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巴菲特曾說過:「現在買進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未來就可以賺錢」但我們要怎麼判斷現在的股價是便宜還是貴呢?這就要認識股票市場中常用的指標「本益比」,還有要如何運用本益比來幫助我們選股呢?讓我們開始吧!
文 / CMoney 團隊
什麼是本益比
首先來了解什麼是「本益比」,主要指的是成本和獲益的比例,Price-to-Earning Ratio,簡稱 PE 或 PER,Price 就是你買進的價格,通常是指股價,可以理解成買進股票的「成本」,Earning 就是獲利,每股的獲益金額,通常會用 EPS。本益比的公式就是,現在的股價除以預估未來每年每股的盈餘。
舉例來說,一家公司的股價 10 塊,每股盈餘是 1 塊,本益比就是 10。可以理解成,我大概需要投資這家公司 10 年的時間才能回本。學會本益比可以知道「我買進股票後,多久才可以回本」,它也可以拿來當作一檔股票「到底是貴還是便宜」的指標,但要怎麼看呢?
舉例來說
舉例現在有 A 和 B 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每年一股都可以賺到 1 塊錢,等於 A 和 B 這兩家公司他們股票的獲利能力、賺錢能力是一樣的,但是 A 公司的股價是 15 塊,它的本益比就是 15,B 公司的股價是 12 塊,它的本益比就是 12。
這時候你會發現,明明兩家公司的賺錢能力是一樣的,但是投資人卻要投入比較高的成本才能買入 A 公司的股票。所以從本益比我們就可以知道,A 和 B 兩家公司比較下來,買 B 公司的股票是比較划算的選擇。本益比的數字越小,回本的速度就越快。
本益比有什麼注意事項
本益比真的越小越好嗎?本益比適合當作我們選股的指標嗎?上面有學到,本益比的數字越小,代表投資回本的速度就越快。但正確的本益比計算,應該是要用「預估未來每年每股的盈餘」來做計算,現實生活中所使用的大多都是用「過去的每股盈餘」來代替未來盈餘的預估值。
所以本益比只能用過去的數據去推測未來,但並不是每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在未來都是可以這麼穩定。現在賺錢的公司未必未來不會虧錢,現在虧錢的公司未必未來不會賺錢。另外,本益比其實只有考慮到當年度的股價和的獲利能力,並沒有考慮到其他公司營運的因素。
舉上述例子來說
A 公司的本益比是 15,B 公司的本益比是 12,看來買進 B 公司的股票是比較划算的選擇,對吧?但是卻沒有考慮到,A、B 兩家公司的本益比背後有這樣的差距,可能是因為 A 公司已經連續五年穩定獲利一塊錢了,但是 B 公司前五年的獲利可能都是起起伏伏不太穩定,兩家公司過去的數據一比,就知道其實 A 公司才是更妥當的投資選擇。
舉例護國神山台積電來說,在股價 300 元的時候,它的本益比大概在 16-20 左右,現在 600 元左右,本益比已經 30了,30 在台股裡面它算是本益比偏高的了,但是如果你因為本益比偏高,就覺得台積電太貴的話,那就會錯過許多投資台股龍頭的機會。
產業類型也是容易造成本益比誤判的情形,就科技類股來說,因為本益比並沒有把未來的科技發展考慮進去,如統計至 2021/3/3 的特斯拉,其本益比已經高達 1077,高到不可思議,但這就代表著未來沒有投資特斯拉的機會嗎?
本益比只能是其中一個參考指標
本益比適合拿來當作選股的指標嗎?本益比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但並不能涵蓋一檔股票的所有層面,它不能也不是唯一的參考指標。參考本益比之後,也要去探究每家公司的營運體質怎麼樣,去了解這檔票的本益比為什麼會呈現這個數字,深入研究背後的細節和因素,如過往的EPS是否有穩定成長、ROE、盈餘分配率、風險係數、公司未來的展望,綜合多項指標才是在做投資時比較安全的做法,買錯絕對比買貴更浪費。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 股票賣了就漲,買了就跌?經濟學家:投資要賺錢,就靠 1 關鍵!
- 找到飆股 就能加快致富?大錯特錯!專家突破盲點:「累積本金」比報酬率 更重要!2作法 增加效率
- 想當主動型投資人,卻只會 ALL IN 台積電?善用「老二投資學」,一年報酬 竟能大贏 133%!?
- 綠能、華映接連下市... 財經作家 股海老牛:危險 3 特徵,台股竟還有 115 檔「隱藏地雷股」!
- 只挑 15 元低價股!蔡明宏大學開始投資,靠 3 關卡篩出「抗跌潛力股」,現在一年賺 7 成
本文為 CMoney團隊 整理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shutterstock / 撰文者:William;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