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Claire Tseng
近日讓爸媽們同感錐心之痛的社會案件,
引爆校園安全問題,
我們除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與加害案件,
也和爸媽們一起正視孩童安全維護與教育問題。
這不是台灣首次的孩童割喉案件,
但這次卻出現在孩童成長的環境中。
趕快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贊助商連結...)
與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
讓我們一起將焦點回到事件帶給我們的震撼教育,
讓我們在驚恐中回頭關心自己的孩子和身邊的人,
從每一對慈愛父母真正傾聽與了解孩子的心開始,
了解孩子的生活作息、喜好與正面臨的壓力,
讓可能性的偏差行為降到最低,
正視並重視孩子的心理與精神輔導
在愈具壓力社會中的重要性;
讓我們藉由這次事件,
教育孩子也同時提醒自己更多的自我安全意識。
孩童平日的危機意識教育
意外事件難以預防,
我們鼓勵爸媽平日
多以「模擬情境」和「引導對話」方式,
灌輸孩子自我保護與求救觀念,
比如與孩子行經人煙較少之處時,
適時機會教育,不設限且開放性地模擬提問孩子,
若行經暗巷發現有人尾隨時如何因應,
除能先了解孩子遇到危機時的可能性反應,
也試著透過「為什麼」、
「如果」等引導句和孩子討論,
例如,為什麼你要走更快呢?
如果他追上來了呢?
如果他有上有刀子呢?
誘發孩子思考更多的對策,
並經常性的討論,
以培養孩子危機意識與危機處理能力,
唯引導過程若年齡較小孩子加入天馬行空創意時,
勿直接否定孩子的思考,
採適時且正確處理方式的引導,
同時勿加入過度驚嚇口吻,
避免孩子對陌生環境有超越性的恐懼。
「叫、轉、跑、說」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
亦提供孩童自保「叫、轉、跑、說」四步驟,
「叫」,孩子遇到歹徒時,
眼神看向歹徒後方,
高揮雙手大叫爸爸、媽媽、老師或警察叔叔,
「轉」,當歹徒往後看時,
孩子立刻轉身「跑」,
拉開與歹徒的距離,
就近跑向值得信賴的地方找人「說」,
如便利超商、警察局等,尋求庇護。
為孩子也為自己隨身準備如哨子等
能發出聲響的警示物品。
教導孩子如發現陌生人持續跟隨,
快速跑開並大聲喊叫,
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配合學校作息,
不要讓孩童單獨太早到校或太晚離校,
提醒孩童結伴而行,
不單獨至校園偏遠之地,
不單獨前往暗巷、空屋、防空洞、
公共廁所、成人臥室、
荒僻公園、地下人行道等處,
放學後,儘量走人多的大馬路。
告知幼童拒絕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接送他回家、
上醫院或其他場所,
除非經老師求證有此必要。
避免單獨將幼童留在家中,
帶孩子出門時,
確保幼童不離開自己視線範圍。
爸媽共同監督校園安全問題
社會秩序與校園安全維護工作推動,
不僅是校園監視錄影器與圍牆高低的考核,
除政府、校園共同努力,
家長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林執行長表示,
爸媽應回頭檢視小孩就學的學校安全管理機制是否嚴謹,
目前在學校與社區共榮政策下,
許多校園於課後開放社區使用,
校警與保全機制是否能於校園關閉後,
徹底嚴察每個角落,
避免有心人士躲藏;除師生外,
其他人士進入校園是否受到嚴格管控,
林執行長特別提醒家長們,
為了孩童的安全,
千萬不要為了貪圖個人接送孩子方便而破壞秩序,
從自己做起,鼓勵學校嚴格審核進入人士。
我們無法預測下一秒的危機,
但能真實地珍惜每一秒相處的緣份,
真心關愛身邊每一個人,
祈願每個孩子都能在快樂安全無憂的環境中平安長大。
願全天下小孩都平安、健康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