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學好萊塢3D動畫?10堂台灣找不到的熱門課程都在這!

《30》雜誌

《30》雜誌

  • 2016-02-04 10:16
  • 更新:2018-07-17 09:31

上課學好萊塢3D動畫?10堂台灣找不到的熱門課程都在這!

(圖/shutterstock)

 

哈佛最受歡迎「幸福課」、

馬克·扎克伯格教創業、還有電影學、

經濟學、音樂學、哲學...等等

10國外嚴選線上開放課程

 

趕緊接下去看看…

 

(贊助商連結…)

 

 

第一堂:幸福課

哈佛最受歡迎「幸福課」,

聽課人數超過王牌課「經濟學導論」,

人人想追求幸福可見一斑。

 

2002年Tal Ben Shahar

於哈佛大學第一次開設「幸福課」時,

修課人數只有8人,

第2年暴增為400人,

第3年則有高達850人搶著選修。

到底「幸福課」有什麼魅力?

難道上課就能學到如何更「幸福」? 

Tal Ben Shahar 將連結心理學與生活經驗,

帶你一探「幸福」祕招。

 

1992年在哈佛念書的Tal Ben Shahar,

坐擁名校豐富資源與學習環境,

周遭充滿優秀同學和老師,

看似順遂得令人欽羨,

但他卻覺得「不快樂」。

為了找出原因,他放棄資訊工程本科,

開始鑽研哲學與心理學,

從此心態產生大轉變,

走上探究幸福的人生。

 

漢堡的幸福哲學: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

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在學生時代,有次他為了準備重要比賽,

嚴格節制飲食,忍耐不吃最喜愛的漢堡。

比賽結束後,他立刻奔到漢堡店,

一口氣買下4 個漢堡。

但是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

它們每一種都有獨特風味,

於是他從吃漢堡歸類出4種人生模式:

 

第1種漢堡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個,

口味誘人,但卻是「垃圾食品」。

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

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

用它比喻人生,

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

即「享樂主義型」。

 

第2種漢堡味道很差,

裡面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

吃了可以使人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

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

稱之為「忙碌奔波型」。

 

第3種漢堡是最糟糕的,

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

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

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

是「虛無主義型」。 

 

有沒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

那就是第4 種「幸福型」漢堡。

一個幸福的漢堡,

是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

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不幸的是,大部分人只吃第2種漢堡,

也就是屬於「忙碌奔波」型,

習慣去關注下一個目標,

忽略眼前的事情,導致終身盲目追求。

 

幸福課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

Tal Ben Shahar 說,

人人都應該要研究自身,發掘自己的特點,

並懂得如何加以利用,來提升自信心。

他舉例,

有人曾問米開朗基羅,

如何創造出「大衛像」這樣不朽的作品?

米開朗基羅卻回答:

「我一開始就看見他。」

他所做的,是除去多餘的石頭,

留下有用的石塊, 慢慢雕琢。

 

幸福就是要擺脫限制阻礙、對失敗的恐懼,

恐懼、缺乏自信並不是與生俱來,

卻出現在大多數人身上,

幸福課要鑿除、削弱完美主義,

鑿掉勝利的能力,

削去兩性關係中的限制與消極。

拋開種種因為害怕勝利,

或對生命中某些人、事、物感到內疚的事物,

不讓無形束縛畫地自限,絆住自己的人生。

 

「減法比加法讓靈魂成長加速。」

Tal Ben Shahar 要教的不是「Wow」的驚豔,

而是要提醒那些已為人所熟知、

深藏內心的本性與常識;

不是提供關於美好生活與幸福的答案,

而是幫助辨識正確的問題。

 

成功的人永遠相信自己,

永遠保持好奇心,不斷提出疑問。

Tal Ben Shahar 說,

幸福是終身的追求,

最該探究的是「如何做能比過去更幸福?」

觀察自己的改變,審視心底真實聲音,

幸福之路就在眼前。

 

第二堂:經濟學

厚重課本丟一邊,

60 秒看動畫搞懂經濟學,

不被複雜數字弄得頭昏眼花。

 

經濟學就像一座大工廠,

不管是按下紅色按鈕,或調整綠色手把,

都可能讓工廠生生不息或是面臨倒閉危機。

6堂課6大理論,360秒一把抓!

 

第1課 無形之手

The invisible hand

 

1776 年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一席話令人震驚:

「政府要做的就是,別插手。」

讓人們自由交易買賣,市場是隻無形的手,

價格跟著消費者變動,

當消費者需要任何產品,市場會自動供給。

 

消費者就像受寵的孩子,

想要什麼,市場就有什麼!

