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比理財重要?你已經陷入「窮人」迷思了!避免 5 大迷思 讓你早日財富自由!

投資比理財重要?你已經陷入「窮人」迷思了!避免 5 大迷思 讓你早日財富自由!

 

【我們想讓你知道】

不少理財新手都覺得「理財」就是「投資」!開始理財之後,就要碰股票、基金、保險、債券等等,但兩件是不一樣的事!「投資」賺錢更要好好規劃「理財」。本期將由專家提供 5 個新手理財迷思,能幫助你檢視自己的理財方法是否正確。

 

文 / 慢活夫妻

 

你會誤踩的 5 個 理財迷思

在這低利率的時代,我相信你也開始想學習如何做好投資理財,以確保在 30 年後你可以不用再為金錢煩惱任何一餐、房租、房貸等等。而任何人都曾是投資理財的新手,那投資理財這件事到底該從投資還是理財開始學習起呢?要先理財再投資,還是先投資再理財呢?我相信你也是矇矇懂懂一路走過來,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理財方法對不對,你更應該往下看完這篇文章!然後我會在這篇文章分享給你 5 點你有可能會誤踩的「理財迷思」!

迷思 1:投資、理財是同一件事

雖然 99% 的人都把投資理財四個字合在一起念,就會很多人誤以為「投資」跟「理財」是同一件事,但其實這兩個詞應該要分開來,投資是投資,理財是理財。投資是「把你的錢拿去做更好的運用」,把錢拿去生錢的意思,像是投資股票、基金、房地產等等;而理財則是「管好你的錢」,要知道現金的流向,每個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錢?另外,你可能會認為很會投資的人一定很會理財!其實也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有些人靠投資賺了很多錢,但他沒有良好的消費習慣,也就是沒辦管好自己的錢。所以呢就算你是很會投資的人,你賺來的錢也不代表有辦法把錢留在你自己的口袋,所以「投資、理財」你更應該重視「理財」,只有專注在金錢控管,你才有機會能變成金錢的主人!

 

迷思 2:有錢人才需要理財,窮人根本沒差?

「啊我就是沒什麼錢,理什麼財?」「我的錢那麼少,幹嘛要理財?」「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我不是有錢人,所以不用理財」真的是上面講的這樣嗎?你可能要認真思考一下!如果你不是有錢人,那你就更需要理財,就算你只有 100 元也應該要學習開始理財,有一句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有道理的,就是要透過理財,你才有可能會慢慢變有錢。所有的財產都是從小錢開始累積的,就算你只有 10 元,也要把 10 元管好,這樣以後才有辦法管理 1 萬、10 萬、100 萬、1000 萬,甚至更大的金額,要不然直接送你 1000 萬,你一夜致富變成有錢人後,你還可能因為沒有理財觀念,就把這些錢亂花,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根據統計,有 70% 的美國樂透得主,在五年之內就破產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突然獲得這麼大一筆錢,他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金錢,然後他們就隨意揮霍、或者沒有做好金錢控管。所以其實要有錢才開始需要理財,這是蠻錯誤的一個觀念,不管你有多少錢,你都該學習做好理財,所以理財就從現在開始吧!

 

迷思 3:先消費再儲蓄

大部分的月光族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拿到薪水後:先花費、剩的錢才會存起來」,這也難怪月光族會存不到錢!因為搞錯了用錢的順序:「 先消費、再儲蓄」就有可能沒有錢可以存。但比較好的理財方式呢,應該是「先儲蓄、後消費」,月薪領進來之後,先規定自己要存下多少錢再去消費,這樣你才能控制你每個月可以從到一定數目的存款。

但如果你的工作收入不固定的職業:接案者、自由工作者...等等,你可以約定自己每個月必須要存一個比例的數目,比如說每個月都要存40% 的薪資到存款中,然後必須先把存款的錢拿起來後,剩下的 60% 才能支付平常的生活開銷、支付帳單、娛樂開支..等等。這樣的話,你才有可能慢慢存下更多錢、慢慢的累積存款,但如果你還是習慣「先消費,再儲蓄」的話,你會覺得反正我還有錢可以繼續花,等到月底時你就會發現:「什麼!我的錢怎麼又都花光了...」

【補充建議】:你可以先規定自己儲蓄 50%,剩下的 50% 再拿去支付生活開銷。但如果你覺得 50% 不夠整個月份的生活開支,那你就要去思考,是真的必要性開銷就是這麼多呢?還是其實是花太多錢在不該花費的地方?適時檢視自己的花費才能幫自己存下更多錢!

 

迷思 4:收入越高,越容易財務自由?

