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成功的背後往往有一段辛苦的歷程,
從事研究工作也不例外。
中村修二先生憑著他的理想、興趣與決心,
不斷的思考如何研發出「藍光二極體」的新技術。
在他研究過程中遭到相當多的波折,
以及服務單位的不配合和不諒解,
最後他決定求去,另換新環境,
以繼續追求他的目標。
最後受聘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繼續專注於他的研究,
終於做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重大貢獻,
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體,
也帶動了LED及多色源的影像技術發展,
並且獲得諾貝爾獎之殊榮。
他的經歷和研究過程非常不尋常,
值得大家省思與學習。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巨大的成功皆由
思考力和貫徹力開始
中村修二:
我是穿著木屐登上聖母峰的人!
即使無人支持、挫敗數年,
我仍鼓動自己小蝦米的魄力,
用雙手帶領腦中的思考,
一次次從谷底里爬出,
最後終於創造改變世界的產品!
我成功開發出藍色發光二極體
時並未特別在意,
但我後來意識到,
說不定我應該說出這個成功,
告訴大家如何才能將
不錯的構思轉換成巨大的成功,
而只要抓到其中的秘訣,
我想每個人都有可能實現夢想。
於是,我回首來時路,
發現成功只是極為單純小事的積累,
而這些小事歸結起來其實就是
「思考力和貫徹力」兩件事。
不要害怕「跳脫常識」
根據我的經驗,要產生獨特的想法,
就必須先能辨別什麼是一般常識和普遍認知,
因為具有獨創性的想法往往跳脫常識,
甚至不合常理,也因為如此,
才是具有獨特性的想法。
比方說,日本的企業很喜歡開會,
一年到頭都在開會,
但是,會議中產生的想法,
往往都是常識想得到的、
沒有任何助益的無趣發想。
何以如此?
因為就算你在會議中
提出了跳脫一般常識的想法,
也會在大家質疑「你到底在說什麼蠢話」之下
而被消滅殆盡,
這也是日本人開會的一大特色。
由於許多人都了解這種潛規則,
為了讓提案順利通過,
往往會提出順從所有與會者的「常識」性構想。
所以,在一個以會議為優先的企業或社會,
若沒有通過會議的認可,
無論提出多棒的想法,
最終不過是垃圾而已。
也因為如此,許多構想就會被快速常識化。
而這種以常識性的想法
做為基礎的企業或社會,
怎麼可能會創造出飛躍性的成長呢!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
唯有跳脫常識的想法,
才潛藏著巨大的發展機會,
這也才是獨創性的構想、具有價值的創意。
而想要提出獨創性的想法,
當然就必須先打破會議上的常識性方案,
了解獨創性的芽苗隱藏在看似「愚蠢的想法」中。
不用能力出眾,
但要有自己風格
要為自己的「獨特」自豪
其實,我自己在二十多年前,
也與周遭人一樣,
一直將力氣用於常識性的思考。
我雖然想創造出有價值的獨創性產品,
但卻一直將力量放在相反的事情上。
比方說,想要開發一項產品,
就必須先思考要創造何種產品比較好?
然而,十個人當中往往有
十個人會先去調查過去的相關資料,
希望從別人的研究中找到思考的路徑,
或是從中找到創新的靈感。
無論何種領域,只要進行調查,
確實都能找出許多可以參考的論文和資料,
或是在別人的專利產品中,
發現相似的技術,
也因此幾乎所有人都想從中
找到繼續研究的勇氣,
奇妙的是,
這種並非是自己獨創的構想
反而令大家感到莫名安心。
我自己過去也曾以
其他人的論文做為研究基礎,
進行十年的辛苦研究,
完成了三項研究成果,
這三項產品雖然都是不遜於
大公司研發出的好商品,
可惜的是,都賣得不好。
其中一個原因是企業規模太小,
雖然製造出與大公司同等級的產品,
但受消費者信賴的程度完全不同,
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產品缺乏獨創性。
試想,若僅是查看論文或資料,
安於進行與其他企業類似的產品研究,
當然不會有所成就。
別人也可以想到或做到的事,
就是欠缺獨創性的事。
找到自己的風格
那麼,要如何建構出自己的風格呢?
不,應該說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
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
風格其實本來就存在你的身上,
並非由他人教導而來。
當然,也不是說你什麼事都不做
就會發現你的風格。
風格其實是從頭到尾徹底完成一件事情
或一項產品產生出來的個人特色。
以產品開發為例,
就算公司不看好你,
但你若是親手完成某項產品的開發,
你的風格也會自然應運而生。
也就是說,
風格是藏在你所做過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
簡單說,要發現自己的風格,
無論如何都要親手完成一件事,
或者實現一個目標,
因為這是發現風格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在公司的前十年裡,
我親手研發了三項產品,
雖然這些產品都沒有大賣,
但是,我大概以每隔三、四年的速度
研發出一項新產品,
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
培養出自己的做事風格。
那時,
有半年的時間我沒有做出任何結果。
雖然公司出錢幫我買研究所需的零件,
但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
並無力為我投資巨大的設備。
因此,我獨自一人花了
很大的工夫改造機械設備,
我想我也是從那時起
開始建立自己的風格。
從我的故事裡,
大家會發現像專業工匠
那樣親手打造所需的器具設備
對成就一件事到底多重要。
「相信自己做得到」很重要
我想我的開朗、正面,
大概是來自於好強不服輸的個性。
對我來說,如果有人問我「你可以吧」?
如果我回答對方說 「沒問題」或「好像不行」,
就等於是承認自己輸了。
對我來說,承認失敗是難以忍受的事。
所以,就算沒把握,
我還是會回答「我可以的」,
人要是沒有這種成事的氣魄,
似乎就不可能成功。
記得我在研究所畢業後找工作時 。
曾有位企業主管問我
「你想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我當時回答
「什麼都可以」。
現在如果在面試時這樣回答,
大概會馬上被判出局吧!
但是,當時的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研究所畢業的那時,
我真的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做,
所以才會那樣回答。
當然 說這話時也不是有什麼
實際成績,有的只是自信而已。
人有兩種。
一種是碰壁後就退縮;
另一種是即便碰壁,
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而不斷努力的人
本文參考自:《我的思考我的光》
作者: 中村修二 出版社:時報出版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