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你曾到當舖典當過物品嗎?日前,珠寶女王詐騙案鬧得沸沸揚揚,新聞媒體報導後,開始有人討論「珠寶不是她的,為什麼可以典當?」這樣當鋪違法嗎?責任到底歸誰?本文由大千當舖執行長秦嗣林親自解答。
文/大千當舖執行長 秦嗣林
最近,一位珠寶女王被收押,牽連 30 多個商家,包括大千當舖,因為她的東西都當在我這裡,好多記者和廠商們都來質問我:「這些珠寶不是她的,為什麼你可以接受典當呢?」「這些珠寶在法律形式上是她的沒有錯!」法律上,動產的取得以交付為要件,她取得這些珠寶的方法,我們並不知情,只知道這位女士經營珠寶事業 30 年,知名度高,所以她來典當,通過了我們的徵信程序。而且,整個收當過程都是依法承做,沒有任何瑕疵,至於她取得珠寶的方式是否合法,這要看司法單位的審判結果。
這個事件,讓我想起了 一般人對「物權」的迷思。
舉例來說,我的鄰居認為,1993 年以前興建的頂樓加蓋是合法的,每當鄰居提起他的違章建築,他都義正嚴詞地說是合法建築,其實 1993 年後不拆是公權力不行使,但是侵占公有權益的違法行為依然存在,整個大樓從牆面、樓頂、地下室等皆屬於全體住戶,任何人要獨占,須經過大家的同意,並且要付費。但試問,有幾人有這樣的法律知識呢?
我的當鋪曾多次發生先生當太太的東西、兒子當媽媽的東西而引發糾紛,這種親屬間的問題,對自家人通常不會嚴加苛責或追究,反而是火冒三丈直接找當鋪算帳。
有位爸爸買了 1台摩托車送給兒子,兒子缺錢,就把爸爸送的車當了,爸爸發現後,當下不是罵兒子,而是率領親友大軍到當鋪興師問罪。我告訴那位爸爸,他的兒子已年滿 20 歲,機車行照是他名字,代表他是車主,全台有 2,000 多家當鋪,他不來我這裡也會去別家,何況,做生意不能偵探隱私,這是道德。請問,我錯在哪裡?但那位爸爸就是堅持,他兒子一臉大學生樣,怎麼有錢買車,認為我是明知故犯。問題是,法律上規定的是產權所屬,非關年紀、財務能力,就像房子一樣,登記是誰的名字就是誰的。這位爸爸應該要追根究柢的是對子女的教育,而不是追究商家的責任。
珠寶女王的案子也是如此,它讓我上了一堂寶貴又慘烈的課,了解應嚴加規範客戶的風險值,不過最大的癥結點還是在於那些要求他人為自己分擔風險的人吧。
更多理財人物故事,推薦給你:
- 演藝圈最摳門 》只花 800 萬就買下信義區好房 梁赫群:坐大眾運輸上班 每年省下 5 萬塊!
- 培養有錢人的招財體質....「讓錢找到你」!吳淡如的理財是這麼做的...
- 她是演藝圈的「扛霸子」女強人的典範,從存款 6 萬到身價 15 億...她叫藍心湄
- 星媽鄭如晴「這樣教」讓張鈞甯學會 為自己的花費負責... 小時候更為買電動,苦存 1 年零用錢!
- 從童工變老闆娘! 27歲吳巧瀅 畢業 3 年還清 20 萬學貸,還幫自己在台北買房!
本文由 Money 錢 158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 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