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生態圈正快速成熟 想買 NFT 你一定要認識「以太坊」!「空投」機制讓你免競標 也能賺進 20 萬!

以太坊

 

【我們想讓你知道】

隨著以太坊越來越熱門,很多人開始批評以太坊使用的科技不夠好、每秒能確認的交易筆數太少,導致塞車塞到爆,gas fee 又高得很扯,因此每次交易的金額可能要達到 1、2 萬美金才划算...使用者大多是所謂的中大戶,所以以太坊又被大家戲稱為貴族鏈。於是,有人甚至開始懷疑,以太幣跟以太坊會不會被取代?

 

文 / 吳紹綱 Raymond Wu
作者
吳紹綱生於 1985 年,11歲時赴美讀書,現為亞洲最強 NFT 社群「追高狗俱樂部」(FOMO Dog Club)的共同創辦人,也是專業投資人、德州撲克職業選手。

 

以太坊的未來?

首先,以太坊接下來還行不行,我覺得這是 V 神跟開發團隊、大戶才要去關心的問題,而不是散戶應該擔心的。如果你過度擔心以太坊不行了(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可能要重新思考自己是否做好資產配置。為什麼這麼說?

這就像你買了一點鴻海的股票,然後每天幫郭台銘擔心他的意要怎麼做、會不會虧錢,但其實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那間公司內部的狀況。如果抱著幾萬張的人都沒有在緊張,為什麼你會緊張呢?原因很可能出在你投入的資金,對你來說已經比重太高了;或者,你習慣把精神放在不可控的事情身上。

我們投資多少、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但鴻海毛利率能不能提高、以太坊能不能降低 gas fee,則是他們團隊的責任。投資人要學習把精神花在可控的因素上面。對於不可控的事情,我們在這邊講半天也不會有什麼具體的結論。

思考模式

再來,要談談「二分化思維」與「機率型思維」。滿多人在買幣或是買股票的時候,很習慣去問「會不會」。這個幣會不會漲?這支股票會不會跌?如果你這樣問我,我都會告訴你,我怎麼可能知道答案?這種提問就是二分化思維,簡單來說,就是認為真正的答案只有「會」或是「不會」。

如果有人很篤定告訴你會或不會,那八成不是瞎扯就是詐騙。因為這是機率問題,沒有什麼事情是 100% 會發生,或 100% 不會發生。我們要去思考的是,這個幣、這支股票接下來上漲的機會有多少、下跌的機會有多少,並根據這些機率去做安排,而這就是機率型思維。

其實我們每一天的活動都很自然地在進行機率型思維,比如說今天出門前要不要帶傘?我們會去看天氣預報,而天氣預報就是呈現機率的資料。當你看到降雨機率只有 20%,你可能覺得很低,不需要為了這個 20% 去帶傘;相反地,你看到降雨機率 90% 就會選擇帶傘。

但實際上,就算降雨機率高達 90%,你也可能白帶雨傘;或者,降雨機率只有 20%,還是可能下雨。所以如果你是帶著很重要的書面資料要去見客戶,或剛染完頭髮不能碰水,即使降雨機率很低,你在決定要不要帶傘之前,可能還是會想一下「萬一還是下雨了,怎麼辦?」

讓二分化思維主導的金融遊戲

機率型思維在金融遊戲裡格外重要,但不知道為什麼,對滿多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機率型思維是件很正常的事,但一遇到加密貨幣、股票這些有起伏的金融商品,腦袋就會回到二分化思維。

也許這與教育體制有關,很多事情我們會被教導成 A 就是 A、B 就是 B,也因此我們在判斷很多事情的時候,就會出現「不是選這邊,就是選另一邊」的狀況,而不是從「可能性」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比起問:「以太坊會不會被其他公鏈取代?」更有效率的問題應該是:「以太坊有多大的機率被取代?」而就我目前看到的狀況,這個機率肯定不高,因為以太坊占有先行者優勢跟強大的網路效應。至於機率有多低,說實在的,我也無法給你很具體的數字,因為這個東西算不出來。但是我很確定會在我的資產配置裡面擁有以太幣,同時也會配置一些小部位給其他的公鏈,等於買個保險的概念,我個人就蠻喜歡 Solana、Avalanche 跟 Cosmos。當然,這是我自己的主觀看法,你也可以設定自己覺得合理的作法。

 

以太坊被取代的機率很低!

那麼,我為什麼覺得以太坊被取代的機率很低?許多人認為以太坊的昂貴手續費對它是個利空,但是我持有反面意見。我們先換一個角度想,有些公鏈的 gas fee 很便宜,能吸引很多用戶感覺滿合理的, 那為什麼以太坊收費「這麼貴」,大家還是連續好幾年擠破頭上去使用?這裡面反映的其實是市場對於它提供的服務是供不應求的。

以太坊的 gas fee 高昂卻還是堵塞,證明用戶把手續費成本算進去後還是有賺頭。我有一次想搶《時代雜誌》的 NFT,印象中的公售價格是 1 個要 0.2 顆以太幣。在當時的行情下,一旦搶到,當場就可以用 2 ∼ 3 顆以太幣的價錢轉賣出去,報酬率很高。由於非常多人想要透過以太坊這條高速公路來搶購,所以我預期過路費在開盤的時候會非常誇張。我想要買10 個,便把 gas fee 拉高到 5 顆以太幣,當時等值 50 萬新台幣。我想說已經夠狠了,沒想到還是有一堆人出了更高的 gas fee,所以我還是沒有拚成功。

以太坊有 NFT 支撐

其實,很多人搶著用以太坊,正是造成塞車、高 gas fee 的主要原因,而以太坊會這麼受歡迎,讓大家願意把各種項目放上來,除了因為以太坊的安全機制非常健全以外,也是因為大家對它已經形成了很強的「共識」。比如現在的 NFT市場,大部分的成交量都還是在以太坊上面。

對於真正的玩家來說,目前的共識就是「以太坊上面的 NFT 最有公信力」。而對於一個區塊鏈來時的行情下,一旦搶到,當場就可以用 2 ∼ 3 顆以太幣的價錢轉賣出去,報酬率很高。由於非常多人想要透過以太坊這條高速公路來搶購,所以我預期過路費在開盤的時候會非常誇張。我想要買10 個,便把 gas fee 拉高到 5 顆以太幣,當時等值 50 萬新台幣。我想說已經夠狠了,沒想到還是有一堆人出了更高的 gas fee,所以我還是沒有拚成功。

而對於一個區塊鏈來說,在特定的技術水準之下,有三件事必須經過取捨來求取一個平衡: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速度,第三則是價格。

比如說,想要速度更快,就必須更中心化、降低安全性;相對地,如果安全性還是要維持最高水準,那大家只好排隊等待系統安排礦工處理,速度就會變慢。目前為止,雖然很多其他公鏈都瞄準以太坊的價格打出低廉的手續費,但實際的影響就是它們的安全性會低於以太坊,變得更中心化。從這裡可以看出,沒有哪一個公鏈能夠達到兼顧速度、安全、便宜的「完美」平衡。

 

本文摘自《以太,下一波贏家》,作者: 吳紹綱,出版社:三采文化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