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罵 孩子反而更乖!一流父母都懂 6方法,輕鬆教出 100分小孩

媽媽經

媽媽經

  • 2015-05-26 18:21
  • 更新:2020-11-05 15:57

孩子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多數的孩子做錯事遭責罵後,

會暫時乖乖聽話是因為怕再惹媽媽生氣,

而不是因為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用「六個方法」取代責罵,

讓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犯的錯在哪裡,

教育孩子更有效!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孩子犯錯,

用這6個方法取代責罵!

方法1. 控制自己的粗魯行為

失控的怒火

會影響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

不是只有孩子才會犯錯誤,

很少有家長可以誇口說

自己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

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

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如果總是大喊大叫,

孩子什麼也學不到。

相反地,

一旦他習慣了這種方式之後,

會將你的話當作耳邊風,

慢慢就會變成,

你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方法2.

客觀地教孩子認識自己犯的錯

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

會讓孩子感覺到

你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

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

去做到你對他的要求。

 

想好今後在你將要發怒的時候,

怎樣使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

亦或是走開一會兒。

但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

最終你還是失控地對孩子發了脾氣,

 

記住事後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

告訴他,你也是人,也會犯錯,

但你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方法3. 不小看孩子

別大喊孩子的名子,或直接指責他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

或下一個定論(像「你真是粗心大意」)

是兩個最無效的方法,

這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儘量吝嗇你對孩子行為的批評,

孩子並不因為你懲罰了他,

就會從對自己不好的感覺中解脫出來。

這樣的感覺也許會過去,

但反覆的批評

(「為什麼你總對別人這樣不友好」),

也許會產生消極的感覺使其揮之不去。

 

要相信你的孩子,他有能力做得更好,

最終,也就促進了孩子做出更好的行為。

孩子的潛意識裡會這樣想:

「如果我做了正確的事,

我會自我感覺很好。

如果通過做這種正確的事

我就能得到很好的感覺的話,

下次我還想再這樣做。」

 

方法4. 說到做到

說到做不到,

言行不一致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

因為孩子知道他們能逃避懲罰,

試圖竭盡所能的做到這一點。

當孩子知道你會怎樣做,

或犯了錯會發生什麼時,

就可以預測選擇哪種行為的後果,

這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

 

「說到做到」中,

最關鍵的部分是不要心軟,

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讓步。

總結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規矩和原則,

無論何時孩子破壞

這些規矩都會出現的後果。

然後,將這些統統告訴你的孩子。

對許多父母來講,

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

因此,說話之前請三思,

你運用的語氣和措詞的不同,

效果差別會很大。

 

像說:「我愛你,

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

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硬,但過一會,

孩子就很自然地明白你的意思了。

 

 

方法5. 帶著讚賞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確含義是「教」,

如果你只是通過懲罰來管教孩子的話,

你會失去大量的,

給予孩子正確引導的機會。

例如當孩子拿起玩具,

你通過像獎勵她一小塊點心

這種具體的方式提醒她,

希望他怎樣做,效果會更好。

也許你很難相信,

孩子也渴望受到別人的注意。

當他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時,

多給些鼓勵和讚許,

這會激勵孩子下次做的更出色。

 

如果有其他人對孩子的

良好行為大加讚賞,

建議父母應將這些表揚轉達給孩子們,

這些表揚會比父母的讚許

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你不必因為孩子

說個「請」字就大加讚許,

但是表揚他的時候應該更具體些,

不要只是泛泛地說:「做得好。」

而應該說:「今天你的衣服很整潔、

乾淨,非常好。」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

什麼樣的行為你會表揚他,

以及原因是什麼。

 

方法6. 向孩子說明後果

孩子們經常認為「後果」

就是「懲罰」的同義詞

「後果」這詞已經被理解為

如果你不停止做這事

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告訴孩子,後果就是任何一種

行為的結果—懲罰或是獎勵。

給孩子加深這種「原因和結果」的觀念:

「做什麼事情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

 這樣會教給孩子一種責任感。」

 

告訴孩子:

「如果你不幫我,

我就要自己做更多的事。

那我就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了。」

養成習慣,在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後,

向他解釋一下原因,

並偶爾對他的行為給予獎勵。

例如孩子欺負了別人,

你可以取消他晚上看卡通片的特權,

這樣他就知道,

如果他再向別人表現出攻擊性,

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看更多好文,與孩子一同成長:

 

本文由 媽媽經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Ting )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 )

媽媽經

媽媽經

提供給媽媽們食衣住行育樂與生活大小識 http://mama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