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LL
當孩子踏入校門接受教育那刻起,
待在學校的時間將越來越長,
和同學、老師相處也漸漸比父母還要頻繁,
課業或品行,
變成家庭與學校一同擔起的責任。
爸爸媽媽、家中的長輩們
通常會擔心著自己的寶貝,
認識的同學好不好、會不會學壞,
被霸凌了怎麼辦、老師有沒有偏心、
教學夠不夠認真等等,
就怕孩子成績跟不上、
被灌輸奇怪的思想或是遭到冷落排擠。
(贊助商連結...)
所以,家長們在入學前,
除了是先選定學區,
有些媽媽連老師們的風評都會打聽過,
最好是能夠靠點關係,
安排小孩給自己心裡所屬的班導教育才安心,
否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碰上不適任教師,
有些傷害甚至會影響其人格發展,
是家長不一定能察覺,且難以修補的遺憾。
常見不適任教師會有的行為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在孩子的眼裡是學習的榜樣,
除了知識上的傳遞,
課堂上的分享和經營班級的各種模式,
都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們的五育發展,
若一個老師教學能力沒問題,
卻常常情緒失控、失言,甚至有暴力行為,
那他恐怕不適合身為一個教育者。
1.攻擊長相帶頭言語霸凌
曾有網友發起討論
「小學老師做的事覺得莫名奇妙的經驗」,
揭露自己童年的創傷,
老師在講台上要求聽到全班誇獎她美,
也會問大家xxx同學好看嗎?
甚至要全班一起選出班上最醜的同學,
網友表示,當時小朋友們都沒有講話,
老師自己接著說:
「其實我覺得XXX應該就是全班最醜的同學啦,
XXX你會介意嗎?不要難過喔!」
事到如今,男同學受傷的臉讓網友還無法忘記...
2.不合理的體罰
台灣新生代作家少女老王在
記錄自己20多年來被傷害過的大小故事,
其中一章描述著她小六時碰到狠狠體罰班上同學的年輕女老師。
老師時髦、艷麗人人愛,
直到有天調皮的小男生開了個玩笑,
像是打開一個魔法開關,
她拿起一塊布把男同學的眼睛矇上,
要全班輪流拿擀麵棍打他手心一下,
無盡的黑暗和即將襲來的疼痛已把男同學嚇哭了,
班上沒人敢動手,
「你們都不打,就我打!」隨後,
踩著恨天高,整個人跳起來用力、狠狠往下敲,
連續十幾下才肯收手,
男同學手背上十幾條黑紫色嚇壞了全班同學,
褲子也逐漸變深、擴散,
彷彿每個人被恐懼支配的心靈陰影……。
(註:孩童嚇尿一身的水漬蔓延,
如同學們心中的恐懼擴散,擷取自書籍內容)
3.和孩子談師生戀
曉為人知的作家林奕含,
長篇小說處女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寫下親身經歷性侵害的情節,
書裡老師的原型人物是
作者真實生活中認識的補習班老師,
他帶給少女身心靈與精神傷害,
改變了她的一生,
最後她出版了書籍並選擇結束生命,
希望社會上不再出現第二個房思琪。
新聞上,這類事情出現的頻率其實不低,
已婚的男班導強迫女高中生與他交往,
一年多來女生覺得有違道德想分手卻遭刺傷送醫;
女學生向男友傾訴過往師生戀被分手,
媽媽關心下才發現女兒國小遭狼師玷汙憤而提告……。
事件層出不窮、持續發生,
有的老師甚至曾獲「優良教師獎」!
可是被揭露的事蹟只是冰山一角,
孩子要隱藏,甚至祕密交往3、4年,
有心一定做得到,
他們被欺負時自己努力地承受、
接收扭曲的觀念,說服自己,
認識不健康的愛情。
遇上不適任老師怎麼辦?
不適任教師定義
學校對不適任教師有三種處理方式:
停聘、解聘或不續聘,
但如何算是不適任教師呢?