設定自動導航,政府放手才是上策。

 

不過讓市場自由取得均衡,

可能耗費太長時間,令不少人傷神傷心,

也是政府有形之手出動原因。

 

第2課 節儉的矛盾

The Paradox of Thrift

 

薪水要存還是要花?

節儉是不是美德?

花錢等同浪費嗎?

自由市場學者海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與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說,

即使在艱困時刻也應努力存錢,

銀行將儲蓄拿去投資,

建立新工廠、培訓新技能、

研發新技術、生產更多產品;

就算新技術會讓更多人失業,

工資下降同時也會雇用更多人,

至少失業率會降低。

 

過得快活,死了也值得?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卻說,

人免不了一死,政府應該花錢創造工作,

花得愈少失業率愈糟糕。

政府應該先花錢,大家高興後再繳稅,

不過富人是不是願意掏錢給政府,

又是另一回事。

 

第3課 菲利普斯曲線

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William Phillips )

是紐西蘭鱷魚獵人,也是經濟學家,

他發現就業率高,工資增長更快,

人們口袋中就有更多錢,

物價提升、通膨提高;

失業率高時,花的錢少、通膨降低,

這條鱷魚般的曲線,被稱為菲利普斯曲線。

 

菲利普斯曲線卻不能完全解釋實際狀況,

政府會花更多錢製造工作機會,

但工人們在失業率下降後,

心中盤算會通貨膨脹,因此要求高薪資,

導致失業率回升,通膨依舊保持高位,

這就是1970年代

通膨和失業率同時提升的情況;

90年代失業率下降,通膨仍在低位。

 

第4課 比較優勢原理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對國外競爭的恐懼,

一度讓各國試圖製造所有所需產品,

並徵重稅以阻止外國產品進口。

但經濟學家李嘉圖(David Ricardo)認為,

每個國家應集中於自己生產效率最高的產品,

當所有國家都這樣做時,

在跨國自由貿易的前提下,

所有人都會變得更富有。

 

第5課 三難困局

The Impossible Trinity

 

政府特別熱中於3件事:

一是希望保持匯率穩定,

讓進出口價格不會大幅波動;

二是控制利率,讓借款和儲蓄者放心;

三是讓資金能自由流入和流出國境。

但本國貨幣利率、匯率、資金的完全流動性

三者不能同時實現,這就是三難困局。

 

第6課 理性選擇理論

Rational Choice Theory

 

經濟體中最讓人頭疼的因素就是人。

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

價格上漲,人們會供給更多、購買更少;

通膨上升,人們會要求更高工資等。

但人並非完全理性:

有時人們自認了解所有情況,其實沒有;

有時人們搞不懂狀況,隨大眾行事。

 

60秒可以做什麼?

除了玩手機、看新聞,學經濟學最實在!

 

第三堂:創業學

還記得曾經風靡台灣一時的種菜活動嗎?

給朋友一個讚,

成為你生活中再平常也不過的人際互動?

每天有大約十多億人口

在facebook上發表動態、上傳照片,

facebook 讓許多原本失散的朋友齊聚,

交流情感,而這個帶有真實的虛擬世界,

改變了全球1/6 人口的日常生活。

 

這一切都來自佐克柏成功的創業歷程,

這份2005 年錄製的公開課程,

提到當時facebook 已小有名氣,

然而佐克柏卻只不過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

超乎眾人想像。

 

想了解佐克柏如何成功創業,

6大守則一次公開!

 

守則1:

你永遠不知道你所學的是否有用

主修心理學的佐克柏,

對程式編寫、電腦只是純粹有興趣,

卻發展成事業。

然而心理學仍舊在創業之路上發揮好功效,

思考人與人的關係,

這也成為社群網站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原因,

有時候愈專業反而愈狹隘。

 

守則2:佐克柏眼中的就業力

「喜歡用新鮮人!

