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給糖吃!?你會把他害慘 ... 食品公司 不告訴你的「 5 個秘密」!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 2016-04-22 10:05
  • 更新:2018-07-17 09:31

乖孩子,給糖吃!?你會把他害慘 ... 食品公司 不告訴你的「 5 個秘密」!

(圖/shutterstock)

 

 

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

大家都非常關心的議題,

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地溝油等等等事件,

一再重創台灣的形象和信心。

可是,難道沒了三聚氰胺、塑化劑、

毒澱粉、地溝油等等黑心加料,

我們吃下肚的加工食品,

就真的是安全無虞了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誘人上癮的毒品:糖、脂肪、鹽

精心調配的黃金比例,一吃就再也戒不掉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 邁可.摩斯 採訪了

數百名現任和前任食品業內人士,

包括營養科學家、行為生物學家、

食品科學家、營銷主管、CEO和說客等等,

以可口可樂、雀巢、奧利歐等大企業的經營實例。

揭露這些 跨國有名的食品如何藉由控制產品成分,

進而吸引消費者對其產品,尤其是垃圾食物上癮。

利用糖、脂肪、鹽這些我們非常熟悉,

看來相對無害的調料,

宛若菸草、毒品一般,利用科學精密計算出

讓人大腦戀戀不忘的黃金比例,

一買再買、一吃再吃,

糖尿病、高血壓、過胖,

從此蔓延全球。

在這邊舉了其中的幾個例子:

 

 

 

食品公司讓你上癮的5個秘密:

1. 脂肪和糖,刺激大腦產生愉悅感

「吃了就開心」──跟毒品沒兩樣

很多人都知道,吃糖會讓大腦產生愉悅感,

有許多研究關注糖對大腦的強烈作用,

科學家已能看出啂些食物會讓人上癮,

但很少有人知道,脂肪跟糖一樣,

都能在腦中引起愉悅的回饋,

兩者不分軒輊,旗鼓相當。

 

脂肪:兩倍的熱量,尤其可怕!

脂肪令人愉悅、讓人上癮,

而對食品業者來說,脂肪卻背負了太多負面形象。

(沒有祖母會噘起嘴巴跟孫子說:「來吃點脂肪。」)

含過多脂肪的食物要不是「太肥」,

就是「過於油膩」或「對身體負擔太大」。

是很多疾病的來源。

每一克脂肪中含有九大卡的熱量,

比糖或蛋白質多了兩倍。

於是許多低脂產品紛紛出現,

試圖欺騙消費者:你看,

我們家的食品是安全的。

 

 

 

2. 低脂牛奶──其實只少了1%的脂肪

為了吸引顧客,

市面上出現許多宣稱是低脂或低熱量的食品,

也刺激食品業採取「看似」減少脂肪的行銷伎倆。

舉牛奶為例,

六〇年代的大眾擔心脂肪的熱量容易導致心臟病,

牛奶因而首當其衝,銷售暴跌。

 

只要抽掉 1%脂肪,消費人口暴增

但乳品業找出抵消衝擊的方法:

抽掉牛奶中的一點脂肪,

然後在瓶上貼著「低脂」或「只含百分之二脂肪」的字眼。

低脂牛奶的消費人口迅速增加,

目前已遠超過其他牛奶,

包括完全不含脂肪的無脂牛奶。

 

全脂牛奶的脂訪只有 3%

但這其實是行銷詭計,

「百分之二」的標示會讓消費者相信

已去掉百分之九十八的脂肪,

但事實上,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只有百分之三。

消費者團體近年來鼓勵鼓勵大眾喝百分之一或無脂牛奶,

並宣導「百分之二」的標示是欺騙手法,但卻徒勞無功。

 

 

 

3. 脂肪沒有極樂點的限制

極樂點就是:再多加一點點,就不好吃了

美國科學家亞當‧祖諾斯基設計了一個實驗,

給十六名大學生二十種不同的

牛奶、奶油和糖的混合食品,

然後問受試者喜歡各種混合物的不同程度,

接著使用數學技巧和早期電腦技術計算出受試者的答案。

祖諾斯基從數據中得到兩項重要的結果,

一是人們對於糖有極樂點

也就是說,人類對甜食的喜歡只能到達某一程度,

過了某個頂點——也就是「斷點」(break point)

——再多加糖只會減少吸引力。

 

再多的脂肪,你的大腦也只會感到愉悅

「但脂肪沒有極樂點的限制」

那十六個受試者在逐漸增加脂肪含量的過程中,

從沒喊過投降。

不管食物中填入多少脂肪,

他們的大腦都非常喜歡,

從來沒發出停止飲食的訊息,

身體還要更多的脂肪。

組諾斯基說:「越多脂肪越好,就算有斷點,

也絕對不是因為吃下鮮奶油的緣故。」

 

 

 

4. 黑巧克力,沒有糖分也有脂肪

所以不能減肥,想都不用想

脂肪還很會隱形。

例如: 巧克力,很多人將其歸類為甜食,

認為其中的糖讓人發胖。

可惜,巧克力裡面熱量更高的是脂肪

可可脂,賦予巧克力滑潤口感的要角。

所以,吃黑巧克力,不甜就不會胖?

事實上,你吃的都是脂肪...

 

 

 

5. 脂肪+糖=無往不利

欺騙你的味覺,又「低脂」又好吃...

祖諾斯基讓五十名大學生試吃十五種蛋糕,

蛋糕覆上糖和脂肪混合程度不同的糖霜,

受試者可以準確指出每樣蛋糕的含糖量,

但卻無法指出脂肪含量,很難察覺脂肪的存在。

甚至在脂肪較多的糖霜中加入糖,

受試者還會誤以為脂肪減少了,

讓脂肪成功地化於無形。

 

甜食、零食,讓你怎麼吃都不會膩

這表示食品公司可以把脂肪當作食品的誘惑物,

不必擔心食用者的腦部會有吃膩的反彈作用。

許多食品,例如湯品、餅乾、洋芋片、

蛋糕、派和微波食品中有一半以上的熱量來自脂肪,

但消費者卻無從辨識食物富含油脂,

這對產品銷售極為有利。

食品製造商為了保險起見,

只要再多加一點點糖即可。

 

 

 

甜食如毒品,上癮而不自知

抵抗毒品的藥物,居然也可以抵抗甜品...

亞當‧組諾斯基就曾發現,

醫生用來抵抗海洛因症狀的相同藥物,

可以抑制對甜食過度上癮!

這是最早證明肥胖和毒癮有相似之處的發現。

有許多的研究都證明了

脂肪能吸引人吃下更多食物。

跨國食品企業就這樣像製造毒品一般,

精密計算調配出絕佳的「口感」,

用鹽、糖、脂肪,

侵蝕了我們的生活...

 

 

好可怕!看完 我都不能面對

那些曾經愛死零食飲料了...

 

還想知道更多關於 食品工業那些不為人所知的秘密嗎?詳見:

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 原書籍

本文 轉載自 CMoney 網站,原文 於此

喜歡我們的 文章嗎 ?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唷→ CMoney理財寶粉絲團

 

若無法配合附上以上資訊,請勿轉載文章。​謝謝~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

CMoney官方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