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全職交易不像一般人想像的輕鬆、愜意每天都能在家賺飽飽,一點半就能下班。其實全職交易也有它的壓力,因為交易不只發生在開盤的時候,事前的準備、事後的檢討,還有自己資金的壓力,很容易壓垮一個人的心態。透過這篇文,看「投資癮」主講人如何從全職交易,到被迫休息,再重回交易市場的心路歷程。
文 / 簡瑋德 Wade
交易的持續性
在沒交易的那段日子裡,我發現了幾個問題:首先,拿掉資金限制後,對於數字就會有無謂的想像,進而造成非常多的情緒,可能會有先入為主、預期心理、早知道、看對買太少、看錯買太多、這次應該不一樣等等各種聲音出現,獲利數字雖然快速上升,但相對的停損數字也越來越大,認為自己能接受設定好的停損金額,但實際上在面對未實現虧損時,會出現僥倖心態,進而開始欺騙自己。
再來,出現了過度自信的問題,過度膨脹自己的看法,開始輕忽市場,也因為獲利的數字來得太快開始看不起小錢,不僅忽略交易成本,也忽視了緩慢致富的精髓。最後,將投資的事帶到生活上,讓交易侵蝕到原本樸實的生活。
這些問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一點一滴動搖內心的平靜,這種情緒上的動搖,不管是對心理還是身體來說,都會出狀況,就像是泡沫一樣,可能一碰就碎,這也引發我進一步思考「交易的持續性」。
交易也分短跑、長跑
關於交易持續性的想法,我以田徑場上的跑者來比喻。跑者有分長跑與短跑選手,不管是訓練方式、心態, 甚至連最表面的體態,都會有非常大的差異。如果比賽項目是馬拉松,跑者會將訓練重心放在肌耐力與體力上,而在跑步的過程中會專注於自身的呼吸與步伐的一致性,心態上則需要更多的耐心跟堅持,不該被身旁的其他跑者影響,目標會放在先完賽、再優化。
若比賽項目是 100 公尺短跑時,跑者會將訓練重心放在爆發力與核心上,跑步時專心在起跑前與跑步時的每個細微動作,且針對小細節做微調,為的僅僅是那零點幾秒的差距,而在心態上則需要更多的信心,目標會放在持續突破自己。在長跑比賽中,能完賽就是一種肯定,但 100 公尺競賽單純比的是速度而不是完賽。多數人會因為跑完 100 公里而感動,但我們並不會因為跑完 100 公尺而得到成就感,所以不同的跑者與賽事,會有完全不同的考量點。
投資應該是馬拉松
回到交易市場,若將投資這件事當成終身事業,就應該以馬拉松的概念為主,完不完賽就像能不能利用投資來提高生活品質。在嚴格的資金控管下,應該把目標放在持續性,而不是過度衝刺。拿掉資金控管並情緒化地交易,就好比能力與體力尚未達到更高層級之前,就幻想剩下幾十公里都用衝刺一樣,失去了馬拉松選手的續航力。
後來我才知道,過去每一次守著的紀律,都是為了避免某次的崩壞。交易的生涯可長可短,但只要還在交易市場,若出現一次僥倖心態,就可能終止你的交易生涯。
生活自律,交易才會自律
經歷一段整理思緒的日子後,我開始重建自己的交易,第一步並非從交易策略開始,而是從生活開始。我重新回到許久沒去的傳統市場,開始享受賺硬幣的愉悅,開始體驗賺錢的辛苦,不再只是按按鍵盤上的數字。我開始與家人說話,也開始與朋友聊天,每天晨跑、健身、學習新事物,並重新體驗真實的生活。
重新調整生活的節奏後,我發現交易世界並不是唯一的世界。那段時間我依然每天看盤,但不打算交易,只讓自己感受盤面,那時候的我彷彿感受到市場在與我溝通,我好像能知道它想跟我表達什麼,就像是靜靜聆聽一場交響樂表演般舒服。此外,也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身心靈都在養病階段,而不是欺騙自己沒病,畢竟人類的病識感是相當薄弱的,多數人生病時如果沒有明顯症狀,都會認為自己沒病,但這其實是一種假性欺騙。
調整後 重新開始交易
