比專業技術更讓企業重視

因此,任何教育或培訓機制的建立,

也無論是運用何種方式,

理念意識,也就是無形的部分

必須要有 40%、

行為意識 30%,

剩下的 30% 即是專業技術的規劃與教育。

因為企業縱有非常專業技術,

但缺乏品德文化,

仍然是曇花一現的結論。

就以兩案為例,

每百家企業經過十年的辛苦經營,

台灣企業生命週期是十年,

而大陸則為三年,

原因就是在此。

 

 

專業學得好不夠

心性和上進心更重要><

 

 

延伸閱讀

 

本文由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授權轉載,原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 投資誌 的精彩內容

歡迎將我們 加為好友 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