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
6個月大的女童小真日前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
經插管急救後仍回天乏術,宣告去世。
頭部電腦斷層顯示,硬腦膜下出血;
眼底檢查發現,雙側視網膜出血。
父親坦承平日女嬰易哭鬧,
所以經常大力搖晃女嬰,讓她停止哭鬧,
醫師診斷女嬰罹患
「搖晃嬰兒症候群
(shaken baby syndrome)」。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搖晃嬰兒症屬兒虐 劇烈搖晃恐致死
台灣兒科醫學會已經認定
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兒少虐待引起的病症,
兒童頭部承受急遽加速與減速的巨大外力,
造成的腦部損傷,
有時也會傷及脊髓等其他部位。
國外資料顯示,
搖晃嬰兒症候群佔所有兒虐案件10%,
死亡率可達25%,所以,美國兒科醫學會
已經建議以受虐性腦傷
(abusive head trauma)
取代搖晃嬰兒症候群一詞,
是最嚴重的兒虐形式之一。
衛生福利部指導的兒少保護醫療示範中心,
1年內通報381個疑似
因為遭受虐待或疏於看顧的個案,
平均一天超過一例,
近9成的個案發生地點是在家中。
在將近15%的身體虐待案例中,
搖晃嬰兒症候群就有20例,
更有2個個案因而死亡,
其餘幾乎都留下嚴重神經後遺症
(例如:成為植物人、智障、身障)。
抱寶寶切護後腦 頸部安撫以輕拍為主
消息一出,
很多民眾都擔心該如何拿捏搖晃寶寶的力道,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
夏紹軒主任表示,正常安撫小孩的方法
(輕微的搖晃)、
電動搖床不會導致罹患搖晃嬰兒症。
而對於許多家長
喜歡將小孩捧起來「飛高高」的行為,
夏紹軒醫師強調,
如果小朋友很不能自己控制「頸部直立」時,
六個月前建議不要有這類的動作,
以免發生意外。
夏紹軒醫師也呼籲,若小孩不停哭鬧,
應抱起寶寶,以輕拍的方式安撫,
後腦和頸部務必護住。
萬一寶寶出現昏迷、抽筋,
可能就是罹患搖晃嬰兒症,必須立刻送醫。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