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興櫃轉上市櫃掛牌的昇佳(6732)、
蜜月行情表現亮眼,
很多投資人在承銷時參與電腦抽籤卻抽不到。
不過,
這 2檔個股
早在去年 6月或更早之前就在興櫃交易,
投資人若懂得在低檔買進,
不必參加新股電腦抽籤,
就能在掛牌後賺取高投資報酬率。
相較於台股集中市場和櫃買中心,
興櫃市場的成交量低、
個股營運及財務品質參差不齊,
投資風險相對較高。
但對於勤做功課、
懂得控制風險的投資人來說,
興櫃無疑是個尋寶的樂園,不容錯過。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在最近幾個月,
台股興櫃市場多次出現個股
因單日漲幅超過 50%而遭「熔斷」,
也就是暫停交易,
加上近期從興櫃轉上市櫃掛牌的個股,
股價表現都很亮眼,
越來越多投資人
開始注意到這個長期被忽略的市場。
興櫃市場成立於 2002年,
主要是將未上市櫃股票之交易
(早期亂象頻生)納入制度化管理,
故未要求申請登錄公司本身的獲利能力。
基本上,
只要是已簽約接受證券商輔導的公開發行公司,
且獲得 2家以上證券商書面推薦,
即可申請登錄興櫃
(金融業者還需要取得金管會同意函)。
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期間,
興櫃曾一度實施證券交易所得稅,
導致興櫃市場大失血,
而被戲稱為「冷凍櫃」。
不過,自證所稅取消後,
興櫃市場逐漸恢復活力,
其中具備高成長動能及熱門題材的個股尤其受到青睞,
有些在轉上市櫃掛牌之後成為千元以上的高價股,
因此興櫃又被稱為「孵育股王的搖籃」。
依國內的IPO(上市櫃首次公開承銷)制度,
新股上市櫃掛牌前必須在興櫃交易至少半年,
投資人如能事先鎖定具有中長期成長動能的公司,
逢低分批慢慢布局,
就不必在公司轉上市掛牌大漲時追高或望股興嘆。
一般而言,
興櫃市場由於資訊透明度較低,
散戶很少投資,
加上一些外資、基金、法人、投資機構尚未能投資,
籌碼未被大量盯上,
經常是個「尋寶樂園」,
但投資風險也相對較高,
加上股價沒有漲跌幅限制,入市要格外謹慎。
先考慮風險 再追求高報酬
優先鎖定低基期高成長股
一些剛上興櫃的股票,
因媒體大量報導、承銷商造勢、公司美化帳面,
經常會出現「1年行情」,
然後股價就一蹶不振。
因此,興櫃選股如果能先觀察至少 1年,
相對有較多的營運資訊可供參考。
對於新登錄興櫃的公司,
除非投資人已透過特殊管道
深入了解營運狀況及未來展望,
否則別急著投資。
排除大環境系統性風險,
若公司營收能成長,獲利就有機會成長,
進而推升股價。
如果透過產業及公司基本面研究分析,
得出某興櫃公司未來 3年營收
將有「高成長」的結論,
而股價尚未大漲,
那這檔股票就值得買進長抱 3年。
以目前來看,
5G相關個股特別值得留意。
興櫃公司歷年配股、配息若能穩定成長,
代表公司不只是財報、帳面好看,
而是紮紮實實賺進大把銀子。
不過,
這項標準未必一開始就適用於所有公司,
例如生技新藥或IC設計公司,
從創業之初就要投入很多研發資金,
要等新產品研發成功、上市銷售之後,
公司營運才會有明顯的轉機。
觀察歷年來興櫃個股轉上市櫃之後的表現,
經營團隊、大股東陣容的強弱值得重視,
也是篩選潛力股不能忽略的重點。
因此,投資人在興櫃挖寶的過程中,
必須深入檢視經營團隊、大股東的名單,
看其中是否已有累積很多企業經營的成功實績、
具備特殊經營實力或集團資源的核心人物。
簡單舉例來說,
如果興櫃個股的大股東包含以下其中之一:
投資人務必要深入好好研究分析,
或許下一個類股股王,
甚至未來台股股王,將從中誕生。
留意大股東背景及價量變化
提前掌握資訊提高投資勝率
興櫃市場資訊不對稱情況較嚴重,
財報半年才公布一次,
營收不一定會每個月公布,
投資人想要成為贏家,勢必要比別人用功,
必讀其年報、半年報、公開說明書,
盡量參加股東會,