真心誠意付出,比起資深前輩更有價值。」

在佐克柏眼中,

新鮮人必備學習指標有兩點,

具備兩點將能提升你的價值。

第1點,擁有高智商。

第2點,對於這項事業有認同感。

 

守則3:自由時間孕育自由思想

佐克柏說:

「交流順暢了,就會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最終有人會著手實踐新點子,這樣就行了。

 

守則4:用戶體驗勝過價值

「我們在做網站時,

需要注意的或許不是設計,不是用戶體驗,

而是真正為客戶所帶來的價值。」

佐克柏談facebook 創業過程時,

提到他並不只重視用戶體驗,

還注意到對社會是否有益處。

例如瀏覽權限的特別限制,

用戶無法瀏覽自己母校以外的學生資料,

以學校為標準分組,

只有在同一學校才能互相瀏覽,

佐克柏說,人們更樂於去了解同校學生,

而且線上有超過3成用戶公布手機號碼,

如果將資訊全部公開分享,

將會顯得很不安全,用戶無法安心。

 

守則5:下決策要憑直覺

嘗試學術嚴謹思考會產生不同結果,

但佐克柏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他追求長期利益,不是短期效益,

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佐克柏分享,程式代碼只寫一次,

而為了擴大網站規模,

讓網頁能夠承載不斷增長的訪問量,

積極發展網頁的基礎建設,

為此雇用許多有天分的人,

「有了自己的辦公室,看到一群聰明人,

用獨特的方式創造新事物,

為我工作,大家一步步完成,

討論下一個項目,都是自己嘗試,

很少求助他人。」

 

守則6:愛你的下屬等於愛你的事業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你的下屬並不意味著比你矮一等,

而是他們有著絕佳的點子。」

8個聰明的工作夥伴,幫助facebook起飛,

佐克柏談到最大挑戰,是如何適才適用。

未來變數很多,很有挑戰性,

因此要站在更高的點去展望未來,

不僅是想出新點子、開發新產品,

還要懂得經營、用人,

團隊壯大時負責監督工作,

但不要過分控制,

「我看重的是絕佳點子和獨立開發能力。」

 

 

 

第四堂:開發學

根據數位匯流調查資料顯示,

台灣手機使用者中,

已有將近一半人口使用智慧型手機, 

其中蘋果占第3名;

在App 使用部分,無論是下載或使用數量,

運用iOS系統下載App的人高達80%,

遠超過Android 系統使用者。

 

iOS和蘋果系列商品,

例如iPhone、iPad 等,

可說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沒有iOS作業系統,蘋果傳奇將不再是傳奇。

 

iOS 5是什麼?

行動裝置上運作的作業系統

 

運用iOS SDK

(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亦稱iPhone SDK 開發工具)研發,

通常用於蘋果系列商品

iPhone等的應用系統與程序。

 

史丹佛大學素有「西方的哈佛」之稱,

這份發表於2012 年的公開課程,

完整介紹iPhone、iPad 的作業系統iOS 5。

iOS 系統已發展至iOS 6,

2013 年6月蘋果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

(WWDC),將討論iOS 7,

但了解iOS 5的開發技術與過程,

對初學者來說,將能夠幫助舉一反三。

 

這份課程不適用於從未接觸過程式設計的人,

選修這門課必須具備程式設計經驗,

或相關基本知識,課程中將介紹:

1.使用iPhone SDK,

建造iPhone平台上應用程式

所需的工具和應用程式介面。

2.使用多點觸控技術,

為手機等終端設計使用者交流界面,

進行物件導向的設計。

3.其他主題包括:

內核動畫、bonjour網路、

移動終端電量管理和性能測評。

 

10集內容分別如下:

〈第1集〉 MVC和 Objective-C 介紹;

〈第2集〉我的第一個蘋果作業系統iOS;

〈第3集〉 Objective-C;

〈第4集〉視圖;

〈第5集〉協議與手勢;

〈第6集〉多個MVC和延續符;

〈第7集〉 iPad+Apps;

〈第8集〉視圖控制器生命週期—圖像視圖、

滾動視圖、網路視圖;

〈第9集〉 Table Views;

〈第10集〉資料塊和多執行緒。

 

iOS 5最實用3大功能

2007年發行iOS以來,系統不斷推陳出新,

繼2012年第6代iOS系統出爐,

今年6月即將展開iOS 7的發表準備,

可見iOS魅力無法擋,

讓廣大消費者愛不釋手,

3大功能開發讓iOS系統打遍天下無敵手。

 

功能1:Notifcation Center 通知中心

使用iPhone玩遊戲或看影片時,

跳出Pop Up通知時總是特別惱人。

一旦最新的Pop Up通知跳出,

將掩蓋舊通知內容,錯過就再也看不見。

Apple參照、

改良Android系統的Notification Bar,

變成iOS 5中的Notification Center。

使用者用手從上至下輕滑,

便能夠打開通知清單;

玩遊戲或看電影時,

所有通知都會從上方彈出,

不妨礙遊戲畫面。

 

功能2:iMessage

Message是iOS 裝置的LINE或WhatsApp,

使用者能在 iPad和iPhone間,

透過 iMessage,

以Wi-Fi或3G行動上網開啟文字聊天、

相片分享、傳送影片或打卡。

如同facebook介面,

使用者還可以在傳送訊息時,

觀察訊息有否傳到對方手上,

得知對方是否閱讀。

 

功能3:Newsstand

iPhone也有自己的雜誌櫃!

