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
面對一連串的低潮與困境
有些人總能突破重圍,
不論在工作或是愛情上,
都能得心應手,
你以為他們是天生的人生勝利組!
總覺得自己脆弱又不完美,
無法比較又屢遭挫折的你,
一蹶不振,手足無措
失去了相信自己的自信。
但是...每個人手中,
都握有決定自己幸福的鑰匙~
只要擁抱低潮的自己,
你便有療癒自己的能力!
脆弱並不代表你不堅強....
是個愛哭鬼也沒什麼好丟臉的!
真正的堅強在於:
痛哭過後,還能繼續勇敢前行的人....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心病還需心藥醫
《我也曾憂鬱》這本書,
是由一位精神科醫師的觀點出發,
告訴你憂鬱症最佳治療方式,並非藥物控制
一切還是需從「心」開始!
「憂鬱症」的出現,
不是因為你脆弱不堪!
只是你沒有真正的面對自我,
和好好的愛自己的結果。
從病痛中生出超越的力量
──疾病是身體的慈悲提醒,
藉此轉化、重生、翱翔。
從身心靈的角度來看,
人會生病是因為不夠認識自己、
不夠愛自己的結果,憂鬱症也不例外。
過去我們把「憂鬱」當成一種心理問題,
現在把它當成一種疾病。
如果把患者們提供的資料一點一滴串連起來,
會發現「憂鬱症」的出現
其實是對我們人生一個愛力滿滿的提醒!
一方面,所有的症狀都是幫助我們
從目前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尋找一些有益的改變;
另一方面,它也提供我們一個自我探索、
自我省思的機會,讓人生不須走到盡頭,
就可以提早開始檢視修正,
朝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方向前進。
以我的家族病歷中,親人有僵直性脊椎炎、
憂鬱症、高血壓、失智症、妥瑞氏症、
藥癮、酒精依賴等問題。
此外,父母親的個性及生活習慣天差地別,
卻又深愛對方,以至於從他們非常年輕時,就常有爭執。
這樣的先天體質與後天複雜的情感經驗,
讓年幼的我產生很大的困惑與缺乏安全感,
從小到大埋下許多憂鬱的種子。
然而,這些憂鬱經驗,
卻幫助我從日常的種種事物中抽離出來;
不得不思考,自己情緒起伏的源頭是什麼;
不得不研究,怎麼做、做什麼才能讓自己真正開心與快樂;
不得不設法尋求,能讓自己生命展現意義的志業,
讓生命時時刻刻都能暢快淋漓、無怨無悔!
(圖片來源)
憂鬱症的出現,
對我的人生而言
是一個很珍貴、很重要的提醒。
◆ 發揮自身特質,幫助他人變更好
當我延伸自身的經驗應用到臨床照護時,
因自己親身走過憂鬱症的體驗與改變,
更能跳脫主流醫學的框架,
用更高層次的精神視野、更寬廣的角度,
整合精神營養學、抗老化醫學、超個人心理學、
中醫等看似不相干的學科,並活用這些發現,
幫助他人的生命變得更美好。
學會穿透與轉化自己的創傷經驗,
讓我的內心更能感受愛的品質,
自然而然更謙卑、更柔軟、更細膩地傾聽別人的情緒經驗。
又進一步透過傾聽、陪伴與經驗分享,
讓更多人與他們的家人可以跳脫因彼此性格差異所產生的摩擦,
學會用更高層次的視野一起成長改變。
一路走來,我極度深刻地體驗到人本心理學大師馬斯洛
所提出的〈需求理論〉的最高層次
──自利利他
──發揮自己的特質來幫助他人,
讓彼此的人生都能突破情緒帶來的限制,
朝另一個靈魂層次飛升。
(圖片來源)
◆ 視野影響心境,心境影響健康
多年臨床經驗讓我發現,身心健康不單單是想法影響情緒、
情緒影響身體這樣的連結關係而已。視野影響心境,
心境影響健康的連結是更深層次的力量。
我們必須經由放鬆,來釋放壓抑的情緒,
還要進一步透過學習,改變觀察事情的觀點,
站上生命的不同高度。
(圖片來源)
【案例分享】
王大哥是一家跨國企業亞洲區的總裁,
表面上,他的事業一帆風順,
年紀輕輕就五子登科,卻長期飽受失眠所苦。
服藥雖然讓他比較放鬆,
但專注力與思考力卻大受影響,不得不來求診。
會診時,他很坦誠的告訴我,
過去半年來,他經歷到生命中一波波驚濤駭浪:
先是父親罹癌病危,再來事業夥伴因故求去、
夫妻關係遭遇瓶頸,接著小孩身體不適,
連他的健康也出現危機。
一個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要面對如此多的挫折跟打擊,
失眠只是一個小小的警訊!