必要時打電話詢問公司發言人、
相關供應鏈、競爭同業,
以深入了解公司營運及產業趨勢。
此外,興櫃股通常成交量很低,
1天僅成交數張至數十張的情況很常見,
少數成交較活絡(數百或上千張)的個股
值得特別留意,或許它背後有特殊題材,
例如近幾個月爆量
大漲的新冠病毒檢測醫材類股。
選定興櫃投資標的後,只要股價夠便宜,
或長線底部型態明顯,即可開始慢慢布局。
若要講究投資進場時點,
一般可考慮在公司準備送件申請轉上市櫃前,
又或者是除權或辦理現金增資前;
出場時點則要看投資人的獲利報酬期望值,
是否要持有至上市櫃後或掛牌前就賣出都可以,
要依各公司營運展望、股價高低狀況來研判。
興櫃股價相對容易炒作,
常有流動性不足問題,加上沒有漲跌幅限制,
如果公司營運出狀況,或遇上系統性風險,
股價在短期間的跌幅往往會很驚人,
因此,務必做好資金配置與風險控管。
綜合以上考量,
本刊這次篩選出興櫃 5大潛力股:
博錸(6572)、耀登(3138)、台慶科(3357)、
博晟生醫(6733)、國鼎(4132),
後頭將有詳細介紹。
帶你掌握最新理財資訊👇
興櫃股票Q&A
Q1
未上市櫃公司申請登錄成為興櫃股票,
有何條件?
興櫃股票市場建置目的,
主要是「將未上市櫃
股票之交易納入制度化管理」,
故未要求申請公司本身的獲利能力
及股權分散等條件,
亦未訂定類似上市櫃股票的審查程序,
只須有 2 家以上證券商書面推薦,
即可申請登錄興櫃交易。
Q2
興櫃股票何時可以轉上市櫃掛牌?
興櫃股票的登錄條件非常寬鬆,
將來能否成功轉上市櫃掛牌,
要看其未來實質營運是否符合相關的審查規定。
櫃買中心規定,
登錄興櫃交易滿 6 個月之後,
即可申請轉上市櫃掛牌。
不過,很多興櫃公司因不符合
轉上市櫃審查條件,
即便在興櫃交易多年,仍未申請轉上市櫃掛牌。
Q3
興櫃股票會被終止買賣嗎?
如果興櫃股票通過審查,
獲准轉往上市櫃掛牌,
掛牌日起自然終止在興櫃買賣。
其他會被終止在興櫃買賣的因素還包括:
經法院裁定宣告破產、
准予重整確定者或駁回重整之聲請確定者;
有公司法相關規定情事或其他原因,
經主管機關撤銷公司登記或予以解散者。
如果公司本身不想繼續在興櫃交易,
可自行向櫃買中心申請撤銷掛牌,
獲准之後即可停止在興櫃買賣。
此外,
興櫃股票如果失去所有的推薦證券商,
也會被終止買賣。
若個股被終止在興櫃買賣,
消息公布後股價通常會以下跌來反應,
投資人若不想繼續持有,
可以在終止交易的期限前賣出持股。
Q4
興櫃個股是否比照上市櫃公司
公布月營收及財報?
興櫃個股並沒有強制在每個月1 ~10 日
公告上個月的營收,
也不須比照上市櫃公司公布季報,
只須公布半年報及年報。
換句話說,
興櫃公司的財務透明度相對較低,
投資人可主動詢問公司,
或設法透過其他管道探詢。
Q5
如何買賣興櫃股票?
興櫃股票由推薦證券商的買進及賣出
報價主導交易,
推薦證券商負連續且買賣雙向報價之義務,
而且興櫃股票成交的對方
一定是各興櫃股票的推薦證券商,
投資人之間無法相互成交。
興櫃股票每筆成交單位至少為 1 股,
交易時間為上午 9 時至下午 3 時。
透過證券商的興櫃股票網路交易介面,
投資人可直接在報價系統上
看到推薦證券商掛出的最高賣盤價,
也可以看到最低的買盤報價,
網路上可直接下單買賣。
如果預定交易 10 萬股以上
或交易金額達 500 萬元以上,
投資人可打電話給券商進行系統外議價,
惟成交價與當時推薦證券商報價差距不得逾 10%。
大多數時候,興櫃股票成交量低迷,
買賣報價通常不連續且差距相當大,
例如掛買 30.50元,掛賣 31.99 元,
因此不易成交。
但如果投資人願意
以推薦券商掛出的賣盤價來買進興櫃股票,
或以推薦券商掛出的買盤價來賣出興櫃股票,
成交速度會快很多。
已開立櫃檯買賣帳戶者,不須另外開戶,
只要簽署興櫃股票風險預告書,
就可以用相同的交易帳戶買賣興櫃股票,
而且集中保管存摺與銀行存款存摺也不用更換;
交割方式亦相同。
Q6
興櫃股票是否有漲跌幅限制?