透過Newsstand,

能夠管理你所訂閱的

國內外線上雜誌及新聞,

集中所有線上讀物,方便管理及閱讀。

Newsstand會自動在背景更新內容,

使用者就算離線也能夠閱讀,

News¬stand是最聰明的送報小僮,

準時將每日訂閱刊物送到你眼前,

還能夠幫你分門別類。

 

第五堂:創新學

2012年4月9日,

facebook 有史以來最大筆收購案,

以10 億美元買下Instagram,

讓全美媒體陷入瘋狂。

為什麼一家才上線18 個月的公司,

員工只有13名,尚未有任何營收,

卻能夠讓facebook 砸重金,執意買下它?

 

「Instagram 不只是一款圖片應用,

它是一種社交網路,

未來會是一家媒體公司,用圖片傳達資訊。」

創辦人Kevin Systrom 和Mike Krieger

雙雙獲得Mayfield Fellows 奬學金,

開始以科技創新開展事業,

提供一個分享手機攝影的平台。

 

在公開課程中,

他們分享創業過程的第一手經驗,

包括如何找到需要解決方案的好問題、

開發簡單解決方案,

以及最簡單化的有效產品的價值。

兩人還談到如何面對創業公司和創業人身邊

的種種謎團的挑戰,

如何平衡合夥創始人之間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 創業就像著了魔!」

如果你只是想脫離打工生活、

想天天在小圈子中打滾,

或想要輕鬆過日子,那就別選創業這條路。

 

創業「首」則:

相信本能,積累經驗

(Trust your guts 

and collect experi¬ence)

Kevin Systrom的創業筆記,

一般人的迷思:

你可以從部落格或是書、

談話中學到如何成為一個企業家。

Systrom的經驗談:

1.工作1天大於讀書1年;

2.經驗能夠告訴你如何在有限的資料下,

做一個更好的決策;

3.及早執行計畫,從中學習。

 

工作1天大於讀書1年

當老闆第一天,

要面臨堆積如山的決策,該怎麼辦?

Systrom以自身經驗建議,

時間所換來的經驗其實「超級重要」。

雖然從書本或網路上的知識積累也同樣重要,

不過沒有部落客會告訴你怎樣

「第一天當老闆就上手」,

也沒有任何一本書會寫出你下怎麼樣的決定

對公司來說才是最好的。

 

經驗能夠告訴你如何在有限的資料下,

做一個更好的決策。

許多問題只有「你」和「你的公司」

才會碰到,

和不確定因素正面對峙時,要快速下決策。

Systrom說,在設計Instagram架構之初,

曾經考慮是不是要像facebook、twitter一樣

具備追蹤與關注功能,像這樣的思考,

沒有任何一本書或講座可以告訴你如何做決定,

因此只能抓住現有線索,相信「直覺」,

對老闆來說,

直覺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習課題。

 

及早執行計畫,從中學習。

事實上,你從未有準備好的時刻,

但這也是創業最饒富趣味和挑戰的部分。

 

逆向思考:做出好產品只是開始

(Building a product

 is just the beginning)

Mike Krieger的創業筆記,

一般人的迷思:

開設一家公司等於做出一樣產品。

Krieger的經驗談:

創業後,只有50%時間與精力在做產品,

另外50%都在做別的事,

包括:招募、組織、管理經營團隊,

提高資本,銀行帳戶、繳稅、

政府申請資料等。

「腦中有很棒的點子,想要加以實現」,

創業時有這種想法當然很好,

但是別忘了做你喜歡的、有意義的產品時,

還有許多法律程序需要處理,

你必須暫時脫離產品製作的美好情境,

細心處理瑣事。

最重要的是招募理念一致的夥伴,

時時支援他們,以支持你的公司走得長久。

如此一來,招募團隊與經營管理,

才不會成為你創業生涯中的「阿基里斯腱」。

 

第六堂:電影學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中栩栩如生的3D老虎,

和PI在海上搏鬥的刺激場景,

不少觀眾看了大呼過癮;

而嘆為觀止的特效效果,

讓電影在全球熱銷外,

更奪下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中最佳視覺效果獎。

炫目的特效後製,不只可以為電影畫龍點睛,

更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扮演要角,

成為電影賣座噱頭。

 

光劍、複製人、瞬間移動,

想成為特效無敵手,學習如何後製酷炫特效?

