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超有種,舊金山向瓶裝水宣戰──灣區時尚男女,揹水壺驕傲上街

《換日線》

《換日線》

  • 2016-01-14 09:25
  • 更新:2018-07-17 09:31

市府超有種,舊金山向瓶裝水宣戰──灣區時尚男女,揹水壺驕傲上街

(圖/shutterstock)

 

這是今年年底舊金山潮男潮女最熱門的口號:

BYOWB(bring your own water bottle)

「帶上自己的水瓶吧!」

 

舊金山 11 月公布一個最新政策,

可以說創全球大城市的首例:

禁止在公共場合銷售 21 盎司(600ML)以下的瓶裝水,

並預計 4 年後完全淘汰小包裝的瓶裝水。

換句話說,你到美國舊金山想買個 Evian 

還是富維克小瓶的礦泉水,SORRY 買不到喔!

在公家機關、慶典節慶還是街頭小販,說沒有就是沒有,

要是違法購買的話更是要罰一千美金大洋,

罰金之高相信沒有人想以身試法吧!

這也是繼禁用塑膠袋購物後,舊金山最新的環保政策。

 

買不到小瓶裝水的舊金山

舊金山「有種」推行這個政策,要真的給它拍拍手!

想想瓶裝水的商機多麼龐大啊!

這等同於要和一大堆利益團體宣戰。

不過這個政策的出發點,與其說是舊金山多有環保自覺,

倒不如說因為老美是浪費王啊!

美國自己本身就是全球的瓶裝水大戶,

看看下面這個數據,

美國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還要消費更多的寶特瓶裝水:

每年購買的數量是令人瞠目結舌的 290 億瓶。

以周當作單位計算,每周消費約 5 億罐瓶裝水,

串起來都可以繞地球超過 5 圈。

 

 

快速搜尋你的腦袋瓜資料庫,

你一定在好萊塢電影看過這個場景:

某高級金融大樓的會議室桌上,

擺放著一整排小巧玲瓏透明的進口瓶裝水,

與會人士陸續轉開瓶蓋,

嘶嘶作響尖銳的膠膜碎裂聲此起彼落,

喝個 10ML 後繼續高談闊論,

會議結束後,喝剩的水通通都倒掉,

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這樣深植在全球觀眾腦海裡:

喝瓶裝水=高級=潮流=衛生=國際!?

 

瓶裝水在美國熱賣,

一部份真的也得「歸功」於好萊塢電影的眼球置入行銷。

在美國,自來水生飲管線其實相當普及,

但光是 2014 年來說,

平均每位美國人還是喝掉了 167 罐瓶裝的各種飲料,

其中我們把瓶裝水獨立出來看,

這 30 年來暴增了 20 倍。

 

賣水比賣咖啡、啤酒還好賣,

甚至和老美最愛的碳酸飲料不相上下。

美國不是缺水,也不是不能喝 TAP WATER(自來水),

開始瘋迷喝瓶裝水真的純粹是種"FU",

幾個國際大廠牌 Aquafina、Dasani、Perrier、Evian 等,

塑造一個喝瓶裝水健康、清新、甚至是時尚的象徵。

瓶裝水甚至還有林林總總的紀念瓶,

在這些形象的塑造之下,卻讓地球哭哭,

付出你無法承擔的代價。

 

FACT 

每年美國人消耗 86 億加侖瓶裝水。

瓶裝水的成本高過自來水 10000 倍。

 

 

比較高級!?比較衛生!?

瓶裝水裡面到底有什麼?

要知道,你我手一扭、開金口一喝這動作,

一瓶小小的包裝水,

地球就需要花一千年時間才能生物分解。

除了塑膠水瓶讓人頭痛,地球無法消化,

它的製造還有運送,可大費周章了!

製造一個 12 盎司的塑膠水瓶,要費 3 盎司原油,

從生產、運送、分銷到丟棄,

瓶裝水耗用的能源是自來水的 2 千倍。

 

尤其是水又很重,運送上架冷藏,

千里迢迢從歐洲送到美國,或是世界各地,

要花多少燃料油費?

根據估算,從歐洲運送 1 噸水到澳洲,

就會排放出 84 公斤的二氧化碳,

進一步推算,

光是去年澳洲人消費了一億五千萬公升進口瓶裝水,

就等於排放了一萬兩千多噸的二氧化碳!

 

這正是所謂的「碳足跡」,

碳耗用得多,地球暖化就越嚴重。

所以在我們抱怨今年冬天怎麼一點都不像冬天,

熱死了的同時,

不妨看看自己手中正在大口大口喝的瓶裝罐泉水:

一瓶小小的瓶裝水的碳足跡足足比白開水多了兩千一百倍,

不止運送水的過程會造成汙染外,

後續喝完的瓶子處理也令人昏頭,而這些 PET 塑膠製品,

在美國最後只有兩成被回收。

你問那其他的在哪?

這些空瓶都在垃圾掩埋場變成千年不巧的化石。

愛喝瓶裝水的老美終於知道,

原來造成地球暖化的殺手,老美本身就算是「主謀」啊!