興櫃股票無漲跌幅限制,
加上個股股本小、成交量小,
股價相對容易遭人為操控,
因此投資人要避免下「市價單」。
如果盤中股票成交均價
與前一營業日之成交均價差距達 50%(含)以上時,
即暫停該檔興櫃股票之交易直到收盤時間,
並自次一營業日起恢復交易,
此為「熔斷」機制。
不過,有下列特殊情形者,
不納入興櫃股票暫停交易機制之管控:
已公告終止興櫃交易之次一營業日起;
當日為除權除息交易日;
當日為減資恢復交易日;
興櫃股票開始櫃檯買賣首五個營業日;
興櫃股票前一營業日成交均價低於 1 元者。
耀登
掌握5G射頻天線核心技術
耀登(3138)前身為伸一電子(成立於1981 年),
主要從事汽車、手機的天線設計與製造,
後來跨足相關的電磁波量測認證與相關設備代理業務,
以堅強的技術研發及整合實力,
協助客戶進行各種無線應用產品的開發。
耀登自許為高科技服務業,
從專業的量測設備建置、無線通訊設備認證、
天線技術開發到量產製造,
提供模組化、具彈性的客製化服務
及整合性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範疇涵蓋消費性電子、網通、物聯網(IoT)、
車聯網、智慧家庭、工業及生醫電子等領域。
5G 無線網路具備低功耗、高傳輸速率、
高頻寬、超低延遲特性,
隨著 5G 時代來臨,天線也要跟著升級,
超前部署的耀登可望大展身手,
尤其在毫米波天線領域,
可提供客戶多種主流方案,
其擴展性、抗干擾、設計靈活度都有極大競爭優勢。
5G 不只是傳輸速度快,將來甚至會結合AI,
成為能源管理的核心,並結合邊緣計算,
成為發展智能 IoT 的重要驅動力,
而 5G 需要數量龐大的小型基地台
來強化無線訊號的涵蓋率,
對天線模組的需求非常大,耀登已陸續開始出貨。
從過去 2G、3G、4G,到現在的 5G,
耀登提供多種量測方案,
除了硬體,也提供軟體模擬方案,
在產品設計時就模擬射頻的訊號狀況,
解決產品設計過程可能發生的問題。
例如,汽車的無線訊號設計必須考慮到人
(車內及車外)產生的影響,
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範。
耀登過去的天線產品主要集中在
手機平板領域的終端,
近年則開始發展毫米波雷達等車載相關應用,
不論是在前裝或後裝市場,
都有客戶在進行合作,
其他還包括智慧大樓、
智慧倉儲管理系統等物聯網相關應用。
投資建議
耀登近 5 年每股稅後EPS
介於 1 ~ 1.5 元,
獲利不算突出,
主要是因為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研發資金,
為 2020 年 5G 開始商轉提前做準備,
這些年的耕耘與布局可望從
今年起陸續展現成果,
而今年前 5 月累積營收年成長達 27.92%,
近期股價已漲多,
建議耐心等股價量縮價穩時分批布局。
台慶科
掌握電感元件升級商機
台慶科(3357)專注於磁性材料
及電感元件相關產品的開發、製造與銷售,
成立至今超過 28 年,
公司除了掌握重要的材料配方,
更持續不斷研發新產品、改善製程,
並採用最新技術及自動化設備,
至今已累積相當不錯的產業地位及競爭優勢。
目前台慶科在中國華東地區擁有兩個製造基地,
並於中國華東、華南、新加坡、韓國、
歐洲、美國等地區設立銷售及服務據點,
或透過多元代理系統,
提供客戶及時的服務,
長期目標是成為客戶磁性元件首選供應商。
電感元件依產品結構及製程可分為積層晶片型、
繞線型、一體成形式及手工組裝式等類型;
電感材料又可分為鐵氧體(Ferrite)型、
陶瓷材料型、金屬合金型等。
台慶科為國內少數可同時提供上述不同型態、
不同材料及不同應用領域的電感專業製造商。
電感元件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
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
桌上型電腦、伺服器、數位機上盒、
手持式遊戲機、GPS 導航機等。
隨著這些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功能日新月異,也間接帶動了電感元件的需求,
向來重視研發創新、營運靈活、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台慶科也跟著受惠。