不必前往好萊塢拜師學藝, 

躺沙發、吃爆米花看Film Riot 課程,

在家就可以輕鬆學到!

 

想成為電影製作人,Film Riot 帶你搞懂後製

 

「遊戲領域的哈佛」

美國福塞爾大學(Full Sail University)

校友Ryan Connolly,自電影學位學程畢業後,

2009年開設Film Riot 工作室,

累積至今拍攝超過287部教學短片,

透過Ryan Connolly的創意金頭腦,

學習電影後製技巧。

 

沒有教室沉悶氣氛,沒有按表抄課的老師,

Ryan Connolly把教學帶做成影集,

固定演員上演搞笑橋段,幽默解說特效後製,

開拓未知的影像教學世界。

 

影集包含電影前期、後期製作技巧,

依照步驟示範軟體操作,

讓入門學生也可以輕鬆上手,

學好複雜特效製作過程;

針對基礎再進修需求的人,還可以留言提問,

將有福塞爾大學專家專業輔導。

 

15分鐘快速掌握簡易特效

 

初階特效班1

拔出光劍,星際戰爭在家開打

程度:中等

素材:棍子(作為參考物)、After Effects、大量時間

關鍵1: 準備光劍參考物件

上網或去超市,玩具劍柄會是好的選擇。

關鍵2: 黃色膠帶

纏上黃色膠帶,當劍柄揮舞時產生運動模糊,黃色在鏡頭前運動模糊最弱,有利後製處理。

關鍵3: After E_ects

影片導入軟體中,

在黃色劍刃上覆蓋一層半透明白色遮罩,

跟隨劍柄揮舞調整遮罩位置;

將遮罩稍加羽化,選好光劍顏色,

電影《星際大戰》效果完工。

 

初階特效班2

白天變黑夜

程度:簡單

素材:太陽、後製軟體

關鍵1:別拍到天空

萬一拍到天空,替換天空將是一件大工程。

關鍵2:攝影機

拍攝前調好攝影機設定,首先設置曝光度,

然後將色調選為藍色。

曝光度調低後,兩人眼睛都會有明顯陰影,

人物才有立體感。

關鍵3:太陽和雲

等到太陽躲到雲層後面,

得到較柔和的日光照射。

雲層減少了強烈的日光,

更適合營造夜間拍攝效果。

關鍵4:After Effects

最後送入後製軟體調整光線、色調,

就大功告成。

 

進階特效班

流血特技,恐怖電影自己拍

程度:中等/難

素材:兩件相同衣服、剪刀、

碎肉、After Effects等軟體

關鍵1:剪衣服

用剪刀剪破其中一件衣服的胸口,

讓演員的手剛好可以穿過。

關鍵2:演員表情

演員身穿相同衣服的另一件,

並模擬穿透胸口時的臉部表情,拍攝下來。

關鍵3:手穿透胸口

接著讓演員離開,在相同位置展開剪破的衣服;由另一名演員手握碎肉,穿透剪破的衣服,並將碎肉撒出來。

關鍵4:After E_ects

兩個影像放入後製軟體,截取穿透畫面合成,

搭配演技,血腥畫面更逼真。

 

第七堂:哲學

我們有靈魂嗎?

我們有非物質的靈魂嗎?

會有東西能夠從身體的死亡中倖存嗎?

如果沒有,那麼死亡的本質意味著什麼? 

怎麼樣才稱得上死?

 

電影《賽德克巴萊》

表現出「真正的人」的精神,

到底一個真正的人是否由靈魂和肉體構成,

或是像物理主義,人就只是一具肉體?

