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紓壓不是購物、吃大餐!解放心裡的感受,真正的「舒壓」反而是...

《30》雜誌

《30》雜誌

  • 2016-03-17 17:21
  • 更新:2018-07-17 09:31

真正的紓壓不是購物、吃大餐!解放心裡的感受,真正的「舒壓」反而是...

(圖/shutterstock)

 

身體會透過持續的痠痛、疼痛和麻痺等問題,

提醒我們負面的情緒能量。

 

美國情緒專家麥可.佐爾

(Michael A. Jawer)及權威馬克.米克茲

(Marc S. Micozzi)在

《你的情緒體質,決定你生什麼病》中點明,

不擅長表達的情緒、被壓抑的記憶、

來自工作或家庭的壓力等,如果不加以理會,

它們將會藉由過敏症、氣喘、偏頭痛、

皮膚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表現出來。

 

壓力是生命的事實,

適當的壓力能使人有動力去完成一些事情,

但當這些變動多到讓人無法負荷時,

你的身體就會開始出現警訊。

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

過去在探討壓力時總認為外在事件是壓力源,

如離婚、生病、搬家、財務問題、

工作負荷等;但事實上,

壓力最大的來源是內隱的「感受」,

而非這些外在的「事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首先,你可以利用左邊的圖示檢視

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這些壓力源,

左側是外在壓力,檢視是否因為這些壓力源,

而讓你出現右側的感受。

舉例來說,

今天公司的客戶臨時說要提前交出報告,

但眼看著日期這麼近,

若要做完勢必要熬夜加班一個星期。

這是一個外來的事件,

但這件事情將可能帶給你以下感受:

你突然覺得有說不完的沉重感,

因為事情多到你不知道從何下手;

你開始想逃避現實,

用不斷的拖延來減緩恐懼,

甚至你開始自我破壞,

想著「事情這麼多,我乾脆辭職不要幹了!」

 

但緊接著你又意識到如果這件事情做不好,

可能要承擔一個無法負擔的失敗,

於是你把這些累積的負面情緒

轉移到其他地方發洩,

像是對情人發脾氣、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最後你發現生活變得一團糟,

但事實上,毀掉你生活的並不是工作,

而是你心裡引發的一連串負面反應。

 

意識到壓力如何影響你自己,

是紓壓的第一步,

讓你有機會覺知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從何而來、

又將引發什麼行為。

學習如何把外在事件跟內在情緒切割開來,

你需要建立一套包含紓壓行為

在內的生活型態,讓你用對方法把壓力轉移。

 

想不想聽冷面笑匠全聯先生邱彥翔,

以及擁有4個孩子

卻仍然活力十足的馬克媽媽如何紓壓?

邱彥翔透過「對有興趣的事情百分百專注」紓

解平日工作累積的壓力;

馬克媽媽則透過「規律運動」

釋放腦內多巴胺(dopamine),

讓緊湊的生活找到釋放的出口。

 

以下《30》邀請他們現身說法。

 

 

 

全聯先生邱彥翔》專注過生活,把壓力變動力

我們省下錢,給你更便宜的價格。」

電視螢幕上,

一個面無表情、聲音平淡的男人出現,

搞笑詼諧的演出讓所有人都這樣稱呼他─

全聯先生。

你可能對他的本名很陌生,

邱彥翔自從演出廣告中的「全聯先生」一角後

便一夕成名,面對演藝事業中

快又強的工作壓力,

他則是靠著「專注玩興趣」分憂解勞。

 

今年剛晉升為爸爸身分的邱彥翔,

告別「一人吃飽,全家吃飽」的單身後,

面對生活大改變

以及愈來愈多的戲劇演出、廣告代言,

蒸蒸日上的事業讓他壓力比以前都還要大,

但他卻以輕鬆愉快的心態面對:

「家庭是我的助力,

讓我比以往更了解自己的方向,

更有動力前進。」

 

許多人視為是沉重壓力的新生活,

邱彥翔卻把這些責任轉化為動力,

一個轉念,壓力就變成強大無比的動力。

 

 

 

專注當下,就是最好的紓壓

當壓力來襲,

很多人會在第一時間就被負面情緒淹沒,

被種種「我不行了」、「我根本做不來」、

「都是因為我事情才會搞砸」等

想法牽著鼻子走,但其實

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專注在當下所引起的。

 

過去自己不夠好,那就現在做好;

未來的事情不知道,能掌握的只有現在。

邱彥翔說,無論是做什麼事情,

只要「活在當下」,就是最好的紓壓方法。

工作時盡全力,吃喝玩樂時也盡全力,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在沒有工作的時候,

邱彥翔私底下培養了很多興趣,

讓他可以在對這些事物的專注中

找回對自我人生的方向感。

他是個瘋狂的「DIY迷」跟「搖滾迷」,

沒事的時候會跑到汽車廢棄場

找尋可用的零件、研究如何改裝車子;

或是在過年期間到處趴趴走,

看路邊有沒有人不要的舊家具,

他就將它們買下來,

回家自己敲敲打打做成獨一無二的專屬家具。

 

看似只是興趣,但在DIY的過程中,

其實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掌握與極致的專注。

工作上,每個人多多少少

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但在DIY的過程中,

你卻能完全隨心所欲,

從中擺脫自我設限的心魔,

也建立自己的信心。

 

也是搖滾迷的他,

曾經說過搖滾樂是他人生前進的動力。

搖滾樂的歌詞常常都具有批判性,

因此過程中就不只是單純聽音樂而已,

而要去理解歌詞,

甚至研究歌曲的主唱還有樂團背景。

在搖滾樂中,

他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煩惱跟壓力都拋開,

把身體和心靈全部交付給音符和節奏。

 

