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事】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網路無遠弗屆,
大多數的家長在忙碌沒空顧小孩時,
便會請出「電視保母」或是 「3C保母」,
來代替自己陪伴兒女。
但這樣的做法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視力受損之餘,對於孩子的成長更是致命傷...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媽媽經
電視保母帶來的影響
現在的爸媽往往是雙薪家庭或生活忙碌,
常沒有時間陪伴小孩,
有的媽媽一回家就要忙著準備晚餐、
整理衣物,怎麼有時間兼顧小孩的安排,
只好開著電視讓孩子乖乖坐著。
電視及 3C 產品漸漸成為最省錢的即時保母,
但是常常看電視的小孩,
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問題會受影響外,
心理的發展與思考邏輯的狀態也會產生變化。
以下幾點電視保母所帶來的影響,
你也發現家中的孩子出現這些症狀了嗎?
1.長期看電視有礙發展
通常可以發現小孩只要一看電視,
就對四周環境沒有反應,
取而代之的是重複演出電視節目的內容,
不再自己創造主題,缺乏自己的想像。
對於快速發育的頭腦,
電視可能會剝奪幼兒腦部吸收適當養分的機會。
2.特寫音效影響孩子思考
電視節目為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常會出現迷人的聲光色彩、
特寫畫面、大分貝的聲音。
小孩在出生後經歷快速的發展階段,
會建立大量的神經連結,
這些看來豐富的刺激,
卻只能刺激腦部較原始的部分,
較無法幫助思考的能力。
3.色彩刺激使左右腦失衡
電視的色彩刺激,幾乎全由右腦處理,
相對減少對左腦的刺激,
不僅影響對語言、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
也影響兩腦之間的神經發展,
如果兩邊的神經沒有接受足夠的刺激發展,
可能會造成注意力與學習困難。
4.看電視的眼睛懶得看書
看電視的時候,眼球很少運動,
眼睛只要盯著螢幕,
既不用擴大瞳孔,也很少、
甚至不用來回移動,
這使得培養閱讀時所需要的搜尋、
瀏覽、對焦的能力受損。
看書的時候,
眼睛必須不斷在書頁上下左右移動,
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動的能力與力氣。
電視降低專注能力的問題,
在三到五歲的小孩身上特別明顯,
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
最好不要完全習慣電視。
5.孩子畫不出自己的世界
腦部掌管情感的區域,
對於所學、所記憶的事物賦與價值、意義。
而電視畫面投射到情感區,
不僅使得思考區域沒有練習創造畫面的機會,
反而直接進入記憶,不會被忘記,
也會成為未來創造的限制。
如果看過小王子的電影,再看白雪公主的書,
腦中就浮現記憶畫面,很難創造自己的畫面。
如果同一個故事,
小孩先看書再看電影,便會彌補這些損失。
或許大人們也以這樣的經驗,
通常看完電影後都會大失所望,
這正是因為我們在閱讀中的想像,
比螢幕能夠呈現的,都還要豐富太多了。
6.卡通內容的誤導
除了以上情感發展與腦部訓練的問題外,
許多家長忽略的狀況恐怕是電視內容的影響。
一般的電視節目還能判斷哪些頻道不適合小孩,
但是像現在的卡通有許多
參雜不適當的情節與人物的個性,
像是最具爭議的蠟筆小新與海綿寶寶,
有不少集數便被指出相當不適合小孩觀看。
家長在給小孩看卡通時最好也能不時陪同,
即使是幼幼台的哥哥姊姊也會有失言的時候,
爸媽如能及時給予解釋,
也才能給小朋友適當的資訊。
建立看電視的規則
如今家庭要避免電視及其他影音產品的影響實在太難!
不過爸媽們在讓孩子觀看電視節目時
仍可以注意以下幾項規則,
讓家長在紓解壓力之際
也能保有孩子健康成長的空間。
1. 限制電視使用,仔細研究並選擇節目,
再陪伴孩子一起收看,
看完盡量可以討論或解釋。
2. 確保孩子理解觀看的內容不是真實的,
不要因此對現實感到困惑。
3. 不要把看電視作為一項獎賞或懲罰。
4. 避免在做飯或做家庭作業時看電視,
除非對完成功課而言是必要的。
5. 讓孩子一起做家事,
而不是做家事時把電視當成臨時保姆。
6. 花時間和孩子玩真實的遊戲,
如簡單的紙牌或是戶外活動,
一起聊天、參與討論,
學習建立聯繫和解決相互間的衝突。
7. 每天給孩子一段安靜的時間,
可以只是坐著什麼也不做,
來訓練孩子的耐性以及面對無聊的能力。
看更多好文,拉近你與孩子間的距離:
- 請告訴你的孩子:輸了成績,不代表輸了人生!不怕「輸」,才有機會「贏」!
- 孩子出現這 4 種表現,長大 EQ 低!育兒專家:超過 6 歲想改 難啊!
- 小學開始做到這 12 點,讓德國的孩子不一樣!反觀台灣教育,令人感慨萬千...
- 你的善良,必須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從小就告訴孩子:這 4種情況 太善良 會毀了自己
- 千萬別等到新聞上的受害者,寫著你女兒的名字,才後悔沒教會她這 7 件事...
本文由 媽媽經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首圖來源 / 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