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蛋白質!有助糖尿病患者降血糖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6-01-14 09:34
  • 更新:2017-02-21 14:59

先吃蛋白質!有助糖尿病患者降血糖

(圖/shutterstock)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

許多病患被告知不應該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澱粉類食物,

以免血糖快速上升。

不過,國外研究發現,只要改變飲食順序,

每餐先吃蛋白質和蔬菜,

最後再吃澱粉,就能降低血糖!

 

趕緊接下去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糖尿病是常見的文明病,

目前全球有將近 4 億名患者,

而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更預測,

2050 年之前,

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將增加約 2 億人。

糖尿病患者通常都被告誡,

要避免升糖指數高的食物,

比如白麵包還有含糖飲料,

以免血糖急速上升。

 

 

先吃蔬菜、蛋白質 飽足感高又控制血糖

 

其實,改變一下吃東西的順序,

也能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一項刊登於《糖尿病治療》(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發現,

用餐時從蔬菜還有蛋白質食物開始吃,

最後再吃碳水化合物,

不但會增加飽足感,還能降低血糖。

報導指出,

這是因為蛋白質可以減緩碳水化合物釋放糖分的速度,

避免血糖飆高。

 

這個發現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特別受用。

研究員表示,

如果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又過重或肥胖的患者,

按照以上進食順序吃東西,

用完餐之後會感覺比較舒服。

 

 

改變進食順序 

餐後血糖最多降低近 4 成

 

研究員以 11 名過重或者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為試驗對象,

讓他們在禁食 12 小時之後,

吃了 628 大卡的餐點,

其中包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

第一個禮拜,

受試者都先吃碳水化合物(巧巴達麵包+柳橙汁),

15 分鐘後再吃去皮烤雞肉、一小碗沙拉、奶油花椰菜。

 

一周之後,受試者再吃同樣的餐點,

但這次先從沙拉和花椰菜開始吃,

接著吃雞肉,最後才吃碳水化合物。

 

研究發現,和先吃碳水化合物相比,

 

(贊助商連結...)

 

當受試者先吃沙拉和雞肉,

並在用餐 30 分鐘之後測量血糖,

血糖值降低了 29%。

用餐 60 分鐘和 120 分鐘之後,

血糖則分別下降了 37%和 17%。

事實上,過去就有研究顯示,

餐前飲用乳清蛋白,可以讓餐後血糖比較低。

 

建議糖尿病患者,

吃飯時改變一下進食順序,幫助控制血糖。

另外,所謂預防勝於治療,

一般民眾也別忘了少吃甜食、

多多運動、避免體重過重,

同時也可試著每餐先吃蛋白質和蔬菜,

就能遠離糖尿病的威脅!

 

(贊助商連結...)

 

 

本文由 華人健康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吃東西的順序改變交換一下,

可以讓飽足感提高,

也能控制血糖唷~

 

(文章來源)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