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十年功 打造國際級明華園,超威總團長 陳勝福

合作網站

合作網站

  • 2016-02-01 15:48
  • 更新:2016-02-01 15:48

台下十年功 打造國際級明華園,超威總團長 陳勝福

(圖/shutterstock)

 

明華園的成功、總團長陳勝福的管理,

多年來拜媒體報導所賜,

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然而,就像所有的勵志故事一樣,

要成功,些許的好運或許重要,

但台下十年功的粹煉與積累

卻更是那 99%該做的努力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

當然也有著這麼一段過去,

與他合作近 30年的導演王銘燦,

就是最適合訴說這個故事的人。

 

 

絕不按部就班的 電影公司老闆

從小學業成績優異,

被父母寄予厚望的陳勝福,

在親戚引薦下,到恆春 高外科醫院

一邊實習、一邊半工半讀,

學習力強 又十分認真的他,

從完全的生手變成 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在高外科工作七年後,

陳勝福徵召進入海軍服役,

讓宋長志對這個積極認真

又機智多變的年輕小伙子頗為欣賞,

也因此足足在軍中被留了七年,

最後在陳勝福向長官表達

想要拍電影後退伍。

 

(陳勝福右四、王銘燦右一)

 

退伍前,宋長志還曾語重心長的

對陳勝福說:「你一定要去拍電影嗎?

你知道,我就算再有多大的能耐,

也沒辦法叫觀眾買票去看電影。」

一席談話透露出宋長志

對陳勝福如父親般的疼惜情誼。

 

民國六、七零年代,台灣電影極為盛行,

當時陳勝福找了孫榮發(孫翠鳳的小哥),

還找來孫榮發就讀 世新專科學校的同學

邱銘誠及王銘燦,佳譽電影公司就這麼成立。

 

 

佳譽打從成立,就是 不按步驟走的異類。

第一部電影《大地勇士》說的是

當時海軍陸戰隊軍種訓練過程及勤務,

在流行「三廳電影」的戒嚴年代,

軍教片似乎與 民間獨立製片扯不上關係,

觀眾買不買單是個問題,

政府准不准播也教人忐忑。

 

電影完成後送新聞局審,

時任局長的宋楚瑜在看過電影後

仍不敢決定是否通過,

最後還勞駕參謀總長宋長志

帶著五個軍種總司令共同觀看,

沒想到看完電影後,

總司令們紛紛對陳勝福表示:

「我們的軍種也是很不錯的題材(可拍),

你們有沒有興趣?」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部題材罕見的電影,

以壹仟多萬的成本締造近億票房,

一舉打破台灣影史記錄。

 

 

《大地勇士》的成功,讓陳勝福更有信心,

也有了充裕資金繼續拍片,王銘燦執導的

《人肉戰車》就是佳譽的第三部電影。

 

很多人知道佳譽要拍這部片,

會好意提醒陳勝福:

「ㄟ!你們要拍這個叫勵志片,

那是政府拍宣導用的,你們民間拍這個,

麥系喀緊(要死比較快)!」

結果該片不僅以勵志片在商業市場

奪下年度票房賣座冠軍,還拿下許多記錄:

台灣影史第一部英式橄欖球電影,

更挑戰當時法令,播放午夜場!

 

 

重新來過的生命歷練

佳譽電影有多成功?

面對香港嘉禾電影作品暑期強片壓境,

佳譽仍打得有聲有色,

僅用了同期嘉禾電影製片預算的十分之一,

票房就戰成平手,

讓陳勝福到香港探視幾位好朋友時,

成龍和洪金寶還曾對他說:

「你下次來,我們不請你吃飯了,

直接把你推到海裡去好了!」

 

電影公司很賺錢、陳勝福與軍方關係良好,

這事情眾所皆知,加上他為人海派、事業心極強,

各種類型投資管道就自動找上門了!

然而,這些非他本業的生意,

因為不熟悉,往往賠得比賺得多。

不僅如此,電影市場的風向也開始轉變!

 

而當時走了幾趟國外考察市場的陳勝福

也警覺到國片的危機,

果然,短短幾年間,國片市場一路走下坡,

於是,本業不賺錢,投資又失利,

陳勝福面臨了人生最低潮,

孫翠鳳甚至在她的自傳裡寫到

差點想不開,懷著大女兒打算投河。

 

 

然而,事後諸葛的來看,這次重重摔跤,

卻反而為陳勝福的人生 創出重大契機,

回到家中 繼承父親的明華園,

更讓他日後堅持 

本業(做熟悉的事)、

本錢(用自己的錢)、

本身(事必躬親)的三本原則 經營事業。

 

劇團轉型的成功方程式

繼承家業後的陳勝福所做的第一件要務,

就是替明華園擬出規章典範,

及所有制度的文字化,

讓明華園得以墊基在穩固的

管理基礎上持續發展;

同時,擁有極高執行力與意志力的陳勝福,

對於好的、應該執行的事情,

在貫徹想法及落實執行上,

亦有著近乎要求完美的嚴格與不容妥協。

 

王導說:每逢公演一到現場

不管演員道具燈光音響,

小到連排椅子要怎麼排,

他都一絲不苟事必躬親,

對主辦單位也是面面俱到謹慎細緻,

讓對方感到請明華園來表演就是物超所值。

 

 

同時,陳勝福也讓明華園「軟體升級」,

在劇中加入現代劇場技術及電影元素,

所以明華園後來的戲曲多半成為

較符合現代人胃口的展演,

它比較像電影、也比較像現代劇場

又有點像show,故事性很強、

歌也唱得恰到好處,不會拖棚。

 

所以對於未來,

明華園無非是希望能擁有自己專屬頻道、

定期出版數位內容、製作新的戲劇,

甚至蓋一座以品牌及戲劇為主題的遊樂園,

讓更多的普羅大眾

有機會可以從不同角度接觸歌仔戲,

進而再愛上或體會這傳統戲曲的動人之處。

 

王銘燦說:「這個想法要落實雖然沒有時程表,

但正是我們想要達成的夢想!」

 

(王銘燦說:「台灣人其實算是愛看歌仔戲的,身體裡就是有歌仔戲的DNA!」)

 

(原文請參考:專案經理雜誌

我的人生、我的選擇】延伸閱讀:

我們報導 各行各業出色的人物

以及,執著於自己選擇的每一個台灣人。

分享 平凡人如何突破困境、創造自己的人生。

也希望讓大家 重新記憶起:

【下決心,你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

 

你,有故事想說嗎?

快到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粉絲團投稿吧! 

也請動動你的拇指~按讚追蹤 給我們支持吧!

讓我們為你傳遞更多 正向人生!

 

合作網站

合作網站

「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合作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