但人不是普通的肉體,

可以思考、感動、交流、創新、規畫。

 

講師Shelly Kagan 是耶魯大學哲學教授,

他所撰寫的教科書《規範倫理學》,

以不同觀點系統性回顧

並探討有關道德的基本原則及可能基礎,

《道德的極限》一書則挑戰

廣為人知的道德必備信仰。

在這門課程中,

他藉由柏拉圖對話錄、

自由意志與瀕死體驗研究等,

辯論靈魂的存在。

 

本課程內容包括:

人的本質一二元論與物理主義、

靈魂存在與否的論證、

柏拉圖對話錄《斐多篇》介紹、

自由意志與瀕死體驗、

跨越時空的同一性和靈魂理論、

肉體理論及人格理論、死亡的本質、

死亡之害、生命的價值、對死亡的恐懼、

如何面對死亡、自殺的合理性與道德評判等。

 

吃巧克力的永生哲學

「我喜歡吃巧克力,我愛巧克力,

但要讓我一直不停地吃巧克力,

那最後我就想吐了。」

 

活得愈久愈好?或是最好獲得不死之身?

Shelly Kagan說,

邏輯上活的歲數在一定數字內,

例如50歲、60歲或是100歲,生活是美好的;

但過了某一歲數,或許生活就不美好了,

就跟不斷被逼著吃巧克力一樣。

如果活得長久對我們來說變成了壞事,

在那一點上死亡對你就不是壞事了,

死亡反而成為祝福,

因為它結束了年老時折磨我們的痛苦和悲傷。

 

永遠幸福不膩的生活模式,

存在嗎?

要記住,「永遠」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時間,

「永遠」意指一直持續下去,

你能描述出一種生活,你希望永遠過下去嗎?

每種生活最終都會變得單調乏味、極度痛苦,

每種生活都會成為我們最終想要擺脫的生活,

永生不是件美好的事情,

它反而是件可怕的事情。

 

比起活得久,不如活得有品

在多彩多姿的人世上,

有無數值得追求的目標,

有人想要賺大錢,或擁有幸福家庭;

更有人講究品嘗美食,甚至想環遊世界等,

目標各色各樣,實際執行卻不容易。

我們的生活允許重新來過,

但我們沒有時間全部從頭開始,

死亡迫使我們加倍謹慎。

Shelly Kagan說,

「我們應該如何度過最有價值的一生?

我們能做出什麼成就,

讓我們能和

德國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

(Friedrich Holderlin )一樣地說:

『過著神一樣的生活。』

 

「在我看來,面對死亡時的正確情緒

不應該是恐懼、不應該是憤怒,

而應該感激我們能夠擁有生命。」

Shelly Kagan認為,

這就是生命對人們來說最大的禮物。

 

 

 

第八堂:音樂學

讓全球瘋狂的韓國歌手PSY《江南Style》、

掀起少女模仿風潮的「賣萌歌」《Gwiyomi》,

同句歌詞一再重複,

有人覺得琅琅上口,聽了還想再聽;

有人卻覺得曲調深深刻印在腦海中,

怎麼趕也趕不走。

 

不想再被流行音樂洗腦,

古典樂或許是你的另一種選擇。

 

覺得古典音樂太深奧、聽不懂,

總是沉悶得讓人想睡?

跟著大師「聆聽音樂」,教你怎麼聽古典樂,

簡單入門音樂概念,

從節奏、旋律、和聲、貝斯,

到巴赫、莫札特等音樂家,

以及各家音樂流派,幫助初學者聽懂古典樂。

 

為什麼要聽古典樂?古典樂很有「愛」

 

聽古典音樂有什麼好處?

講師Craig Wright 說,

古典樂能幫助人們放鬆、舒緩壓力,

也可以幫助人們集中精力、全神貫注。

古典音樂提供了一個美好世界的意象、

絢麗而莊嚴的庇護所,

或許甚至還有愛的慰藉。

 

課程1感受音樂情緒

大師示範曲目1:

貝多芬的兩首作品

「看,命運在敲門!」

第5號交響曲的命運敲門聲逼迫著聽眾,

像是瑟縮在角落中等待命運發號施令,

傳遞出焦躁、緊張、不安分的氣氛。

第9號交響曲則唱出和諧,

像是白鴿飛舞空中,愉悅心情油然而生。

 

音樂不像歷史,

考試前天臨時抱佛腳就能掌握基本分,

聽音樂需要長期培養,

找到興趣,深入了解後才能體會其中的興味。

Craig Wright說,

音樂和語言在本質上都是聲音,非常接近;

學習聽音樂就像學習語言,

勤練習聽力,每天進行以逐漸同化。

 

大師示範曲目2: 德布西《月光》

將德布西《月光》和流行音樂相比,

前者安詳、舒緩曲調感受月光氣氛,沒有鼓點,

難以確認節拍,最後形成情緒堆積和小高潮;

後者鼓點密集,節奏激烈。

音樂走向和作品感受同樣重要。

 

