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環境也好、現狀也好、工作也好、
人也好、婚姻也好,
這些人生實用的四個原則基本都適用。
能幹的人會選擇改變,
讓不喜歡變得喜歡。
懶惰的人會選擇適應,
不願費力打掃那就享受髒亂。
懦弱的人選擇迴避,
可是眼不見心還是煩的。
勇敢的人說,我放棄,一了百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改變不了環境
就改變「自己」!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
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
但沒有人想改變自己。”
要改變現狀,就得先改變自己。
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
一切成就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一連串失敗,
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
柏拉圖告訴他的弟子說他能夠移山,
弟子們于是紛紛請教方法,
柏拉圖笑道: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
弟子們不禁啞然。
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移山之術,
唯一能夠移動山的秘訣就是:
山若不過來我便過去。
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境,
那麼就改變自己!
我們也不能夠回到過去,
但我們可以改變未來。
二、適應是一種接受,
也是一種挑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的一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適應的問題無時不在,
不可避免地存在於我們的生命歷程中。
當生活中的變故出現時,當失敗和挫折出現,
當厄運和災禍降臨;
我們必須學會的是冷靜勇敢的面對,學會適應。
適應是一種接受。由於我們習慣於依戀安逸,
當客觀現實發生變化時,我們便不願走出昨天,
直面現實接受變化。
我們要生活下去,就必須接受
生活中種種不願接受的變化。
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認同,情感上容納;
接受,就是走出“懷舊”情結,
及早消除負面情緒,面向未來,
重振旗鼓,重新上路。
適應也是一種磨煉和洗禮、一種鳳凰涅槃的重生。
適應必然會經歷痛苦,
但是適應過後我們卻可以得到寶貴的閱歷,
一種平實和圓潤的高度。
其實我們明白,適應是人生別無選擇的課題,
與其被動適應,不如主動適應。
正是在不斷的適應中,
我們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嘗了人生百味,
飽覽了人生風景,體驗了成功喜悅,
從而充實了人生的內涵,豐富了生命的色彩。
三、迴避是一種藝術,
也是一種「本事」
聰明的夫妻們迴避了「忠」與不忠實
家庭中的最敏感的問題,
給彼此留下了足夠的個人空間,
使夫妻感情幸福而穩定;
朋友之間也因為迴避了一些無傷大雅的性格習性,
讓朋友之情總是保持了一份簡單的快樂;
聰明的老闆迴避了下屬之間需要回避的一些矛盾,
「視而不見」有時能保持公司氛圍平衡與活力。
所以,迴避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本事。
現實中誰掌握不了它,誰就會迷惑、心累、
不會生活和工作;
懂得了它,你會過的很輕鬆。
要學會迴避沒有別的辦法,
就是苦心領悟人生,
領悟到一定時間自然就得來了。
生活就是如此,懂得迴避,這是人生的藝術。
人與人、人與社會隨時都會有可能。
四、放棄是一種智慧,
也是一種「美麗」
人生就是選擇,
而放棄正是一門選擇的藝術,
是人生的必修課。
沒有勇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
與其苦苦掙扎,拼得頭破血流,
不如瀟灑地揮手,勇敢地選擇放棄。
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
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放棄是一種智慧。
明者遠見於未萌,
智者避危於未形。
只有學會放棄,才能使自己更寬容、更睿智。
放棄不是噩夢方醒,不是六月飛雪,
也不是優柔寡斷,更不是偃旗息鼓,
而是一種拾階而上的從容、閑庭信步的淡然。
人生是艱難的航行,絕不會一帆風順。
當必須放棄時,就果斷地放棄吧。
人生如水,只能去適應環境,
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困難!
並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
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
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換環境上面,
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
【享下班】粉絲團
立志成為 上班族的好朋友!
陪你度過每一個 辛苦(難熬)的工作時光~
上班前的543,下班後的幸福學,
幫我們「按個讚」,
一起 品味好文章、讓自己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