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裝熱食好方便? 3 大毒吃下肚!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 2015-11-16 12:33
  • 更新:2018-07-17 09:31

塑膠袋裝熱食好方便? 3 大毒吃下肚!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圖/shutterstock)

 

美食節目好吸引人,常不知不覺就筆記起來,

納入口袋美食名單。但是你有發現嗎?

為什麼盛裝食物的器皿都是塑膠製品?

這樣真的「吃的安全」嗎?

專家表示,用塑膠餐盤時,消費者可要當心了,

即使食物好吃又不黑心,但熱食一旦碰到塑膠器皿,

可能溶出三大毒素,讓你不知不覺吃下肚。

 

別小看一個小小塑膠碗,它裡面含有的化學物質,

可能多達上千種。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

塑膠製品遇到產生的危險性多,超乎一般民眾想像。

試想,要做成一個塑膠成品,

從上游化工廠到下游工廠,

這中間為了使物品能夠有「可使用性」,

大多會加入塑膠添加劑、防水塗料、阻燃劑;

再者,要使塑膠成品能夠抗氧化、耐光線、耐高溫,

這其中又加了不少的化學物質。

 

塑膠器皿,三大天敵,三大毒性...

 

 

 

吳家誠教授表示,這類的塑膠器皿,

一旦遇上「高溫食物、油性液體、酸性物質」接觸,

就容易溶出三大類毒素:

 

重金屬:

如鎘、鎳,鎘中毒可能導致肝腎壞死;

鎳中毒嚴重者則會死亡。

 

環境賀爾蒙:

如大眾周知的「塑化劑」就是環境賀爾蒙之一,

臺灣人體內塑化劑普遍超標,美國環保署還因此認定,

台灣肝癌人口多與此因素有關。

 

基因毒:

塑膠製品所溶出的化學或有害物質,

藉由進食進入人體當中,直接透過血液輸送,

到達細胞,若是進入細胞核中,可能因此傷害基因,

毒化後使得細胞變質,

此時若是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將其排除,

罹癌的機率就大大增加了。

 

 

 

用了危險性高的容器,不管多美味對健康也是危害

其實,在發展快速的台灣社會,

還是隨處可見攤販、小吃、夜市使用膠素容器

在販賣外帶食物,甚至不少業者都用塑膠臉盆

放入炒飯、炒米分等等食材。

對此,吳家誠教授呼籲,小小的飲食習慣,

對人體可是有大大傷害,建議民眾與業主,

可向國際學習,使用無上釉彩的瓷器、玻璃,

或是使用304不鏽鋼餐具。

但教授強調,使用304不鏽鋼餐具也得注意,

盡量避免高溫、油質與酸性物質,

也可能會溶出重金屬。

 

教授指出,「食的安全」,不只是食品安全,

應從整體性把關,如盛裝食物的器皿著手,

若是用了危險性高的容器,

不管多美味、多健康的食物也會被汙染,

對健康也是一大危機。

 

本文由 健康醫療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健康醫療網特別設立「公益專區」,希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凝聚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更期許藉由此媒體發聲,讓愛心遠佈、善盡社會責任。 http://www.healthnews.com.tw/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 「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更多更完善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健康醫療網特別設立「公益專區」,希望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凝聚力量幫助弱勢族群,更期許藉由此媒體發聲,讓愛心遠佈、善盡社會責任。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