所幸王大哥是個敞開心胸的人,
一方面在診所接受營養醫學的健康調理,
另一方面也積極接受心靈療癒,
進入從潛意識到超意識的學習之旅。
三個月後,
他不僅完全擺脫安眠藥與抗鬱劑,
甚至也開始學習自我直覺啟發,
並且很順利地運用課程中學到的超意識問題解決技巧,
把事業、家庭、親子、健康等各方面的瓶頸一一解決。
「要不是經歷這次的挫折,
我會一直沉迷於已有的成功模式。
當初外商到亞洲選才,
就是看上我肯拼、敢衝的個性。
可是我看不到自己對家庭的疏忽、
對健康的忽略、
對領導領域還有更高層次的空間可以學習。」
在某次的意識清理課程中,
他領悟到自己有一個重要的功課,
就是帶著有品質的愛,善待部屬、家人與小孩。
因為擁有聰明才智、逢凶化吉這些知性能力,
對他早就不是問題,但上述的生命課題太感性,
遠遠超過他原有的生命體驗,幸好他願意歸零,重新學習。
當王大哥放下舊的思考模式後,
他發現公司部屬的工作效率更高了,
市場經理訂出來的策略,
讓公司可用更少的資源和成本創造出超越以往的獲利;
夫妻之間,好像重拾年輕時戀愛的感覺,彼此的心更靠近;
小孩以前放假就猛往同學家跑,
現在因為家裡的氣氛轉為溫馨和樂,
開始戀家,親子感情也比以前更好了。
(圖片來源)
◆ 楊院長的心靈診療室
了解生命課題,讓自己更完整
二十多年下來,
我們很清楚看到,
每一個人生打擊的背後,
絕對存在著自己看不到的重要盲點,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很寶貴的學習。
許多人一開始以為自己得了憂鬱症,
後來才發現,
自身存在食物過敏原與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有些人明明飲食與生活習慣都很正常,
卻得了癌症,經分析追蹤後,
才知道是情緒代謝失常導致。
在這些罹患慢性病、憂鬱症的患者中,
願意敞開心胸學習的人,
早就擺脫原地等待、擔心疾病是否復發的憂慮,
而是每天更用心、全然的享受生活,
發揮自身特質服務他人。
願意真正面對、積極學習的人,
通常會有一定的收穫與成長,
讓自己下次面對相同考驗時,
有能力處理,得到更好的成果。
透過疾病,看見生命課題,
讓我們更了解內在、了解什麼是對自己與他人更好的生活方式,
因為每次的經歷、挫折,都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完整。
(圖片來源)
◆ 所有安排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回首一路成長的歷程,
我發現「療癒」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
現在的我,雖然身為精神科醫師與身心靈整合醫師,
但天生多愁善感、心思細膩的特質,
讓我很容易因情緒起伏引起心理與生理上的疾病,
這種巧妙的安排可說是偶然,也可說是必然!
高敏感體質讓我容易出現低潮衍生成的憂鬱反應,
因此累積了大量的深刻經驗,
讓我對憂鬱症有深入骨髓的體會。
而大學有幸唸醫,認識生理、心理的連動關係;
專科醫師的生涯,更透過大量的臨床驗證與研究,
讓我看到身心靈全人療癒的領域,
終於了解到不用依賴藥物也可以有效治療憂鬱症,
以及現在的全人整合醫學視野。
因為「療癒」是我生命的重要課題,
所以讓我嚐盡苦頭的高敏感體質是必要的,
大量的心靈受傷經驗是必要的,
甚至連我天生的個子不高、相貌平凡都是必要的。
從這樣的視野去看待生命中經歷,
發現大大小小的事情,開心也好、
痛苦也好,都是為了認識真正的自己而存在。
心態的改變,
有助於我們一併處理創傷印記
與長期壓抑的情緒,
然後才能充分運用天生的特質,無條件地珍愛自己,
找回誠摯的快樂與笑容,
同時藉由不斷累積溫暖正向的心靈能量,
將愛人的能力發揮地淋漓盡致。
◆ 感謝生命中的每個經歷,
淬鍊你成為更好的人!
憂鬱可以轉變成生命中的禮物,
但要把憂鬱變成生命中的養分,
必須先知道要如何面對,
這取決於你的態度、執行力與耐心。
從過去陪伴這麼多個案的經驗中,
我了解能成功走過此過程的夥伴,
他們須具備無比的信心、耐心、執行力。
書中將陸續介紹這些成功個案,
他們經歷了什麼樣的身心療程、
做了什麼樣的自我調校,
而能成為生命中的勇者;
藉由案例的分享,
也希望你能跟我們一起從憂鬱走向微笑。
(圖片來源)
憂鬱症並非是不治之症,
快樂和悲傷都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
轉變心性,當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時
很多挫折與難題也許就能迎刃而解
多多聆聽你內心的聲音吧!
當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誠實面對自我時
從此刻開始,你就已經開始轉變了~
( 本文由 三采文化 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誠摯推薦《我也曾憂鬱》
這本療癒心靈的好書給大家~~
很棒的書 分享給好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