「我也常常去Legacy之類的地方聽現場表演,

在那短短2、3個小時裡完全沉浸在氣氛當中,」

邱彥翔說,專注在自己熱愛的興趣上,

就是解放心理壓力的最佳妙方。

 

 

找到成就感,再累也開心

有些人工作壓力大,

其實是來自於「看不見自己的成就」。

如果沒有成就感,

在工作中只會得到疲勞和倦怠,

關於這點,邱彥翔認為,

他在工作上克服壓抑的方法就是

「要做好,而不只是做完。

但不要期待別人一定要看見你,

而是竭盡所能讓自己滿意。」

 

最後,他給所有職場中的年輕人建議,

活在當下很重要,

讓自己可以每天都變得更好;

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如果做不成自己最喜歡的工作,

也要善用下班後的時間去實現自我,

找出自己有熱情的興趣。

 

 

 

馬克媽媽》運動加小確幸,健康又紓壓

現代新女性們常常對自己的人生

有著這樣的想像:有一份令人稱羨的工作、

有個疼愛自己的老公、有乖巧可愛的小孩,

當然,更重要的是還要有著窈窕的魔鬼身材

跟凍齡的天使面孔。

生活充滿挑戰,也充滿熱情,

就像永遠閃閃發光的星星‧‧‧‧‧‧。

於是乎,

馬克媽媽的出現成了許多女性的榜樣!

上面句子提到的美好幻想,

在她身上都一一實現:

她是《我的狗》雜誌總編輯、老公超疼她、

有4個就像乖巧小可愛的小孩,

而且她靠著跑步、運動,

讓自己從大嬸樣重新變回少女體態,

鼓舞了所有女性朋友。

 

更重要的是,

馬克媽媽是個永遠散發正面能量的人,

如果你見過她,

你一定會隨著她開朗的笑容而微笑;

如果你跟她通過電話,

你也會因為她溫暖的聲音而被療癒;

如果你看過她的插畫,

你會被她的幽默搞笑逗樂;

如果你追蹤她的粉絲專頁,

也會被她凡事樂觀、陽光的po文而充滿活力。

 

到底,她是怎麼讓自己活力滿滿、

活得又開心又美麗呢?

她的紓壓妙方到底為何?

 

 

職業婦女時間少,快樂不能少

主計總處曾經有過一項調查,

上班族媽媽們每天花在顧小孩、煮飯、

拖地洗衣等家事的時間超過3個半小時。

也就是說,當結束了伺候老闆的8個小時後,

還得回家繼續伺候老爺、少爺、

大小姐3個半小時。

像陀螺一樣轉不停的媽媽們,

身心俱疲、犧牲自我,

進而出現負面情緒如沉重感、控制不了憤怒,

如果是責任心重的媽媽,

還可能會因為小孩成績不好、

或是其他問題而長期自責,

並失去對自我的信心。

 

時間一久,

自然而然失去少女時代的美麗笑容,

進一步加深生活的壓力與負擔。

 

馬克媽媽為了不要變成這樣,

決定調整新的生活步調,

排定每天只工作5個小時,

留時間給自己跑步,透過跑步去調整心境,

「跑步很特別,它讓你跟自己對話,

跑一跑,心就會安定下來。」

她認為,職業媽媽的時間本來就很珍貴,

如果可能的話,盡量空出時間留給自己,

就算時間少,給自己的快樂卻絕對不能少。

 

 

行程中安插小確幸,不要壓死自己

馬克媽媽的紓壓方法其實很簡單,

她說,首先必須要找到一個好的傾訴對象,

這個人可能是伴侶、

也可能是一個知心的朋友,

讓你有地方可以抒發情緒,

「有時候你不一定要他幫你解決問題,

但就是想要有一個人聽你說話、聽你抱怨,

這樣就很足夠了,」馬克媽媽說。

 

第二點則是跑步。

馬克媽媽在剛生完小馬克的時候

曾經又胖又不健康,

但後來她在哥哥的介紹之下開始接觸馬拉松,

從此開始了她的健康長跑。

從一開始的9公里到參加全馬,

一路跑完42.195公里,

現在的她每天只要一抓到空檔

就一定會去跑步,用運動甩開壓力。

 

 

 

運動為什麼可以紓解壓力?

根據美國學者Dietrich 與 McDaniel研究,

跑步可以提高血液內一種叫

endocannabinoid的濃度,

這類物質可以減少痛楚、令人感到安寧,

也能激發腦部釋放多巴胺。

所以,跑步的確有讓人心情愉快的效果。

 

最後一點則是女人們的最愛─用小確幸讓自己轉換心情。

馬克媽媽在壓力大的時候就會跟老公告假,

讓自己沉浸在SPA、洗頭髮、

做指甲等等女生專屬的享受,

這樣回到家之後又會是一尾活跳跳的媽媽。

「上班族很常有Blue Monday,

如果你真的特別討厭某一天,

就故意在那一天安排一件你喜歡的事情,

好比固定在星期一去洗頭髮,

這樣你就不會每到星期一就覺得壓力大了。」

 

最後馬克媽媽也提醒大家,

一定要為自己的人生設定目標,

就像她自己因為喜歡畫插畫,

所以一直往這方面努力一樣,

唯有有目標的人生可以帶給你最多的喜悅。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30》雜誌

《30》雜誌

《30》的新雜誌給年輕一代, 提供工作、就業、投資、學習、教養、 生活、家庭、奉獻、健康等方面的資訊與分析。 以「五新」的抱負來獻給年輕一代: 新觀念、新態度、新視野、新知識、以及新做法。

《30》的新雜誌給年輕一代, 提供工作、就業、投資、學習、教養、 生活、家庭、奉獻、健康等方面的資訊與分析。 以「五新」的抱負來獻給年輕一代: 新觀念、新態度、新視野、新知識、以及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