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黃惠姍
許多人知道維生素C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功能,
還是合成膠原蛋白不可或缺的維生素,
於是就卯起來拼命吃,想藉此留住青春。
不過,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中,
有網友提問:
「維生素C吃太多,對人體有害嗎?」
維生素C真的吃越多功能越強大嗎,
且聽營養師怎麼說。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營養師陳怡錞表示,
維生素C參與體內許多生理機能運作,
是人體必須維生素之一。
維生素C能抗氧化,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
維生素C也是促進合成膠原蛋白的輔酶,
膠原蛋白能讓肌膚維持Q彈水嫩、
維持骨骼、軟骨、韌帶的正常運作;
且維生素C還可以在小腸
將食物當中的三價鐵轉變為二價鐵,
幫助鐵質吸收,有助於預防貧血。
【維生素C攝取過量3大危害】:
維生素C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隨著不同年齡層而有所差異,衛福部建議,
一般成人每日最低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
最高上限為2000毫克,
但是,維生素C攝取過量或過少,
都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營養師陳怡錞指出,
許多人認為吃維生素C的好處相當多,
且為水溶性維生素,
多餘的維生素C會被人體排出體外,
於是就拼命吃,
想要達到更強的抗氧化功能,
但是短時間內大劑量的攝取,
長期下來恐會產生以下3點危害:
危害一/提高結石風險
維生素C代謝後會生成草酸,
若長期每天攝取400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補充劑,
卻沒有補充適量水分,
過多的草酸容易與體內的鈣質結合,
形成難以被溶解的草酸鈣,增加結石的風險。
若本身屬於於易結石體質者,
更不建議攝取過多維生素C。
危害二/腹瀉
維他命C屬於酸性物質,
過量服用會刺激腸胃黏膜,
使腸道過酸,進而導致腹瀉。
若是患有胃炎、潰瘍的人服用過量維生素C,
恐會讓症狀更加惡化。
危害三/產生戒斷症狀
長期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C,
會改變體內維生素C的調節機制,
加速維生素C的分解和排泄,
一旦劑量突然減低,
例如本來長期天天服用2000毫克,
突然減少為1000毫克,
雖然仍超過衛福部的每日建議攝取量,
但身體一時無法適應濃度落差,
可能會導致戒斷反應,
出現早期維生素C缺乏症壞血病的症狀,
如齒齦腫脹、出血,牙齒鬆動等狀況。
建議以遞減的方式逐漸減少服用量,
減輕戒斷反應症狀。
【提高維生素C攝取4情況】:
營養師陳怡錞表示,
維生素C過量攝取有礙健康,
平時不建議大量補充,
但若是處於以下情況,
可以適量提高維生素C攝取量,
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
情況一/感冒
如果感覺自己快要感冒,或已經感冒的民眾,
一天維生素C的攝取量
可以提高至2000毫克~3000毫克,
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舒緩感冒症狀。
不過,建議每次以100~500毫克少劑量,
分多次攝取吸收率較佳,
並且要多補充水分,加速草酸排泄,
也有助於感冒恢復。
情況二/高壓、緊張
人在高壓、緊張的環境下,
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及腎上腺素對抗壓力,
在製造這些荷爾蒙時,
最先被消耗的營養素就是維生素C。
當缺乏維生素C時,
動物的腎上腺素就會萎縮,
導致身心俱疲難以抵抗壓力。
但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C,
就能有足夠的抗壓性,
此時建議一天攝取200毫克~300毫克的維生素C,
協助身體對抗壓力。
情況三/PM2.5汙染嚴重
近期台灣PM2.5懸浮微粒汙染狀況嚴重,
中研院研究已經證實,
PM2.5不只引發心血管疾病、肺病,
更會導致肝臟發炎,
建議每天攝取200毫克~300毫克的維生素C,
可以協助肝臟解毒作用。
情況四/吸菸
若是有吸菸習慣的民眾,要特別注意,
抽一根菸約會消耗35毫克的維生素C,
若一天抽20根菸就消耗掉700毫克的維生素C。
由於體內許多功能皆需要維生素C協助維持正常運作,
加上原本衛福部建議的100毫克,
此時就必須要攝取大於800毫克的維生素C,
才能維持生理機能運作。
【營養師小叮嚀】:
維生素C若長期攝取不足,
可能會出現肌肉痠痛、無力等壞血病症狀。
再加上組成體內血管、黏模需要膠原蛋白,
一旦缺乏維生素C,膠原蛋白無法合成,
會出現明顯牙齦流血、流鼻血,
更嚴重的皮膚還會現點狀出血、瘀青的現象。
若出現以上症狀時,
建議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
柑橘、奇異果、草莓、葡萄柚、釋迦等水果,
當體內獲得足夠的維生素C,
症狀自然就會改善。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Sus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