課程2 流行與古典的分隔線

1. 和聲:

流行音樂的和聲變化非常規則,

總是保持同樣的速度,而且不斷重複。

2. 和弦:

流行音樂和弦簡單,通常都是三和弦;

古典音樂中的和弦通常比較複雜。

3. 訊息傳達:

流行音樂有歌詞,能用歌詞表達涵義;

而古典音樂往往包含許多潛意識的符號,

透過音樂中更細緻的變化向潛意識傳達資訊。

4. 樂器:

古典音樂用原聲樂器,

即用天然的木材或琴弦製造的樂器;

流行音樂使用較多的電子樂器,

透過合成器或混聲器以便生成那些分音。

 

5. 結構:

流行音樂結構容易預測,

通常是主歌、過門、副歌的模式;

而古典音樂就無法預測是什麼樂章了,

不像流行音樂那麼容易。

Craig Wright說,

這堂課要從聆聽音樂來拯救古典音樂,

優美文化遺產值得保存,

更值得大眾深入了解。

 

第九堂:烹飪學

在經濟成長趨緩世代,

台灣之光吳寶春成功崛起,

開創新事業的傳奇故事,讓人為之振奮。

同樣的,在美國,

來自丹麥的糕點師傅Flemming Pedersen, 

在2009 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時, 

企圖以在地商機乘風破浪,冒險開設糕點店,

最終獲得成功,他的精神更讓人佩服不已。

 

Flemming Pedersen 過去曾是7家飯店的糕點主廚,

並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藝術學院擔任講師。

Flemming 年過50,生長於丹麥, 

練就一手糕點好功夫,

學校畢業後,從基層的麵包店助手開始學習,

製作糕點資歷相當深厚,

更成為日後開店的最佳契機。

 

覺得生活乏味?

生命中找不到美好事物可以寄託心靈?

不妨跟著糕點大師Flemming 學做各式糕點,

豐富你的味覺與生命!

 

享受生活的苦中帶甜, 

你不能不學的布朗尼食譜

原料:

可可1 杯半、中筋麵粉1又1/4杯、鹽半茶匙、

砂糖3杯、雞蛋6個、香草精2茶匙、

融化黃油12盎司。

大師小訣竅:

1.雞蛋使用全蛋;

2.黃油在室溫下融化;

3.可可選用純正深紅褐色,不用淺褐色可可,

淺色可可常含有不必要的糖分。

 

步驟1 

準備好烤盤,將烤箱開啟後,

溫度設定成攝氏350度預熱。

步驟2 

烤盤上鋪好烤盤紙後,在烤盤紙上塗一些油。

大師小訣竅:

油塗在烤盤邊緣,烤盤中間不必塗多,

因為可可布朗尼富含黃油,

很容易從烤盤紙上拿起來。

步驟3 

所有乾性原料混合一起過篩。

大師小訣竅:布朗尼味道較輕,

這次不採用太多夾心,

只有用雞蛋混可可、糖、香草製作夾心。

你也可以參考其他食譜的作法,

有些布朗尼選用核桃、巧克力等夾心,

全憑個人喜好。

步驟4 

雞蛋倒入攪拌碗裡,利用電動攪拌機攪拌均勻。

大師小訣竅:使用電動攪拌機比較好控制,

因為布朗尼蛋液中需要少許空氣,

但空氣不能過多。

步驟5 

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加入香草精。

步驟6 

慢慢加入糖,並且攪拌均勻。

大師小訣竅:倒完糖後再攪拌10分鐘,

攪拌完畢後會呈現淺黃色,

質地十分清透明亮。

步驟7 

攪拌速度放慢,慢慢加入黃油,

此時黃油呈現冷卻狀態。

步驟8 

最後加入可可、鹽、中筋麵粉,攪拌均勻。

步驟9 

倒進烤盤鋪平,放入烤箱,

就可以期待可口的布朗尼大功告成!

 

烹飪糕點的公開課程,將大師祕笈完整呈現,

讓你邊看電視邊學做點心,

和家人或朋友享受甜點趣味。

大師將公開10道糕點製作方法,

除了可可布朗尼之外,

還包括藍莓鬆餅、鄉村餅乾、

義大利佛卡夏麵包、檸檬茶麵包、

茶香曲奇、擠花餅乾、巧克力甘納許、

傳統海綿蛋糕、奶油餡餅。

看大師怎麼出奇招,

學會10道美味糕點,

平凡的你也能做出不凡點心,

讓生活更有樂趣!