2019年5月立法院初審通過《教師法》修正案,
降低不適任教師解聘門檻,
並將不適任教師分為4類型:
1. 涉違反性別平等
2. 涉違反兒少福利及體罰霸凌
3. 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
4. 其他
又依教師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八款
所稱「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情事
認定參考基準:
1.不遵守上下課時間,經常遲到或早退者。
2. 有曠課、曠職紀錄且工作態度消極,經勸導仍無改善者。
3. 以言語羞辱學生,造成學生心理傷害者。
4. 體罰學生,有具體事實者。
5. 教學行為失當,明顯損害學生學習權益者。
6. 親師溝通不良,可歸責於教師,情節嚴重者。
7. 班級經營欠佳,情節嚴重者。
8. 於教學、訓導輔導或處理行政過程中,採取消極之不作為,
致使教學無效、學生異常行為嚴重
或行政延宕,且有具體事實者。
9. 在外補習、不當兼職,或於上班時間從事私人商業行為者。
10.推銷商品、升學用參考書、測驗卷,獲致利益者。
11. 重病或體力並不適宜教學工作,有具體事實者。
12.有其他不適任之具體事實者。
勇於投訴
如發現老師有上述的行為,
家長或學生皆可向學校或主管機關投訴,
校方若接獲消息或主動發現教師有不適任,
應在48小時至5日內,判斷個案情形,
由校長邀集教師會、家長會及行政人員等代表,
商量是否組成調查小組進行查證。
桃源國小教師會表示,
當學生或家長向校方投訴後,
校內會成立調查小組查明是否為真,
將「學生不喜歡」、「家長不喜歡」、「挾怨報復」
或「聽大家說....」等因素排除後,
即進入對該教師的輔導期,
並通報教育主管機關
盡力保全「學生受教權」及「教師工作權」。
好的老師
不只幫助孩子學業進步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位恩師
這裡有個故事可以分享給大家,
高雄醫學大學畢業生翁彩慈,
曾在愛河逛燈會時,
碰上鴨肉油飯老闆突然心肌梗塞、
一度停止呼吸伈跳,
她當下馬上進行CPR急救,
順利救回老闆一命,
今年在前鎮區碰巧又遇上機車騎士被撞到,
她仍熱心上前幫助傷者。
事後,她在個人臉書闡述經過與心情,
其中一段表示,
「我想在這裡感謝一位對我很重要的老師-佳興老師,
他不只是一位成功的演說家,
也是我生命中的教練,他曾經在課堂上說過:
『這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比翻轉、
幫助人的命運還來的有意義。』
他說出口的當下這句話早就深深的撼動我,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我在危急狀況下
毫不猶豫的站出來去幫助那位攤販,
如果不是因為老師,
我可能會像其他旁觀者一樣
不敢勇敢的站出去,
所以真的可以說是佳興老師救了他!
謝謝佳興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
整個人的特質都可能成為學生效仿的目標,
他們相處的日常,
帶給孩子們許多課本外的知識與觀念,
或許是感恩、行善、正向態度
以及各種處事之道,
而他們說出來的話,
默默地在學生的心裡種下種子,
待時機成熟之時,
心態成為想法、想法影響行為,
學生將在有能力時,發揮自己的價值,
繼續傳播這些好的力量給身邊的人。
不管是哪種老師
都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有的父母會感嘆,
明明都給一樣的家庭教育,
怎麼兄弟姊妹的成就、價值觀差這麼多?
除了孩子本身的性格,
其實有一部分是
家長在他們求學期間某一時光沒有注意到,
看似單純的校園環境,對孩子而言,
承受的不只是課業壓力,
也許因為有補習,
所以不在乎校內的教學情況,
也可能從未關心過孩子與師長的互動關係,
當貼心的孩子不忍父母操心、
自卑的孩子怕父母不信任自己,
他們選擇自己面對後,
就可能長成不是爸媽認識或期許的樣子。
當然,在教學現場還是有許多富有教育使命、
真心愛孩子的好老師,
他們也同時期待著父母可以一同參與、配合,
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空間,
培養孩子多元發展。
如果想成為一個盡責的父母,
不該只是每天看孩子是否吃飽穿暖,
又或者功課做完了沒、需不需要錢?
可以的話,想像自己是孩子們的朋友,
常常陪伴和聊天,
讓孩子從小就放心地向你訴說心事、分享見聞,
你會看見他的成長並感到驕傲,
如此一來,當校園一旦有異狀時,
你不會是最後一個知道,
也就沒有後悔,更不會留下心疼的眼淚。
更多社會議題,用 3 分鐘關心:
- 兒子15歲死於學校,媽媽淚訴:不甘心發生這種事…台灣每年超過1萬件性霸凌,誰能保證下個不是你家孩子?
- 全花蓮都在反卜蜂,為何它的股價還在漲?我們是否常默默支持著 無良企業欺負 台灣自己人…
- 公眾人物的道德重要嗎?演藝界與政壇上 最極端的2種人:有才無德 VS 有德無才,你支持誰?
- 媒體正在「掏你口袋、買你腦袋」…任由財團操縱媒體、政黨買網軍帶風向,台灣人還有多少新聞可以信?
- 「穿這麼辣,被性侵活該!」為什麼人們習慣檢討被害人?心理學解析:這 2 點讓我們情不自禁…
參考資料:
- Dcard-小學老師叫我們選出全班最醜的學生
- 維基百科-林奕含事件
- 蘋果日報-師生戀刺胸案 家屬3疑點控男師說謊
- 蘋果日報-國小師生戀嚐禁果 少女畢業後感慨「一輩子污點」
- 教育部-主趕發歸查詢系統
- 台北市桃源國小教師會-我的小孩遇見一個不適任教師?
- ETtoday-驚見雙立筊!醫學系正妹2度街頭救人 嬤求媽祖保佑孫女留學現神蹟
本文由CMoney團隊整理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