經過了一段自律的生活後,我把幾年來的交易紀錄,拿出來檢視,也設定一個日期-我的交易重啟日。交易重啟日的當天,我用了最初的機械式交易,這時的自己,對交易是陌生的,但機械式交易是最客觀且可以累積信心的方式之一。
最初的幾次買賣,雖然讓我有點陌生,但經過一段時間就慢慢回到正常的交易心態,而且累積資產的速度越來越快,突破了之前的資產水準。就像小時候玩超級瑪莉時, 玩家有一定數量的生命數,角色受到傷害、墜入懸崖或時間用完,就會失去一條生命,一旦所有生命耗盡,遊戲便會結束並重新開始,但在重新開始時,玩家會因為已經熟悉前面的關卡,而大大減少闖關時間,並以更快的速度到達上次失敗的地方。也因為這樣,讓我更快找回信心,在交易上變得更謹慎,小心翼翼地面對接下來的交易,以及得來不易的生活。
自律才能走得遠
回到自律之前的我,真的是走遠了,走到多遠我不知道,當時也不敢回頭看,但值得慶幸的是,我身在一個樸實的家庭,讓我還有一個初衷可以找尋,在自我調適的過程中,我回到了最單純的狀態,陪家人從早到晚度過一點一滴的時光。勞動的工作很辛苦,但心靈卻很富足。我領悟到在我們的生命旅途中,不是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用金錢衡量,有許多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是鈔票一輩子也買不到的。
為何重新開始交易
或許你們會問,為什麼一定要重新開始交易,不轉行去找一份正職的工作? 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如果因為失敗而放棄的話,接下來這輩子都不會再投資交易了,直到老年我還會跟我的孩子和孫子說:「投資股票很危險,千萬不要碰。」但我覺得這樣不客觀,對於未來的子孫或後輩也不公平,我不該把自己的失敗套用在他人身上,我們口中的不可能,不一定是他人的不可能,如果要不交易,我希望在最好的時候離開,而不是最差的時候。能在狀況好的時候放下,叫做選擇,如果在最差的時候離開,就是逼不得已,這樣的心態放在各行各業都一樣,因此我認為全職投資人是一條不歸路。
自律後的轉變
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上班族,到使用機械式交易,之後卻為了滿足欲望而將資金限制拿掉,因過度自信而變得自負,最後看不起小錢使得生活與投資失衡,深陷投資上癮的泥沼之中。但經歷這樣一段低潮的生活與交易後,我仍試著重新站起來,最後也順利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邏輯。回想起過去那段交易低潮的日子,我深刻體會到,交易市場中的起起伏伏,就像音符一樣有高有低,但那也是我人生中一篇精彩的樂章。那段低潮期也讓我看清很多生活與投資的真實面貌,看出人情冷暖。如果要對那個時期下個結論,我會說:「走過這段低潮,是我人生中最驕傲的日子。」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明明買的是台積電、聯電…怎麼還被套牢?財經專家揭密:財報好壞不重要!想靠投資致富,終究要做對一件事!
- 一根跌停 就害你嚇到賣股票!?搞清常見的 6 種「不理性情緒」,別讓後面的大漲 通通沒賺到…
- 價值投資人注意了!疫情大鬧股市後,專家分析 這 2 支股票仍穩穩成長…
- 小資女如何 從 0 開始買股票?入門韭菜 安全上路 3 法則,一年也有 20%報酬率!
- 封關在即!台股會崩嗎?「短線、長線」操作二選一!你是哪一種投資人呢?
本文摘自《投資上癮》,作者:簡瑋德 Wade、出版社:商周出版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鄭丞偉;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