所以「個人造業個人擔」,

西岸環保尖兵城市舊金山率先宣布,

2016 年開始從公家機關帶頭作起,

不喝瓶裝水,民間店內也不得販售。

 

 

這個政策呢,當然對舊金山的民眾有些影響。

例如喝慣瓶裝水的人就會質疑:

「那水龍頭打開的水乾淨嗎?堪飲用嗎?」

舊金山政府很驕傲地說,

舊金山的自來水絕對可以生飲,

因為每年都至少接受十萬次的檢測,

而瓶裝水工廠則是自行檢驗(雀巢公司每天檢驗一百次;

全美最大的蒸餾水送貨到府 DS 水公司一天檢驗四次),

並偶爾接受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抽驗。

食品藥物管理局認為,

各個瓶裝水工廠的自我控管相當良好,不必經常抽檢,

約莫五到十年才會抽檢一次。

而且抽檢的時候,只檢驗特定項目,不是全盤檢驗。

比一比,以檢驗嚴謹度來說,

自來水似乎反而比瓶裝水更勝一籌。

 

喝自來水為榮

舊金山街頭隨行杯不離手

從 2014 年提出拒賣瓶裝水的舊金山政府,

花了很多苦功教育民眾,政策今年才正式開始實施。

現在的舊金山,在市區逛一圈繞繞,

當地人真的鮮少喝瓶裝水,喝自來水才潮,才健康,

甚至你還會看到很多走在聯合廣場最時尚的地段、

潮男潮女們都人手一瓶水壺,

自個兒帶水出門,逛街運動上班上學,

實在有點像回到我們求學時候的場景。

 

而這又是另外一個商機了!

走在街頭上大家比拼的行頭,

看包包?精品鞋子?高級首飾?

抱歉都不是,請趕快 update 一下你的流行資料庫!

既然舊金山人自豪於喝自來水,

那麼你每天都要朝夕相處出門的親密夥伴,

隨行水壺可重要了!

怎麼搭你今天出門的 Outfit 可是有學問的。

 

 

目前舊金山當地最火紅的牌子就是 BKR,

創辦人是兩位年輕的美女律師

Tal Winter 和 Kate Culter,

她們認為 8-8-8-8,

每天八大杯水+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玩樂,

是維持美麗的不二法則,設計了優雅圓潤的隨行水壺,

外型圓滾滾色彩又繽紛,採用環保材質,

500ml 容量不多不少剛剛好,玻璃瓶身不怕酸性腐蝕,

除了冷水也能裝水果醋和果汁,

它的外層還有各種像糖果色馬卡龍誘人的耐高溫矽膠

保護瓶身,這也是無毒可回收的。

Tal Winter 說:

「Beauty will save the world 喝水讓你散發隨性美麗,

擁有個美麗的水壺,走在街頭更優雅!」

厲害了吧!是不是有種被洗腦的感覺,立馬想敗一個?

 

環保 mix 潮流

西岸好萊塢街拍拉風必備行頭:水壺

環保 mix 潮流 西岸好萊塢街拍拉風必備行頭:水壺

腦筋動得快的商家,把水壺當作流行 item 來生產,

每季搭配歐美 fashion week 還有各大國際精品新色,

所以有限量新色款,

讓你可以因應不同場合、服裝還有心情來搭配選擇。

說起來不誇張,好萊塢女星也和我們普通人一樣,

腦波很弱,前仆後繼地開始帶著 BKR 水壺上街,

街拍潮模 PO 照旁邊一定也有個繽紛色彩的水壺。

短短時間內,從舊金山到洛杉磯,

哇!竟然刮起了「水壺炫風」。

還有一個舊金山也很瘋迷狂熱的品牌就是 Cups Co,

同樣來自於加州年輕創業家的構想,講白一點:

「這是一群愛跑趴的小屁孩環保自覺的勵志故事,」

創業者說自己一年在家的轟趴超過 30 場,

參加的演唱會也好、慶典活動更超過快三百場,

堪稱是跑趴達人。

每參加一場完,清醒過後發現,

怎麼滿地都是一次性丟棄的水杯,看得都怕了!

一個小小的念頭發酵:

我們可以不要再買這些隨手可扔的杯子了嗎?

 

 

 

就是這麼真誠且直白的環保創始理念,

推出了不銹鋼杯,不走粉嫩風,

Cups Co 設計風格走的是簡單俐落,都會現代感。

480ML 的容量,

讓你走到哪喝到哪(阿豆仔真的很愛人手一杯),

不銹鋼摔不破,擔心每天都用一成不變的杯子會膩?

不怕,它的杯蓋可有心機了!

以食物等級的 Silicone 製成,

無毒環保可耐熱到 220 度,

標榜按你心情來搭配不同杯蓋,創造喝水的小確幸。

 

養成環保隨手習慣

舊金山的水壺革命

陽光、空氣、水,是大自然萬物生存的必要條件。

馬克吐溫曾說:

「威士忌是拿來啜飲的,水是拿來爭奪的。」

水商機市場隨著環保自覺,

也從瓶裝水世界,慢慢轉向變成了「裝水」容器大戰,

在舊金山街頭現在人手一壺,人手一杯,

喝自來水變成了一種被肯定的社會價值,

在街頭會還被投以「讚」的眼神。

 

不能說美國人多先進多有環保概念意識,

但要值得學習的是,

舊金山市政府為了推動禁賣瓶裝水的法案,

從 2014 年就開始帶頭宣導,

想想要推動這樣的法案得面對多少的利益團體的壓力,

還有得要說服講求民意、更高度重視權益的舊金山居民,

但從自來水檢測報告到政府一整年宣導,

徹底的讓灣區的舊金山欣然接受沒有瓶裝水的生活。

 

舊金山居民現在可是以喝自來水為驕傲,

以帶水壺上街為潮流,

市民大都意識到喝水這簡單的行為,

也都承擔著生活環境的責任──現在怕麻煩,

未來環境得付出的代價更高──環保不是空談,

要真的能夠從生活習慣開始:

你要知道,你的一個小動作,

已經在為你未來的生活環境作了選擇。

 

本文由 換日線 授權轉載,延伸閱讀:

好文章 分享給朋友吧~

 

《換日線》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 超過 40 個城市的 90 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 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 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 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 Crossing 臉書官方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fr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