「高收入才容易財富自由」這個迷思也許是你很容易誤解的,包含是工程師的我們也常常被別人說:「賺這麼多,很快就可以退休不用工作了」,但話不是這樣說的好嗎~或許你會認為說「工程師、律師、醫師、會計師」等比較好的職業會容易財富自由,但你也知道真實狀況不一定是這樣,你甚至會發現很多生活簡單的老師、公務員反而很快達到財富自由。

雖然直觀來說,收入越高確實好像會縮短達成財務自由的時間,可是有一個細節可能被你忽略了,就是:「花費習慣也不能太差啊!」如果賺很多錢的人沒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常常買東西不看價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那就是標準的「賺得多、花的也多」,那麼實際上存下來的錢,不一定會比較多啊!

不能否認的是,收入較高的人有比較大的機會能夠快一點財務自由,但還是要定期檢視自己的花費有沒有過度、消費習慣是否良好,千萬不要覺得收入少就會比較慢財務自由,其實是不一定的,不然財務自由的為什麼都是些樸實無華的職業,而不是工程師或醫師呢!

 

迷思 5:不存緊急備用金沒關係?

最後一個可能會被你忽略的事情就是「沒存緊急備用金沒關係?」,你可能會認為:「反正我現在還有在上班,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薪水入袋,所以我沒有緊急預備金也沒有關係,因為上班很穩定,不會有什麼大意外發生,反正公司就是會養我」,對嗎?不對!這是非常危險的觀念!不管你是不是薪水穩定的上班族,你都必須準備緊急預備金起來,因為真的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有可能會被裁員、被離職,當然我不是在看不起你,這是真的非常有可能會發生的事。

另外一個你可能會遇到的事情是:「如果你家人突然生病嚴重需要醫藥費、家裡發生大事情,必須緊急拿出一筆 10~20 幾萬的現金來應急怎麼辦」,你不太可能一個月的薪水就可以領到這麼多錢,如果沒有事先存一筆緊急備用金的話,不是就會遇到很棘手的問題嗎!總不能跟高利貸借錢嘛!

至於緊急備用金該存多少錢呢?我們建議你至少要存 6 個月以上的生活費,如果說想要更保守、安全的話,你可以存到 12 個月的生活費。當然你可以存的比 6~12 個月還多,而你存得越多,當真的遇到問題時,手頭才不會突然很緊,所以不管你今天有沒有穩定的收入,都應該準備緊急備用金,以防你無法預測的事情突然發生。(摩托車突然需要報廢的話,你也需要準備 6 萬左右買一台新摩托車啊~不然怎麼上班~)

【補充】:你的緊急備用金一定要是現金!千萬不能把股票、基金、儲蓄險、保險定義成緊急備用金,必須要是立刻可以把它提領出來的才可以當作緊急備用金。你頂多就是把備用金存成定存,馬上就可以變現的才算,所以類似股票、基金、儲蓄險、保險、基金...等等那些都不能算是備用金,因為有可能你要解約的當下是有可能是貶值的!

 

總結複習

1. 投資是「把你的錢拿去做更好的運用」,把錢拿去生錢的意思;而理財則是「管好你的錢」,要知道現金的流向,投資是投資。

2. 不論你有多少錢,你都應該學習理財,尤其是資產還不大時更應該開始學習。從小錢開始管理,以後資產開始成長,才有能力管理更龐大的金額!

3. 你應該是要先儲蓄再消費,把錢存起來後,剩下的錢再支付生活開銷,才不會認為自己口袋還有錢就隨心所欲花錢,到了月底才感嘆又沒存到錢。

4. 「收入高越快財務自由?」實際上你也知道不一定如此,如果說收入高的人沒有好的消費習慣,會隨意亂花錢、買東西不看價錢等等的,那他並不一定會比你快達成財務自由。

5. 就算有工作的上班族,也是需要存緊急備用金,因為你可能隨時被裁員、也可能家中有狀況需要一筆大開銷,建議至少要存 6 個月以上的生活費,而且這些備用金一定要是現金喔!

 

更多存錢技巧,好文推薦你:

 

本文由 慢活夫妻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William )

 GD價值投資(George Lee)

GD價值投資(George Lee)

我從小認為「好好念書,長大肯定就有好工作賺大錢」,有四大碩士畢業的光環,進入竹科當研發工程師。但後來體悟到,科技業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夢幻,單純靠勞力賺錢是無法得到財富的,因此開始了我的投資之路,直到發現「價值投資」才是最適合我們投資方法,並創立「GD價值投資」這個品牌,希望大家能透過學習找到自己的投資方法,儘早退休並且財富自由! 部落格:https://george-dewi.com/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Dvalueinvest/

我從小認為「好好念書,長大肯定就有好工作賺大錢」,有四大碩士畢業的光環,進入竹科當研發工程師。但後來體悟到,科技業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夢幻,單純靠勞力賺錢是無法得到財富的,因此開始了我的投資之路,直到發現「價值投資」才是最適合我們投資方法,並創立「GD價值投資」這個品牌,希望大家能透過學習找到自己的投資方法,儘早退休並且財富自由! 部落格:https://george-dewi.com/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Dvaluein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