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鈣會腳抽筋?原來還有這5大原因…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6-03-24 09:36
  • 更新:2018-07-17 09:31

缺鈣會腳抽筋?原來還有這5大原因…

(圖/shutterstock)

 

文/黃惠姍

 

每天都有喝牛奶補鈣,為何總是腳抽筋,

還痛到要抱著小腿不斷在床上翻滾?

營養師表示,造成夜半抽腳筋的原因很多,

不光只缺鈣而已,

建議民眾最好釐清腳抽筋真正的原因,

才能有效根治,以下是5點常見抽筋的原因: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腳抽筋=肌肉痙攣 

腿部與足部為好發部位

營養師謝馥如表示,

肌肉痙攣(muscle cramps)俗稱抽筋,

抽筋發生時,肌肉會不自主的突然猛力收縮,

常常持續收縮幾秒到幾分鐘的時間,

無法伸展開,而且會感覺到肌肉緊繃僵硬與疼痛,

抽筋發作雖然一瞬間,

但若沒有及時處理得當,

疼痛感可能持續一天,或又再次發作。

 

抽筋通常好發於腿部與足部,

尤其小腿的腓腸肌、腳掌與腳趾,

倘若大腿股二頭肌(大腿後側肌)

和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發生抽筋,

其疼痛與持續程度,會比足部來得嚴重。

 

腳抽筋不只是缺鈣 還有5大原因

營養師謝馥如指出,

造成夜半抽筋的原因很多,不只缺鈣而已;

發生抽筋之後,為了預防抽筋再次發生,

最好釐清造成肌肉痙攣的原因,

並進行改善,以下5點為腳抽筋常見的原因:

 

【原因一/體液電解質不平衡】

腳抽筋的原因像是大量流汗之後,

水分與鹽分補充不足;

或是喝了過量具有利尿效果的咖啡、

茶飲料、服用利尿劑藥物,

使得體液電解質流失且來不及補充;

也有可能因為偏食、營養不良,

或服用藥物等原因,

造成礦物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

或者貧血、荷爾蒙失調、甲狀腺機能不足、

骨質疏鬆等生理疾病症狀,

也會導致體液鈉、鉀、

鈣、鎂等電解質不平衡,

運動神經異常興奮而導致肌肉痙攣。

 

【原因二/周邊血液循環不良】

血液循環不良常見於環境溫度降低,

使得血管收縮、影響血流暢通,

例如冬天半夜天氣偏冷、夏天冷氣或電風扇吹腳,

尤其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

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人,

更容易因為環境溫度改變,

影響血液循環而導致抽筋。

 

 

不過,也有可能因為維持同一姿勢過久,

使得局部肌肉受壓過久,

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

尤其以肥胖者、孕婦、長者,

以及有靜脈曲張、周邊血管病變等患者,

比較容易發生。

由於血液循環不佳、代謝能力變差,

肌肉中的乳酸代謝物堆積,

以至於發生肌肉痙攣。

 

【原因三/肌肉過度緊張疲勞】

若白天過度運動,使得身體肌肉過度疲勞;

或是情緒緊張造成肌肉無法放鬆,

也有可能突發抽筋現象。

 

【原因四/其他神經肌肉病變】

比如有坐骨神經痛,

或是其他脊髓神經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等,

也會發生抽筋現象。

依上所述,年長者比年輕人容易發生半夜,

或晨起時突發的抽筋現象。

白天過度運動(像是參加馬拉松、健走等);

慢性疾病與服藥者也需要注意飲食營養與保暖,

以避免抽筋發生。

 

【原因五/懷孕期間的孕婦】

孕婦也常因為體液總容積增加、

體液電解質不平衡,

加上胎兒與子宮的負荷,

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

以及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

對於鈣質需求提高,

若忽略營養補充可能導致低血鈣,

進而造成懷孕中、後期發生抽筋現象。

 

 

 

【營養師小叮嚀】:

除了改善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之外,

改善血液循環也有助於預防抽筋發生,

建議睡前可以溫水泡澡或泡腳,

或是常做肌肉伸展運動、

加強按摩容易抽筋的部位。

此外,要注意腿部及足部的保暖,

諸如穿長褲、襪子、

並且避免冷氣或電風扇吹腳。

 

本文獲華人健康網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Susan )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