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洪毓琪
每年4到9月是腸病毒的主要流行期,
今年又以最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的
「腸病毒71型」最受關注!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對此,醫師呼籲,
為防腸病毒上身引發重症,
除了別輕忽4大重症前兆外,
平時更要多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與病毒防護,
才是杜絕腸病毒威脅的不二法則!
上緊發條!
別輕忽週期性的腸病毒大流行
3月以來大、小雨不斷,
6月又是台灣的梅雨季,
這種溫暖潮濕的氣候正是孕育腸病毒生存的溫床!
對於今夏來勢洶洶的腸病毒高峰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小兒科主治醫師龍厚玲表示,
腸病毒是很大一群病毒的總稱,
其中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且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威力不容小覷!
事實上,根據疾管署歷年來的統計,
每3到4年就會有一波週期性的腸病毒大流行。
而自2012年大流行以來,
推估今年再度流行的可能性極高,
且目前3歲以下幼兒
對腸病毒71型都未遇過大流行,
在身體沒有抗體、缺乏保護力的情況下,
更要特別當心!
因此,醫師紛紛提早呼籲,
爸媽們應及早做好腸病毒預防準備,
較有健康保障。
再加上,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溼,
從3、4月的春天開始,
到夏秋季節都是腸病毒典型的活躍期;
其中,5至6月及9月開學後兩段時間,
更是腸病毒的高峰期。
雖然今年至3月中為止只零星傳出3、4個病例,
但由於腸病毒傳染速度很快,
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
防腸病毒重症!4大前兆不可馬虎
為何腸病毒如此可怕?
對此,龍厚玲醫師指出,
除了腸病毒初期症狀和感冒很類似,
同樣會有發燒、喉嚨痛症狀,
容易讓家長混淆外;
「腸病毒71型」更可能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腦炎、心肌炎,
以及肢體麻痹等重症,不可不慎!
因此,龍厚玲醫師特別提醒,
倘若家中親友真不慎感染腸病毒,
一旦出現下列重症前的4大徵兆的其中一項,
就一定要立刻送醫,
以免併發更嚴重的急症,使病情難以控制:
徵兆1/活動力與食慾極度下降:
特別是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
孩子會有眼神發直、情緒反應低、
疲倦感重、反應變慢,
甚至意識不清等情形。
徵兆2/「肌抽躍」現象:
睡覺前或入睡後會有不自主的身體抽動,
當肌抽躍情況頻繁到一小時5、6次以上時,
表示孩童的腦神經已受到攻擊,
此時是重要的警訊。
徵兆3/持續性的嘔吐:
患者出現持續及噴射狀的嘔吐。
徵兆4/心跳加快
在沒有發燒的時候持續有心跳及呼吸急促的狀況。
倘若,家中幼童若真不慎受到感染,
龍厚玲醫師指出,
家長在照護上應給予充分休息並補充水分。
若孩童因口腔水泡及潰瘍而拒絕進食,
此時不妨可少量多次給予軟質、
流質或冰涼食物,
譬如,布丁或冰淇淋、優酪乳等食物,
避免熱的或較硬的食物,
來為孩子補充熱量。
必要時使用醫師開立的解熱鎮痛藥物
來減緩小朋友的不適感,
最重要的是隨時觀察有沒有出現以上重症的前兆!
預防腸病毒這樣做!
謹記4招常保健康
不只小孩其實大人也會得腸病毒,
只是通常症狀輕微而不易察覺,
常因此而傳染給未曾出門的幼童而不自知。
事實上,腸病毒唯一的傳染途徑是「人」,
因此家裡有幼童者,
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
就是要從孩童生活的居家、
學校、公共空間等做起!
下列提供4預防妙招供民眾參考:
第1招:
腸病毒高峰期,
儘量避免讓幼童出入人多的公共空間。
第2招:
從外面回家後一定要先洗手,
倘若許可的話,
最好是先洗澡、並把全身衣物換掉;
大人也應如此再去接觸孩子。
第3招:
大人若有不舒服症狀時,
應戴上口罩、避免傳染給幼童。
第4招:
家中若有2位以上幼童,
其中1位罹患腸病毒時、另1位應加以隔離,
並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孩童所到之處及玩具,
絨毛玩偶可曝曬用紫外線殺菌。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Susan)
想看更多 投資誌 的精彩內容
歡迎將我們 加為好友 唷 ~
只要3小時,增進孩子溝通力!
讓孩子更有自信、增進親子關係!
→→→ 5 / 22 日 ( 名額有限,點我報名 )
→→→ 6 / 18 六 ( 名額有限,點我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