消費電子、電腦、智慧型手機、家電等應用,
目前仍占電感銷售的最大份額,
但未來 5 年成長動能主要來自車用電子、
穿戴裝置、物聯網(IoT)、
雲端運算及 5G相關應用,
台慶科近年也積極深耕相關新產品及新市場,
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現階段全球電感元件供應商仍以日系廠商為主,
由於日商經營相對保守,
以台慶科多年累積的競爭優勢,
未來仍有許多替代日商的成長空間待開拓。
投資建議
台慶科近 5年每股稅後 EPS 都超過 3 元,
過去 2 年更成長到 5 元上下,
今年前 5 個月累積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
未受疫情衝擊且每年穩定配息,
目前約 52 元的股價仍相對便宜。
此外,
國內被動元件龍頭國巨集團
近年不斷併購同業,
台慶科是否會被國巨旗下電感大廠奇力新相中,值得留意。
博錸
高效自動化檢測平台受青睞
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全球,
各國需要高效率且精準的大規模檢測
來篩檢入境旅客、群聚感染者,
博錸(6572)開發的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平台
完全符合此需求,
8 小時可完成 564 人次檢測,
已打入日本、歐洲主要通路商,
並於今年 4 月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申請EUA(緊急使用授權),
通過後可望帶動出貨量放大。
博錸成立於 2009 年,
由多位在美國擁有豐富生化
及醫療生技經驗的專家回台所創辦,
核心人物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曹汀。
台灣中興大學農化系畢業後,
曹汀赴美在科羅拉多大學取得生化博士學位,
先後在美國創辦了 3 家生技公司,
其中一家在全球病理檢測試劑做到全球第 3 大,
後來被美商併購。
博錸是曹汀創辦的第 4 家公司,
前 3 家皆已出售,
而他自我期許將博錸打造成為台灣在IVD
(體外診斷醫療器材)
產業的世界級品牌大廠。
他從建置研發實驗室、培育本土人才開始,
逐步結合台灣半導體、精密儀器、
光學及軟體開發設計等供應商夥伴,
建構起本土的 IVD 產業鏈。
由博錸自主開發的IntelliPlexTM 多元檢測平台
及影像晶元磁片(πCode MicroDiscs)核心技術,
已開發出一系列共計 9 款
應用於癌症治療的伴同性診斷檢測試劑,
並陸續於 2018 年底取得歐盟CE-IVD 認證。
博錸 2019 年中與義大利最大、
歐洲第 13 大藥廠 Menarini 簽約,
由後者在西歐、中東、澳洲獨家銷售
以雙品牌合作推出的博錸試劑組、
儀器設備及相關零組配件。
2019 年9 月,
博錸與合作多年的日本臨床檢驗試劑
及流感疫苗領導大廠 Denka 策略結盟,
攜手進軍海外市場、打世界盃,
而 Denka 也透過私募取得博錸股權約 35%,
成為最大股東。
投資建議
博錸結合醫療、生物、
半導體與光學技術,
自主開發強大的自動化多工檢測平台,
可檢測 DNA、RNA、抗原、抗體或蛋白質,
應用領域不限醫療,商機龐大,
已連續 3 年被選為德勤亞太高科技、
高成長 500 強,
而今疫情導致檢測需求爆增,可望加速轉虧為盈。
博晟生醫
高階複合醫材研發有成
博晟生醫(6733)成立於 2016 年 7 月,
為晟德集團成員,
專注於開發符合國際水準的複合性醫材,
現階段主要開發高階及高品質骨骼
及軟骨修復再生骨材,
以全方位骨骼及軟骨健康照護為目標。
博晟 4 月 28 日宣布,
所研發的膝蓋軟骨組織修復複合醫材
BiG-009「愛膝康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
已取得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
之國產第三等級醫療器材上市許可,
除已布建全台 6 家經銷商通路外,
更鎖定全球市場並啟動中國、歐、美、
日、東南亞及南美洲等市場之取證與商業洽談。
