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動盪還要進場嗎?買氣越差 才越要進場...財經專家盧燕俐:從「定期定額扣款人數」看出台股反轉時機!

盧燕俐

 

【我們想讓你知道】

小時候,常聽長輩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真正的祕境都是人煙罕至!」這句話,用在理財市場,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散戶與媒體報導往往都是落後指標,記得 2020 年,台積電漲幅高達89%,不少外資一口氣將台積電的目標價喊至千元以上,到了 2021 年初,舉凡只要電視節目聊到台積電,收視率就會爆衝,只可惜,股價在一月下旬衝到歷史新高679元之後,就陷入震盪整理。

 

文 / 盧燕俐

 

買氣越差 越是單筆布局時機

散戶真正進場買台積電,就是 2021 年初高點附近。據統計,台積電的零股股東人數,2020 年 11 月時,只有 23.93 萬人,隨著股價飛漲,2021 年 2 月底已大增至 45.86 萬人,幾乎成長一倍。

我當然希望小股東人人賺錢,但股市就是這麼奇妙,「行情總在希望中破滅,總在絕望中誕生」,當多數人都看好台積電的股價續航力,實際走勢反而是大顯疲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小股東們對台積電信心動搖時,應該又是未來長線買點的好時機。

台股基金市場也是相同的邏輯。當定期定額人數與金額飛快成長時,就意味著股市過熱,隨時可能大回檔;相反的,當股市大修正,民眾失去信心,扣款人數與金額創新低,反倒是行情落底的跡象,此時,單筆進場,中長期都能有不錯的獲利。

看看過去歷史經驗,先不論 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引發的短期暴漲暴跌,2006 到 2007 年,台股大漲三千多點,定期定額人數也從 2006 年1 月的 24.7萬人,逐步成長,儘管 2007 年 10 月漲至 9859 高點之後反轉向下,但散戶還是前仆後繼加入,直到 2008 年 5 月,達到 62.7 萬人的高峰。

如前面小節所述,高點才進場,以定期定額方式參與,沒什麼不對,也是最佳選擇,但問題就出在,隨著大盤低點越來越低,許多人信心動搖,決定中止扣款,反倒錯失低點扣款、累積更多單位數的獲利機會。

再以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為例說明,台股從 9859 點一路狂跌,最低年底一度跌破 4000 點,定期定額扣款人數也大減,到了 2009 年 1 月,已減至 37.2 萬人,減幅高達四成,相當驚人。

換句話說,只有六成的投資人,願意堅持下來,而 2009 年台股大反彈,這六成人,也就成了台股基金的贏家!有關定期定額心法,下一章會詳述,這裡要強調的重點是,想單筆找買點的人,不妨隨時觀察台股基金的買氣,買氣越差,越是單筆布局時機,買氣越好,反倒是停利時機。

 

從定期定額扣款人數看買氣

那麼,現在買氣如何呢?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 2021 年 5 月,定時定額扣款人數已來到 27.1 萬人,創下自 2011 年 4 月以來的新高,年增幅26.32 %,且單月扣款金額為 29 億元,較上月增加 5 億元,尤其單單第一季扣款金額共69.94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117 % ,在在說明買氣明顯上揚。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儘管 27.1 萬人已是十年新高,但和 2008 年的高峰 82.7 萬人相比,仍是衰退不少,我個人研判,可能出自兩個原因。

 2021年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扣款大成長 項目|  全年數據|  年增率(%)| 筆數| 51.1 萬筆| 32.10| 人數| 28.8 萬人| 19.6| 金額| 30.5 億元| 40.1|

(資料:SITCA/整理:盧燕俐)

  1. 金融海嘯中途停扣者,已對台股基金失去信心,寧可尋找別的理財標的。
  2. 基金公司也陸續引進或發行新的基金,投資區域多元,主題也創新,無論是美股和陸股,或者高配息、強調環保和社會責任的 ESG 基金、具高度成長性的電動車基金等等,總能吸引新資金進駐,也瓜分了台股基金的市場。

總之,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台股基金適合作為長期累積資產的一環,如果煩惱著何時才是單筆進場點,不妨試試觀察定期定額扣款人數變化,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益。

 

本文摘自《 0050+台股基金超額獲利很簡單!:「鈔錢部署」新概念,存股不如存台股基金!》,作者: 盧燕俐,出版社:方舟文化
( 圖:shutterstock,非本人僅供參考 / 責任編輯:c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