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瘀青用手搓揉?醫:恐加重發炎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6-03-24 15:48
  • 更新:2018-07-17 09:31

迷思!瘀青用手搓揉?醫:恐加重發炎

(圖/shutterstock)

 

文/黃曼瑩

 

被棒球觸身球K到,甚至出現拳頭大的瘀青,

這是中華棒球代表隊隊長楊岱均,

去年在棒球亞錦賽中的慘痛經驗。

瘀青的經驗人人都有,

但是,未必人人都懂如何正確處理,

甚至使用錯誤的方式處理瘀青、血腫,

結果反而導致腫脹惡化、延後復原時間。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調查:40萬的小學生每月瘀青上身

從小就熱衷投入棒球運動,

今年將第五度擔任U23世界盃

及世大運培訓隊隊長的楊岱均,

分享去年的棒球亞錦賽中,曾被觸身球擊中,

導致左手臂瘀青。

豈料,隔周賽程代打上場時,

又再度被觸身球擊中相同的位置,

當下劇烈疼痛,更造成瘀青加重,

不但範圍大如拳頭,瘀青顏色更黑又深。

雖然後續防護員立即協助冰敷處理,

但是,受傷部位難免腫痛,

造成後續上場揮棒不適、卡卡,

無法充份發揮實力。

 

在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傷害,雖然不可避免,

但是意外傷害帶來的瘀青處理,卻不可輕忽。

根據一項波仕特線上 「孩童瘀青照護調查」發現,

超過1/3的國小學童月月瘀青,

推估有40萬的小學生每月瘀青上身。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6成家長不清楚如何處理,

或使用錯誤方式處理瘀青、血腫,

例如用手搓揉、熱敷、滾雞蛋等。

 

處理瘀青方式錯誤 恐加重發炎

高雄長庚骨科系運動醫學科周文毅主任表示,

先用手推揉或先熱敷,

會使患處的血管破裂更嚴重,

反而造成受傷部位更嚴重的傷害,

加重發炎情形,

使得瘀青血腫的問題演變為慢性運動傷害,

需要更長的恢復期,甚至影響孩童活動力。

 

 

國小學童膝蓋與手部 最常出現瘀青

調查也發現,

國小學童最容易出現瘀青血腫的運動依序為:

棒壘球、跆拳道、籃球、腳踏車、直排輪、

跑步、躲避球、足球等項目,

而膝蓋與手部(包含手臂、手肘、手掌)

是最常出現瘀青的部位,

這些部位的傷害常連帶影響韌帶,

也與肢體延展性相關。

 

周文毅主任表示,

倘若是關節韌帶扭傷沒有好好處理、癒合不完全,

早發性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提前報到;

如果挫傷未完全復原,

也可能發生組織沾粘現象,

影響到肌肉延展性,演變成慢性疼痛。

提醒家長在孩童運動前要做好熱身及防護準備,

若發生瘀青血腫,則要積極處理。

 

 

運動傷害有相當多種型態,

常見的有鈍傷、挫傷、

肌肉拉傷跟關節扭傷,

這些都容易產生瘀青、血腫的現象。

由於外力碰撞造成了微血管破裂,

使得血液外滲到血管外,

此時血小板發揮凝結功能開始瘀積,

就形成了瘀青,若瘀青較為嚴重,

有皮下的出血腫脹,就是血腫。

外力的碰撞也容易讓組織受傷而發炎,

如果不好好處理,卻又持續運動,

不僅疼痛時間會拉長,

也會讓患部一直處在受傷狀態,影響活動力。

 

到底瘀青時該如何處理才正確?

以下是瘀青血腫處理應遵循

「冰、藥、熱、醫」的步驟:

 

1.冰:

一般來說瘀青血腫發生的3天內先冰敷,

使局部的血管收縮,減少受傷的組織腫脹。

 

2.藥:

再擦瘀青藥雙重治療,

加速緩解瘀青、血腫。

若受傷程度較嚴重應立即就醫,

並與醫師討論使用瘀青藥緩解傷勢。

 

3.熱:

通常3天後開始熱敷、輕微按摩,

促進血液循環,代謝殘餘血塊。

 

 

 

4.醫:

若瘀青血腫長久未消退,

應就醫檢查是否已傷及深層組織或骨頭,

或有其他疾病。

 

除了冰敷與熱敷,也可評估輔助使用

含MPS(黏多醣)成份的瘀青血腫藥,

可消炎減少疼痛、腫脹,有助恢復。

提醒家長,

在孩童運動前要做好熱身及防護準備,

若發生瘀青血腫,則要積極處理。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Susan )

 

想看更多 投資誌 的精彩內容

歡迎將我們 加為好友 唷 ~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