技轉自工研院、台大醫院的 BiG-009,
是一種「自體關節軟骨再生修補技術」,
擁有「不須體外培植」及
「僅須開刀一次」兩大特色,
僅 1 小時即可完成軟硬骨修復的工程,
並適用於膝關節內側股骨髁、
外側股骨髁與股骨滑車部位的軟骨
及軟硬骨缺損填補及幫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患者因此可免除置換人工關節
要重複動手術的痛苦。
博晟積極卡位中國市場,
並瞄準「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
(簡稱「海南博鰲先行區」)
做為第 1 階段的首要布點。
海南博鰲先行區為中國國務院於 2013 年
核准設置的國家級國際醫療旅遊產業園區,
允許歐、美、日及台灣等具特殊性、
已取證藥物和醫療器材,
在取得中國上市許可前,
搶先在先行區內營業使用。
博晟歷經 3 年超前部署,
於 2019 年 9 月成為
唯一受邀到先行區介紹公司產品的台灣廠商,
獲得台灣上市許可後,
現可直接在海南博鰲先行區內申請特殊許可證,
搶攻跨境醫療的龐大商機。
此外,博晟亦於中國成立
山東博升生物技術全資子公司,
為第 2 階段進軍全中國做好準備。
投資建議
全球高齡化,慢性病患增加,
或運動造成的膝蓋損傷,
骨科醫材市場將持續成長。
博晟為台灣少數具有第三級醫材
研發能力的高端醫材研發公司,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
為旗下第一個獲准上市的產品,
目前已準備上櫃申請作業,
預計 2021 年上櫃,
宜耐心等股價量縮不跌時分批布局。
國鼎
新冠新藥進入美國臨床2期
國鼎(4132)主要從事癌症治療
與抗發炎等新藥研發,
最近搭上熱門的新冠肺炎題材,
因該公司在美國研發中的肺癌新藥Antroquinonol
(從台灣牛樟芝菌絲體分離出來的金黃色小分子),
已獲准執行治療輕度至中度新冠肺炎
住院患者的 2 期人體安全性與功效性臨床試驗,
成為台灣唯一獲FDA(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核准進入美國新冠肺炎 2 期人體臨床的新藥。
根據國鼎規劃,
這項新藥專案臨床試驗經費約需 1 千萬美元
(新台幣3億元),
最快今年 7月資金就會到位
(將辦理2 千萬股私募現增,希望爭取外資入股),
若試驗進行順利,明年 1 月就會有結果。
此外,
國鼎已向美國國家生物醫學高階研究
和發展管理局(BARDA)申請專家會議,
以利爭取官方補助。
國鼎總經理蘇經天博士指出,
細胞與動物實驗顯示,
Antroquinonol 可降低病毒在細胞內
的核酸複製與病毒蛋白的合成,
並阻止小鼠因過度發炎反應對器官組織的傷害,
由單一藥物可以看見多重作用現象,
這是Antroquinonol有別於單一對抗病毒藥物
或單一對抗發炎藥物的優勢。
新冠肺炎尚無美國FDA 核准的治療藥物或疫苗,
目前進行臨床試驗的抗病毒藥大多只能抑制病毒複製。
以瑞德西韋為例,
初步的臨床分析顯示它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療有幫助,
但會引起肝臟酵素升高、腎損傷等副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
但隨著各國陸續解除封城,
一度趨緩的疫情又逐漸升溫,
截至 2020 年 6 月,全球有超過 700 萬人確診,
光美國就有200 多萬人確診、11 萬多人死亡。
因此,國鼎這項新藥臨床數據
一旦顯示療效顯著,
將申請美國的緊急使用授權(EUA),
以盡速投入市場,
同時不排除授權給國際藥廠。
投資建議
國鼎目前市值相對較低,
後續會與新藥臨床試驗進展連動,
首先是 Antroquinonol 在美國執行新冠肺炎 2 期臨床的進展,
其次是在俄國進行的 AML 急性血癌 2 期臨床,
後者正式的分析結果 7 月可望出爐,
將作為申請各國藥證及國際授權談判的依據,
宜耐心等股價量縮不跌時分批布局。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撰文/龔招健)
由 Money 錢 153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BELL)