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生活不會總是順從你的意願,
更多時候,你需要「懂得談判 」...
還在和脾氣暴躁的孩子相處嗎?
還在忍受讓你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闆嗎?
還在和難纏的人周旋嗎 ?
了解成功談判者運用的技巧
會讓我們掌舵生命之船 駛向夢想的方向。
和情緒失控相比,這不失為好的結果,不是嗎 ?
一旦情緒失控,我們就會進入危險模式。
在憤怒和失望之間徘徊,被負面和消極情緒綁架。
我們不想處於這種精神狀態。
當我們被控制,而不是施加控制,
我們的情況總歸不會太好。
那麼,
成功談判者究竟是 如何達成有效協議的呢?
讓我們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秘訣一:知道想要什麼
意圖清晰是談判成功的關鍵。
我們通常由於精神萎靡,被經歷的多種情緒擊倒,
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無法理解。
我們對下一步一籌莫展。大腦一片霧水,缺乏清晰。
等到談判者坐在桌旁,他或她已經對談判
將要產生的具體、理想的結果胸有成竹。
面對如此棘手的情況,試問你該怎麼做?
你想達成什麼結果?你的目標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
(可能會包括協議中 你不想去接受和忍受的清晰)
有一個清楚、具體並且可以預見的答案,
可以極大地幫我們對付難搞的人或事。
秘訣二:了解事情的另一面
我的意思是不僅僅了解他人的目標或所作所為,
也不僅僅是收集資訊來幫助我們
和他人用更真誠和有意義的方式建立關係。
一個談判者曾經告訴我,
當他遇到一位非常難搞的外籍老闆,
他贈送一個許多足球運動員簽名的足球作為禮物,
因為他了解這位老闆對足球的狂熱。
那一舉動打開了建構交往的大門。
當然,我們掌握的資訊越多越好。
相反,我強調的識別另一面是指
滿足人類最基本需要的重要性,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人們甚至不惜
使用有害和致命的行為。
如同托尼安·羅賓斯經常強調的,
一個人行為的背後總有一個強烈的動機。
也就是說,滿足需求往往是有意圖的。
">)
意識到我們受積極動機的驅動,
以及了解如何去識別需要 並用消極行為去滿足
對我的工作質量有重要的影響。
事實上,一個人是在用特殊的方式尋找認知,
或深層聯繫,還是僅僅由於恐懼尋求安全感,
無論任何時候我都能識別。
我處於一個更好的位置,
與他的基本需求相連並呵護著它們。
實際上,需求一旦被識別,
需要改變的是實現它的策略。
知道了這一點,
和其他人一起我們可以探尋替代者。
那麼,脾氣暴躁的青少年行為背後的積極意圖是什麼?
或者你那無足輕重的老闆呢?
是認知?安全?深層聯繫?
你如何能以更建設性的方式幫助他人滿足他或她的需要?
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替代品?
秘訣三:為雙贏準備選擇
如果我們了解對方,並且已經確定他或她的需要和興趣,
就可以提出我們和對方雙雙受益的選擇清單。
換句話說,試問自己:
什麼安排可以照顧我們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
如果過分關注自己的需求和興趣,
我們會成為失敗的談判者,
注定要面對急劇惡化以及演變的十分棘手的情況。
相反,一旦我們對意向的結果清晰明了
並且確定他人的關鍵需求,
我們會變得有創造性並會提出雙方受益的方法。
與其為自己建立一個必須對抗的敵人,
還不如把他或她看成是合作的伙伴。
事實上,當我們屬於一個家庭,組織或團體,
我們陷入相同的關係網,甚至有壓力和分歧時亦是如此。
這個關係網幫助我們 覺察到他人不是與我們分離開來的,
而是作為我們生活和現實中的一部分。
秘訣四:傾聽
在談判中,傾聽的效力和魄力無與倫比。
傾聽打開了空間允許與對方碰面。
傾聽為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提供條件。
再者,傾聽不僅僅是為他人提供表達自己的機會,
也是提供在此經驗中
獲得洞察力和覺察力的可能性。
我們只有真實地並且深刻地傾聽才可以知彼。
這種傾聽需要我們有讓自己休息的能力,
至少是短暫時間的,這樣也可以給對方留出空間。
第一個進行改變的
有效步驟就是傾聽(而非傾訴或說服)。
找出方法運用成功談判者的四個秘訣
會增加交流的有效性,深化關係,
並引出想像不到的解決方法。
工作時 要如何跟主管談加薪?
買菜時 要如何跟老闆殺價?
無論在職場,或是生活中
我們很常遇到需要談判的場合
學會「談判」,能讓你順利達到目標
把問題轉變成機遇,
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會經歷登高的洗禮。
(文章來源: XIAN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