 

第十堂:國際學

台灣面臨經濟發展趨緩,

四小龍美好光景不再,

新鮮人薪水停在22K爬不動,

不少青年飛往海外,

找尋生涯發展的另一片天。

了解全球經濟流動與運作, 

便成為海外找工作前的必備功課。

 

台灣面臨經濟發展趨緩,

四小龍美好光景不再,

新鮮人薪水停在22K爬不動,

不少青年飛往海外,

找尋生涯發展的另一片天。

了解全球經濟流動與運作, 

便成為海外找工作前的必備功課。

 

全球化其實早已深入你我日常生活中。

在連鎖店中看到一件牛仔褲,

原料可能來自印度或中南美洲, 

製造商可能在台灣,

加工製作或許又外包到中國,

最終回到歐美國家行銷販售,

一件牛仔褲經過無以計數的運送里程、

重重關卡,最後才到達消費者手中。

 

你可能會好奇,全球經濟市場如何形成?

又是如何順利運作?

市場貿易和全球化之間的關係為何? 

在全球市場中,在地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全球化雖為生活帶來更多體驗、創新與嘗試,

然而當金融海嘯席捲,

資本主義泡沫化不會是單一國家的危機,

而是全世界必須承擔的苦果。

此外,全球化也造成了貧窮與童工,

影響生態發展。

 

你可能會好奇,全球經濟市場如何形成?

又是如何順利運作?

市場貿易和全球化之間的關係為何? 

在全球市場中,在地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全球化雖為生活帶來更多體驗、創新與嘗試,

然而當金融海嘯席捲,

資本主義泡沫化不會是單一國家的危機,

而是全世界必須承擔的苦果。

此外,全球化也造成了貧窮與童工,

影響生態發展。

 

究竟全球化是「怪物」還是「英雄」?

本課程邀請10位業界成功人士及專家學者,

從中東、非洲和美國詳細探索全球一體的世界。

 

【案例分析】中東海灣崛起

持續繁榮與成長+有吸引力的人口結構+

進行中的規章制度改革=經濟機會

 

Aamir Rehman是全球企業策略專家,

曾是全球第3大銀行、

客戶超過30萬的

滙豐回教銀行(HSBC Amanah)全球策略負責人,

也是《財富》500強企業及世界其他頂尖企業的顧問,

客戶包括美國、歐洲、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

以及中東地區的各大企業。

他的著作包括

《杜拜& Co.:掌握波灣國家商機的全球布局》等。

 

在課程中,Aamir Rehman指出,

提到中東,世人總是以政治作為聯想,

但其實,「海灣是最激動人心的市場。」

海灣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阿曼蘇丹王國、

巴林王國等國家,

雖然是伊斯蘭教發源地,

但在政治與文化上卻無足輕重,

不過若以商業角度來看,

海灣卻是個非常有機會、值得投資的地方。

 

海灣的3要素分析:財富、人口、彈性

 

1.持續繁榮與成長

Aamir Rehman分析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

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地區,4000萬人口,

人均GDP為2萬美元,

高出中國6000美元、印度4000美元,

經濟發展潛力無窮。

然而油價波動起伏大,造成海灣市場的不穩。

 

2.有吸引力的人口結構

「抓住年輕客戶,因為他們消費週期長,

容易形成品牌忠誠度。」Aamir Rehman說,

15到34歲是最好的顧客,

海灣人口年輕化程度極高,

有很多年輕消費者,

他們需要學校教育、需要工作,

最終可以成為社會具有生產力的一員。

 

3.進行中的規章制度改革

商業發展重視法規,

70到80年代初,在海灣開展商務確不容易,

法律規定外國人不能在當地開設公司;

但隨時代演進,

現階段許多海灣國家都加入貿易組織,

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進行商業活動。

Aamir Rehman以他對中東的長期研究

與市場實戰經驗,分析海灣政經環境,

從課程中可發現,

中東已認知到只靠天然資源不能永續經營,

因此進入產業轉型階段,

這可以給與海灣國家環境十分類似的

台灣做參考。

 

 

本文由 30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內容請參考最新一期雜誌

《30雜誌 1月號/2016 第138期》

《30》雜誌

《30》雜誌

《30》的新雜誌給年輕一代, 提供工作、就業、投資、學習、教養、 生活、家庭、奉獻、健康等方面的資訊與分析。 以「五新」的抱負來獻給年輕一代: 新觀念、新態度、新視野、新知識、以及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